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发动群众为群众办事
更贴心更自然更有效
有人开玩笑说老陈是西门街道“权力最大的人”,这可绝不是空穴来风!作为西门街道义工协会的总负责,他“辖下”有近600人的义工组织,而这些义工服务内容又几乎涵盖了辖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养老为例。助老基金会可以帮扶贫困老人,老年教育培训可以满足老人学习知识的需求,老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摄影、书画、模特等团队,遇到健康、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有了固定的咨询室……
“这就大大减轻了街道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的压力。要知道,社会事务科3个人,负责包括养老在内的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关工委、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众多工作,纵是三头六臂,也会觉得力不从心,而且难免有些疏漏。”王海敏说,现如今,社区民间自治组织运作起来后,只需要老陈一个人做好“后勤协调”就可以了。而这里面的秘诀就在于“聚拢来”,善于发动群众为群众办事。
起初,为了充分调动辖区居民的积极性,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先“走进来”,摸清居民的需求,引导民间组织良性运作。而“走进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走出去”,即引导社区民间组织自我服务和管理。
为此,西门街道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寻找义工队伍中的“草根领袖”。挑选摄影班上水平最高的学员当起了老师;书法班上的佼佼者也被推选为师者……就这样,工作人员渐渐从民间组织中隐退。
另一方面,还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促进其规范化发展,从而实现“聚拢来”。如义工在报名时会收到一份“义工守则”,里面详细表述着作为一名义工应尽的职责。同时还按照各自的空闲时间,排出服务时刻表。如每周二上午为法律咨询时间,每周五上午为营养健康咨询时间,每周六下午为心理咨询时间。
社工压力的减少,还体现在义工们悄然化解了许多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避免了事情的恶性发展。
曾经有位老太太找到社区义工赵美婷,说自从儿子失业后,小夫妻俩经常吵架,近来还要闹离婚。赵美婷经过了解,发现根本原因在于老太太儿子的工作还没有落实,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一家人心情不好才闹起纠纷。于是赵美婷联系其他义工,帮其找了一份在外运公司上班的工作。家庭关系转危为安。
发动群众为群众办事,最容易取得群众的信任。而这,也是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一个重要意义!
“滚雪球”壮大义工队伍
居民享受“菜单式”服务
见到马远的时候,她刚刚从余姚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西门街道社区居民事务互助中心。今天,是她当义工为大家服务的第一天。
“我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听说这里有个互助中心,就直接打电话申请做义工。”马远说,因为自己的家人身体都不太好,所以她去年专程到北京自费学习营养学知识。“学成之后,我觉得应该把这些知识告诉大家,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一直在寻找一个平台,就来到了这里!”
愈来愈多“身怀绝技”的义工的加入,让服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滚雪球”一样,一旦获得了起始的平台,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西门街道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正是如此,甚至现在可以向居民提供“菜单式服务”。
家住钱东社区的邵律师听说有个互助中心,就主动报名加入。“都是街坊邻居,能为大家提供服务我很开心。”
一位家住柳庄社区的大爷找到老陈,说自己从事园林工作多年,如果辖区居民谁家有这方面的疑问,如新装修好的房子放什么植物合适等,他都可以义务解答。
最近,老陈正在筹划一个“中小学生教育咨询”的平台。“现在家长因忙于工作或者缺少经验,在教育孩子上都有不少的困惑。我们辖区学校的老师们也表示愿意加入义工组织,帮家长们‘排忧解难’。”
不少在平台上获得“实惠”的市民也被义工们的精神所感染,加入到义工队伍当中。家住胜丰社区的何师傅就是其中一位。
几年前,原先做机器维修工的何师傅下岗了。家里有个读书的孩子,妻子身体不好不能工作,一下子何师傅的家庭就陷入了困顿之中。老陈知道后,帮何师傅报了电工、管道维修培训班。如今何师傅已经在一家物业公司就职。
“大家帮助了我,我也要回报大家。”于是,何师傅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社区里,谁家电跳闸了、管道堵塞了等等,就可以直接拨打何师傅电话,他都会上门义务服务。街道内其他4位像何师傅一样的电工义工们组成小分队,又为街道民间组织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来自社区民间组织的义工们,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挑起“公共服务”的大梁!他们,构建了一种社区管理的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