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专家分析,图中碶闸处便是大石碶所在位置。 |
中国宁波网4月12日讯(记者 陈锦源) 本网昨日报道了《奉化江边一管道天天“放水”疑为偷排污水》的消息,网友可能留意到了排污管道附近有个水利工程——大石碶。根据史料考证和专家分析,这大石碶来头不小,原来它在宋代以前便存在,主要用作泄洪捍潮。
《宁波通史》中对“碶”的来历和功能均有介绍。碶是集堰、闸、斗门等水利设施长处,与交通结合的创造性工程。在众多“碶”当中,方胜碶较具特色,它是南朝宋元嘉时鄞令谢凤在奉化修筑的一项具有滨海特色的水利设施,是南朝宁波人民的创举。
贝琼《宋县令谢公庙记》中也有记载:“碶北阻大溪,复架石为梁,民不病涉,因名谢凤桥,构亭其上。”海曙文保所周东旭说,这说明谢凤所造的碶,还没有路的功能,所以还需在碶北造桥一座以便往来。
周东旭认为,谢凤所创的碶与桥是分离的,还只能说是碶的雏形。到了唐代它山堰的配套工程时,碶桥合一,碶的功能更加完善。而昨日报道中提到的大石碶,其位置在琴桥东,同样具备碶桥合一的功用。
《四明谈助》中有对大石碶的记载。古时天童、育王两山的河水,都是从大石碶这个位置入江的,岁久湮塞。宋淳祐年间,郡守陈垲重访大石碶古迹,发现大石碶被埋在石沙当中。于是,陈垲便在桥下作平水石堰,在汇入奉化江的出口处设闸修桥,内可以泄水,外可以捍潮。到了元末,江水上涨,堰闸都废弃了。直到明代重修再用,后俗称“四眼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