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一个大家庭的过年故事
稿源: 北仑新闻网  | 2011-02-11 13:46:19

  第三代除夕看春晚挨家去拜年

  1986年10月,21岁的蔡家第三代蔡国梁娶了南门村的姑娘冯梦燕。“日子很早就选好了,当时结婚‘四大件’是必备的。”蔡国梁说,18寸的彩电是6月份付钱到宁波城隍庙商城订的,3个月才拿到,大概1500多元。还买了双卡的录音机、凤凰牌冰箱和新乐牌半自动洗衣机。

  3个多月后,便是1987年的春节。“离春节越近就越忙。”蔡国梁说,当时都住在爷爷造的两幢老房子里,他就和奶奶一起打扫卫生。

  作为新媳妇,冯梦燕第一个年过得也是忙碌而愉快的。除了帮忙打扫卫生、洗洗涮涮,她还和蔡国梁的大伯一起张罗年夜饭。蔡国梁的大伯是厨师,负责炒菜;冯梦燕则负责切菜。年夜饭的饭桌上,红膏炝蟹、牛肉、猪肚、海蜇头等10个冷盘,鸡、鸭、鱼、肉等十几个热菜,一应俱全。再热上几壶香醇的黄酒,喝到肚里暖呼呼的。春节请亲戚吃饭,都是一桌一桌地请,老奶奶的侄儿、侄女等都会来看望她。

  1987年,是春晚播出的第五年。蔡家人吃完年夜饭后,便一起坐到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年费翔深情动听的歌声,都让蔡家人记忆犹新。

  正月初二那天,蔡国梁作为“新官人”去岳父母家拜年。他拎了几个包着桂圆、糖果、红枣等的果包;还拎了两瓶四特酒,当时四特酒十几块一瓶,算是比较好的酒了。蔡国梁还给了两个小姨子和侄儿各十几元压岁钱。除了给岳父岳母拜年外,还要给冯梦燕的伯伯、叔叔、舅舅、姨妈等拜年。“这样一户一户拜过去,到初五初六就开始工作了。”蔡国梁说。

  蔡国梁曾在北仑线带机械厂做技术工人,月薪1000余元,当时收入比较可观。但他看到了灯具的发展前景,毅然辞了职出去闯荡,先后在郭巨、黑龙江、宁波轻纺城开灯具店,如今与人合资经营着位于宁波新世纪装潢市场的灯具店,生意已颇具规模。

  蔡国梁夫妻与奶奶、父母一起住了8年。孩子7岁时,他们在郭巨造了新房子,才搬出去。每次回去看老人时,尤其是冯梦燕,总要带点新鲜的糕点给奶奶吃。

  比蔡国梁大13年的蔡汝群,是蔡国梁大伯的儿子,是第三代中的老大,他于1977年结婚。“当时经济条件不好。虽说是结婚第一年,过年也基本从简。”蔡汝群说,当时市场上的物产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谢年和年夜饭用的鱼、肉、海鲜、蛋、豆腐等都要提早两三天开始准备,而且大多是干货,鲜货很少,黄鱼、甲鱼是当时最好的菜了,但一般人家买不起。

  国家提倡“勤俭办一切事业”,一家子都不舍得大鱼大肉地吃,主菜都要留着,没有冰箱,就放到通风处。每回客人来,蒸一下拿出来再摆上,“很多时候这些主菜都是摆设,一直留到正月十五以后,过年算过完了,才舍得吃。”

  谢年是郭巨一带十分讲究的习俗。郭巨靠海,谢年时间根据潮水而定。物品的摆设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比如谢年用的蟹不能用三眼蟹,一般用梭子蟹,十个蟹脚一定要齐全,象征“十全十美”;鸡的摆放要求鸡头朝大门,鸡尾朝屋内,表示鸡蛋生在大屋内;鱼则相反,鱼头朝屋内,表示鱼游进屋里来。

  家里没有电视机,电力供应也不充足。大年三十年夜饭后,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一大家子六七人就坐在火柜上聊天,聊到九点左右散场,各自休息去。这在当地被称作“坐火柜”,蔡汝群说,想起那场面还是感觉很温馨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