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住房保障九年——将梦想照进现实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4-27 10:24:24

  不仅要住得起房,还要住好房

  上周五,迎着濛濛春雨,记者探访了我市目前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地块——洪塘。若非经人指点,还真是很难区分哪些是保障性住房小区,哪些是商品房小区。只见一样的高楼林立,一样的如诗如画。

  从长兴东路拐进逸嘉新园北区,扑入眼帘的是黄色、褐色、白色、深绿色装点下的小高楼。褐色的建筑“底盘”、黄色的墙体、深绿色的阳台、白色的边角线,搭配着旁边青翠欲滴的香樟、倒槐等,活脱脱一副生动的油画!而这也是这批经济适用房的一大特色——注重建筑外立面的设计。

  细心的人也不难发现,这些保障性住房小区与以往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们不再是单一的多层住宅,这里有高层、有小高层、有多层,形式多样而富有现代气息。

  路遇前来探望母亲的裘大爷。裘大爷兄妹6个,经济条件都不太好。住进这里前,年迈的母亲只得跟小女儿挤在一起。“没想到我母亲年过90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质量好、小区也漂亮,真是没的说!”裘大爷笑着说。

  谁说便宜没好货?阿拉宁波的保障性住房就是不仅要让这部分住房困难群体有房住,而且还要住好房!

  为此,从我市第一批经济适用房开始,阿拉宁波的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划设计和质量监管上可是卯足了劲。

  以2002年的徐家漕经济适用房为例,桩基小应变抽查比例从常规的15%提高到了23.6%;屋顶第一次大面积采用挤塑材料作为隔热层,并铺设了防水性能特别好的柔性彩瓦等。

  据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洪塘保障性住房较一般的商品房在建设监管上有三大特色:首先是由政府出面招标选聘项目施工监理单位,而并不是由开发商自己招标;其次是从项目建设开始,第三方审计单位就全程跟踪审计;第三是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由“售”向“租”,岂止一字之差

  在洪塘保障性住房地块走访时,记者恰好碰到了在甬工作1年的大学生小刘。

  “我现在就期盼着那边的房子赶快建好,这样我就不用把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花在交房租上了!”小刘手指的方向,就是我市首批公共租赁房的建筑工地。

  在宁波的“十二五”规划中,保障房供应将由“售”向“租”转变,即公共租赁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新的“主力军”。

  由“售”向“租”,一字之差,说明了什么呢?

  揭开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享受保障住房的群体更广泛了。公共租赁住房覆盖面不仅包括本地中低收入家庭,还将惠及新就业人员、各类引进人才及外来务工人员等。这些群体有相当部分原不在保障范围之内,只能通过市场租房、买房。大规模增加公共租赁房,可以分流相当一部分购房需求,减轻商品房供求压力,从而稳定房价。

  公共租赁房里是什么模样?记者带您到样板房一探究竟:

  60平方米户型的样板房有两室一厅,进门是一个近20平方米的客厅,阳光通过半人多高的窗户洒进来,让房间看起来通透明亮;厨房在进门的左手边,里面灶台、抽油烟机一应俱全,搭配上深绿色的橱柜,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卫生间里洗面盆、盥洗镜、浴室柜、节水型坐便器、淋浴喷头等必要设备也是一样不差。主卧有10多个平方米,配了一个衣柜,带阳台。除了没有床,差不多可以拎包入住了。

  今年,我市将开工建设公共租赁房1万套。在2012年底左右,宁波市公租房将能够成规模供应。

  毫无疑问,保障房供应由“售”转“租”,将是今后宁波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大方向。以公共租赁房为重要抓手,今后宁波市将重点调整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房供应由售向租转变。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建立起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渠道、其他保障方式为补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与廉租住房房源的并轨,进行统一管理,根据不同对象实行差别租金;严格收入、住房等准入条件审核,切实规范保障性住房配售配租及使用管理。

  宁波日报记者董小芳通讯员吴培均文/摄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