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江渡上的船老大专门送一个人过江。
从余姚市区驱车十几分钟就到了马渚镇,与之隔江对望的是兰江街道。这条江是姚江。
姚江这一段的两岸,散落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自然村,村民加起来不下5000人。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岸的大部分村民,如今竟然还在依靠着人工摆渡往来。
21世纪,交通四通八达,村民们出行为何还用如此落后的交通方式?记者昨天专程前去调查。
摆渡历史悠久
这个渡口叫菁江渡,设在马渚镇菁江渡村,连通南岸的兰江街道郭相桥村。
记者昨天上午10点赶到菁江渡时,船老大刚刚从郭相桥村那边送过来3个人。3个人下船不到2分钟,又有人推着摩托车上了船,船老大赶紧摇着橹启程。周围不少人听说记者采访,立即围上来。
年过七旬的韩茂根说,这个渡口历史悠久,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年历史了。但是,附近没有更便捷的出路,于是摆渡就一直沿用至今。
韩师傅说,在岁月变迁中,渡船从最初的木头船,变成了水泥船,又变成铁皮船,船价也从最初的每人每次2分钱,涨到现在每人每次1元(摩托车3元)。船老大一般由村民担任。夏季是早上五六点开船,到晚上8点多结束,冬季就短一点,晚上7点多就没了。因为是人工摇橹,船老大一般在晚上不过江,村民们为此晚上也基本上不出门了。
村民韩等来是从去年开始成为船老大的,他说摇橹很辛苦,而且收入不高,一天最多也就收个七八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