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4000名大学生活跃在宁波的田间地头当农民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3-30 10:46:02

  关键词 谋略

  有过人的“勇”,自然还需要有过人的“谋略”。如何运作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大学生农民们可谓各显其能。

  从海外学习归来的葡萄园主汪峰将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运用到了葡萄园管理当中。他将员工分组编队,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组5个人,分4个小组。每年葡萄丰收的时候进行评比,优胜小组有一次出去旅游的机会。”汪枫掰着手指说着,“北京、苏州等地都去过了,有这样的激励,哪还怕没有工作积极性!”

  在营销上,汪枫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并没有跟风市场,在刚上市时提价,快下市时降价,而是从葡萄产出那天到下市,始终保持一样价钱!“这叫价格控制,其实这也是品质如一的体现。”

  做起一家养鸡场的李红飞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为了打响自已的品牌,她借着鸡舍与“进士第一村”走马塘相邻,于是申请了“进士”商标。不少顾客冲着“吃鸡蛋中进士”的彩头,成了她的第一批顾客。

  果农任仁波则是变着法子想出了很多营销招数。“之前我们推出‘万紫千红连成串’活动,每买一箱水果,都可以参加抽奖。虽说光买奖品就花了近4万块钱,但赚回来的当然不止这些!”

  2003年“非典”,让养鸡的胡庆武损失近50万。如何规避风险,成了他首要面对的问题。“我考察了许多地方,包括沿四明山的余姚、奉化、宁海等地,很适合饲养土鸡。于是我就上山走进村民家中,免费为他们培训饲养技术,以成本价向他们出售鸡仔和饲料,等鸡长大后,我再负责回收。如若遭遇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风险对半。”胡庆武说,这样“化整为零”,既降低了自己养殖的风险,还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扩大了养殖规模,而且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可谓一举三得。

  高桥镇的市优秀农技信息员陈志祥,借助网络“牵线“,吸引了不少顾客主动上门。不但抓住了市场机会,而且降低了交易费用。

  无怪乎记者在鄞州采访时碰到一位在果园“打工”的村民感慨说:“我当了几十年农民,从来不知道农民还可以这样当!这群有文化的年轻人,就是不一样!”

  关键词 技术

  到过李红飞位于鄞州区金鳖山养殖基地的人,无不惊讶于她那条自创的“环保生态养殖链”。

  在这条生态链上,饲养的奶牛和鸡的粪便用来养殖蚯蚓,蚯蚓及蚯蚓粪投喂蛋鸡;同时在蚯蚓养殖基地种植丝瓜、葡萄、橘子等植物,即可以为蚯蚓遮阳、保温保湿,又可以创收,同时这些蔬果还可以喂食鸡和奶牛……不但生产出优质的绿色有机物食品,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是“新型农民”为我市农业生产注入的又一大新气象——高技术含量。

  泥鳅养殖户黄余迪也是其中之一。他在养殖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泥鳅育苗方式是将刚孵化出来的泥鳅水花苗直接放到水里,可是因为水体环境复杂,死亡率比较高。为了克服这个难题,他几经试验,提出将孵化出的水花苗根据身长分为小夏花和大夏花,超过5厘米的大夏花可以直接倒进水里,而与之相对应的小夏花则要继续培育后再放入水中。如此一来,泥鳅水花苗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在去年上半年揭晓的第二届“创业浙江”——青年创业创新项目竞赛中,黄余迪的《泥鳅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荣获了金奖。

  2009年春天,慈溪市三北振慈禽业专业合作社聘请了刚从河南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庞志方,由他来负责合作社的肉鸡饲养技术。初到合作社,庞志方发现以往很多社员对肉鸡免疫存在认识“盲点”,认为免疫工作在鸡群出现病症以后就来得及,结果导致合作社时常因鸡群免疫力低下而造成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庞志方提出了对肉鸡实施疾病个别治疗方案,带头对合作社的肉鸡实行定期预防接种,并根据季节变化应用不同的免疫程序,一下子将合作社的肉鸡出栏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慈溪市长河繁荣绿花菜合作社的两位大学生甚至还主持了国家级重点星火项目“耐盐碱蔬菜北美海蓬子海涂地区试验示范”和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海水蔬菜海蓬子引进、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项目,目前已通过验收,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在生产的实践中,不少大学生农民们还总结出了自己的小窍门。

  “你看我的大棚和其他大棚有什么区别?”花农柳小海颇有点得意地说,“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点,我在大棚门对面的位置开了个窗户。这样,天气好的时候,我就不用卷起大棚上的塑料纸为花增温了,只需要将门和窗户打开,就能实现空气对流。”

  象山县晓塘乡的李根,用蝇蛆养鸡生产生态蛋,并积极开展“工程蝇蛆酶分解项目”,实现生态循环养殖。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