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创新打破垄断
进入新世纪,国内柴油机发电已趋饱和,国际航运业尚未兴起,宁波中策瞄准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开始了技术攻关。
“前期的研发走得磕磕绊绊。”吴杰说,他们最初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技术攻关,结果图纸、样品都出来了,产品指标就是达不到要求,举债筹集的800万元研发费用打了“水漂”。这台“夭折”的柴油机,后来一直被陈列在公司车间里,见证着宁波中策自主创新起步的艰难。
后来,吴杰找到了一条更加适合民营企业的创新路径——集成创新。
一方面,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团队,紧贴市场,前瞻性地开发新产品;同时,把柴油机“拆分”成几千个零部件,以课题组的形式,柔性引智,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关。
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排放控制,一个个技术难题相继攻克,宁波中策“借鸡生蛋”,获得了船用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燃烧技术与系统安全监测、节能减排等核心技术。
2005年,宁波中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千瓦中速船用柴油机研制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
检测显示,中策柴油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获得中国CCS、法国BV等国际船级社的认可,而价格比进口产品低了三分之一。
定制设计撬开市场
产品出来了,但是市场在哪里?对于长期依赖进口“心脏”的中国船舶,宁波中策亟需以最有效的方法打开一个缺口。
他们把这个突破点放在宁波至舟山的跨海渡轮上。
为什么要选择渡轮?吴杰有自己的考虑:这条从白峰到鸭蛋山的航线,航行时间不到1小时,长期低速航行,频繁启动和靠泊,按照国外专利许可生产的发动机,在这里暴露出了先天不足。
“同样功率的柴油机,他们的动力优势体现不出来,而且低速航行导致燃烧不充分,一路冒黑烟,既影响机器寿命,又造成环境污染。”吴杰摸到了对方的“命门”。
根据渡轮的航行特征,宁波中策对柴油机设计工况进行了优化调整,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同样功率的“心脏”迸发了出人意料的动力。
缺口一开,市场开拓便一发而不可收。此后宁波至舟山航线新增的渡轮,全部放弃了进口“心脏”,用上了宁波中策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
靠着“定制设计”的利器,宁波中策开始与国外品牌在更多领域短兵相接。
近年来,中国内河航运悄然兴起,宁波中策根据长江等不同水系的航行特征,定制设计了各种船用柴油机,迅速占据了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