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白沙菜市场里卖便宜蔬菜 海曙居民去江北买菜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2-28 08:11:58

  白沙菜市场和马路菜市场的一场PK

  马路摊贩不用支付高昂的摊位费,为什么菜价并不比菜市场里面的便宜多少?

  关键还在白沙菜市场的小批量批发。

  “打个比方,从同一个批发市场的同一个蔬菜批发户那里拿菜,做小批量批发的经营户拿500公斤,马路摊贩拿50公斤,前者拿到的批发价自然会比后者低不少,而这,也就使得马路摊贩低价竞争力的丧失。”陈军捷解释。

  此外,记者注意到,白沙菜市场的整体蔬菜供应中,来自江北近郊的自产自销农户提供的蔬菜数量占了不小的比例。

  “不少自产自销的农户,包了整片的田地,已经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虽然跟那些大型的蔬菜种植基地还有较大差距,但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陈军捷称。

  无论是做“批发”生意的菜贩,还是自产自销的农户,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给市场提供了相对低价的蔬菜,从而形成了一个低价竞争的市场氛围。

  “而且,白沙菜市场规模较大,一共有130多个蔬菜经营户,竞争本身就激烈,不会像一些小型菜场容易在几个蔬菜摊位间共同达成一个相对统一的价格。”陈军捷认为。

  白沙菜市场模式,可以复制吗?

  标准化菜场卖低价菜,即使摊位费不低,菜价也可以不高——这样的白沙菜市场模式可以复制吗?“并不容易。”市贸易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坦言。

  “江北近郊那些依靠自产自销优势,刨除流通成本后,以低价菜供应市场的农户,可以说是目前白沙菜市场独有的,也是其他几家大型菜市场很难复制的。比如海曙中心菜市场或者张斌桥菜市场,他们距离郊区很远,很难有这样一群农户。”

  那么,是否可以尝试让江北近郊的这些形成一定规模的自产自销农户“进驻”到城区的大型菜市场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方式也缺少可操作性。

  “白沙菜市场的这些自产自销农户和小批量批发的经营户一起已经形成了一个低价竞争的氛围,从而拉低了整个菜市场的蔬菜价格,但是如果让江北近郊这些自产自销的农户分散到城区的各个菜市场,还能形成多大的规模呢?其实,很多菜市场也都是有自产自销的摊位的,为什么没能拉低整个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就是因为规模太小,最后还有可能被‘同化’提高菜价。”

  那么依靠“批发”生意拉低蔬菜零售价格的模式,其他菜市场可以照搬吗?

  “也很困难。以单位食堂这种小批量销售同样占比较大的张斌桥菜市场为例,其周边人流量多且稳定,而且整体消费水平要高于白沙菜市场周边,所以即使很多经营户一边做着‘批发生意’,零售价却并不低——因为他价格高,照样也能卖得出。这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宁波晚报记者 史娓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