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一个大家庭的过年故事
稿源: 北仑新闻网  | 2011-02-11 13:46:19

全家福。

  北仑新闻网讯(通讯员 杜文博 记者 董琳 余琼林)过年期间,郭巨西门村蔡家人来人往,很是热闹。98岁的老太太黄云玲脸上更是笑开了花。因为过年,不但是近处的亲人,连远在广东做生意的子孙们也都回家了。五代同堂,母慈子孝,其乐融融。蔡家老太太有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还有重孙子、重孙女们,最惹人喜爱的是第五代男孩蔡东庭。

  正月初三下午,记者来到郭巨,走上32个台阶,进入蔡家小院。蔡家五代35人全部到齐,晚辈们还给老太太系上了一条漂亮的丝巾,一张全家福留下了他们的笑容。对蔡家来说,这个年过得不一般,但以前的年他们是怎么过的?蔡家几代人分别讲起了往事……

蔡家老屋。

  第一代年糕自己做衣鞋自己缝

  在郭巨城区略显逼仄的小弄里穿行,步入西门村,走上32个台阶,我们见到了这个大家庭的老太太黄云玲。过了农历年,黄云玲已是98岁高龄。我们到达时,她正坐椅子上,两个儿媳围在她身边。她穿着老布棉袄、棉鞋,双手相叠放进一个插手袋里,头发已花白,脸上也有了老年斑,精神却很好。

  毕竟是年岁高了,耳朵有些背,见到这满院的子孙,老太太不能一一叫出名字。我们就请她讲讲出嫁那年的过年情况。

  从东门村嫁到西门村的夫家时,黄云玲16岁。当我们问及她是几月份嫁过来的,黄云玲说:“9月份。”那是80多年前的事了!

  黄云玲丈夫是家里的长子,8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去滩涂里劳作,弄些泥螺等海鲜,挑到市场上换米回来,以此过日子。平日里,是没有肉吃的。新年就成了大家翘首以盼的节日。一块不大的肉供了祖宗后,蒸了又蒸。每次吃饭都要上桌,但大家都舍不得动它。这块肉就从春节一直吃到端午。如果养了鸡,也是留到过年才宰杀,切成一块一块的,都腌起来,大家算着日子分着吃。

  过年的准备是一早就开始的。黄云玲要和婆婆一起掸尘、洗衣被、做年糕、做豆腐,还要抽空给公公、婆婆做好新年衣服、鞋子。那时候家里做年糕,稻谷要舂成米,然后浸泡、碾、揉、蒸……所有工序都由家中的男劳力做;女人是不出门的,做鞋服的布料就让丈夫到柴桥街上买回来。“身上穿的这身衣服、鞋子也都是婆婆自己做的呢。”老人的小媳妇王亚利指着老人身上的鞋服,满心佩服。

  黄云玲的丈夫给别人种田、看店,练就了很强的心算能力,他就靠“一把秤”吃饭,从做行贩,到和朋友合伙办商店。两间小屋改建成两幢简易楼房,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解放后公私合营,他就成了供销社的职工,家里的日子就安稳多了。

  丈夫主外,她主内,一晃80多年过去了。她也从一个妙龄女子变成迟暮老人。先是丈夫故去,好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10多年前,大儿子也故去了。

  过年前几天,记者也去过蔡家,当时几个住在邻近的亲戚都走了过来,围坐了一屋。一见某亲戚,黄云玲忙喊“阿尧”(音)。那亲戚一听,高兴极了:“竟能叫上我的名来,真不简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