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武
黄余迪
柳小海
李红飞
前言
上周五,在象山县泗洲头镇杨大场村,记者看到一位身穿黑色呢子大衣、脚蹬深褐色皮鞋的小伙子弯腰穿梭在几亩花田里,测量温度、查看花的长势,不时接听几个客户的订货电话……
这样“时髦”的装扮和如此“土气”的农活,多少有点搭不上边。让人更诧异的是,他还是高等学府走出来的大学生呢!
他叫柳小海,今年28岁。2006年从浙江工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2007年毅然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
“大家都说怎么读了大学又回来当农民。可是我觉得很开心,农村是片广阔的天地,只要勇敢追逐,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柳小海的“豪言壮语”实现了。如今,他的20亩花田,平均每亩收益达2万元。
在阿拉宁波,像柳小海一样满腔热血投身农村的大学生,还有很多。
据宁波市农业局的统计,截至目前,在宁波市各等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就业和在农业生产领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达4000多人,绝对数量居浙江省第一。
他们有知识、有魄力、有思想,还有着时尚的帅气与美丽;
他们活跃在阿拉宁波的田间地头,涉足领域遍及畜禽养殖、花果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
他们怀着梦想,告别城市奔田头,不当白领当农民,用火样的青春,抒写着自己的人生!
他们的加入,为宁波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我市农业龙头企业为例,近两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加入,共完成技改项目128个。仅去年一年,就实现产值407.94亿元,销售收入368.49亿元,同比增长19%和15%,创造税收5.35亿元。
这是一个放飞梦想的时代。这群有文化、观念新、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加盟,给宁波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全新的气息!(董小芳)
关键词 胆识
阿拉宁波人都知道,在象山做水产养殖,非南美白对虾莫属。养殖户多,经验成熟,可以规避不少风险。
可是偏就有那么一个人,敢砸下巨资,勇闯一个新的领域——养殖泥鳅。
“当农民也得有市场意识,准确寻找到市场空缺,才能‘跑赢’市场。”1984年出生的黄余迪提起自己当初的选择,信心满满。“我考察过,当时宁波的南美白对虾市场已经饱和,再投进去也不会有多大收益。”
为了学习泥鳅养殖技术,这个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小伙子昼夜研读书籍,并多次到江苏等地取经。如今,黄余迪的泥鳅养殖已步入正轨,面积达到80亩,一年下来利润可以达到60万元。
这样的敢为人先,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和长远的目光,而这正是“新型农民”的一个标签。
这个月初,黄余迪刚刚租下了一个面积近600亩的海岛,准备饲养黑猪。“别人养高山土猪,我要结合我们象山的特色,在海岛上养黑猪。相信环保、纯天然的海岛黑猪肉,一定能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养鸡专业户胡庆武也拥有这样的胆识和目光。
2000年,大学毕业后刚工作一年的胡庆武决定放弃高薪的路桥规划建设工作,转身务农养鸡。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买鸡仔,而是花150万在江北庄桥种起了一片树林。
很多人对此不解,养鸡干嘛花这么多钱种树?
“在外人看来,我可能就是一个养鸡的。但是在我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庄园梦’。”胡庆武说,他最终要打造的,是一个宁波人的“后花园”。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原滋原味的土鸡,更能享受山水田园的乐趣;可以探险,也可以聆听质朴的乡音。
如今,来到他的“养鸡场”,就仿佛走进一个生态园:有高大的白杨树、香樟树;也有青葱茂密的橘子树、桃树、梨树和山楂树;优美的环境,每年还吸引上万只白鹭在此逗留,煞是可爱。
胡庆武说,接下来,他准备在“庄园”里建一个户外拓展基地,再搭一个乡村大舞台,真正让“庄园”活起来!
这样有胆识的大学生农民还真不少。鄞州金鳖山上的养鸡专业户李红飞最近刚刚上报了一项“循环农业”项目,打算建立一个大棚,冬天养蚯蚓,夏天种经济作物。等一切循环起来后,打造一个全国连锁的养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