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国务院批准宁波为“较大的市”
改革开放初期,只有各省才有地方立法权。1986年,国家规定,省会城市和国家批准的“较大的市”有地方立法权。国务院先后四次批准19个城市为“较大的市”,第一批是1984年批准的唐山、包头、大连、青岛、重庆等市;1988年3月5日,宁波被批准为第二批“较大的市”,自此宁波拥有了地方立法权。
42、宁波确立“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目标
1992年5月初,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专程来宁波考察指导工作,对宁波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欣然命笔:“洋洋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前哨。”为落实总理指示精神,5月,宁波市委召开七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明确了建设“东方大港”的战略目标:“以港兴市,以市促港”,争取通过九十年代和更长时间的努力,把宁波港建设成为全国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之一;再通过下世纪若干个十年努力,实现把宁波港建设成为东方大港的宏伟目标。
43、建立全省首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辟新经济组织党建新领域
1985年3月,全省首个外商投资企业党支部——宁波花港高速客轮有限公司党支部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1986年8月,全省首个私营企业党支部——象山华光针织厂党支部在象山县爵溪镇成立。至2011年4月底,全市已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数为9392家,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5290个,形成了一批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强”非公有制企业。
44、行政审批改革服务经济建设
1999年7月,宁波市作为浙江省首个试点城市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深圳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开展此项改革的城市。通过改革,削减了属于市场主体自主决策和可由市场自主调节的行政审批事项,创建了宁波市行政审批中心,建立了“批管分离”体制,制订了行政审批标准,形成了审批的规范和制约机制,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使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45、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2000年6月21日,浙江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决定,2000年8月浙江省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通过了项目立项,2003年6月8日大桥工程举行奠基仪式。经过艰辛奋斗,2007年6月26日大桥全线贯通,2008年5月1日大桥顺利通车。这座跨越整个杭州湾、全长36公里的6车道公路斜拉桥是我国内地第一座跨海大桥。
46、“96178”:群众监督的绿色途径
2000年8月,宁波市在全国首创成立96178廉政投诉中心。2004年3月,成立市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与96178廉政投诉中心合署。“96178”以电话专线、专用邮箱和电子信箱组成24小时畅通的投诉渠道,成立以来共接听投诉(咨询)电话52000多个,收到群众来信2800多件,网上投诉3300多件,接待群众来访2200多人次,受理有效投诉件11500多件。
47、“公推直选”创新基层党组织选举体制
2000年,奉化市部分乡镇借鉴村委会“海推直选”的办法,在全国最早采用“两推一选”,即“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荐,党内民主选举”的办法来选举村党组织班子。2006年4月,海曙区澄浪社区在城区社区中首次以“公推直选”方式选举出社区党委班子。2009年12月,象山县泗洲头镇成功试点了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至今,“公推直选”已在全市农村、城市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普遍推行。
48、“电子党务”实现党建工作手段重大变革
为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宁波市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党务工作信息化,2001年创建“东方党建”、“东方廉政”网站,2004年开发连接市县乡村四级的党内信息管理系统,2005年建立“宁波干部党员学习网”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2006年创建“宁波干部网上学院”,2009年开通“81890710”党员服务网,2010年启用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2011年开通“12380”举报网站,构建了立体覆盖、高效便捷的电子党务系统。
49、建设党员服务中心促进党员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转型”
2004年4月开始,宁波市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各级全面开展了党员服务中心建设,随后又结合区域化党建的推进,对党员服务中心的布局进行调整,在天一广场等重点区块建成了一批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党员服务中心1465个,让全市所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能方便快捷地就近找到党员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寻求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党建工作向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型转变。
50、“诚信、务实、开放、创新”被正式确定为宁波精神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对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精神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十年来,历届宁波市委、市政府对提炼概括宁波精神非常重视,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了讨论,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参与。2005年3月,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遵循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程序,经过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最终确定“诚信、务实、开放、创新”为新时期宁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