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大学有一批海洋经济科研急先锋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5-17 11:07:46

  故事二

  如何让市民吃到野生海鲜?

  宁波投资15亿元建海洋牧场

  宁波人对吃海鲜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要价格便宜,又要活的,还最好是野生的。这种对“口福”的追求,一直是海洋学院教授们的课题。

  大黄鱼48小时不死

  大黄鱼是宁波海鲜中的精品,但黄鱼难养,有上岸“见光死”的习性,最多养一天,不住在海边,基本是吃不到活黄鱼的,现在宁波中心城区吃的黄鱼都是冰冻后运来的。

  “为什么在杭州吃的黄鱼和在宁波吃味道不一样?在宁波市区吃和在象山海边吃又不一样?区别就在新鲜度上。”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筹)院长严小军说,他几乎每天都吃海鲜,最喜爱吃的是咸菜烧黄鱼,但冰冻的黄鱼比鲜活的黄鱼味道要差很多。

  如何让老百姓吃上鲜活大黄鱼?当年,严小军跟渔民、养殖户交流时,他们都说:“教授啊,这是不可能的,大黄鱼一捕上来就死了,怎么可能在城市里吃到活的呢?”

  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这里得感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员祥。2年前,他带队在象山捕到了4条活的野生大黄鱼,刚好两公两母,这对我们太有价值了,我们以这4条鱼为起点,第一年育出了500条黄鱼,从此有了育种繁殖、研究实验的基础了。”严小军说。

  现在,经过人工养殖的大黄鱼,已经有鲜活的。在充氧的袋子里,能存活48小时左右。只是,数量少,价格高,一般只能供应高档的酒店,市民在菜市场里很难买到。

  “5年,给我们5年时间,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数量上去了,就能上老百姓的餐桌了。”严小军自信满满。

  至于银鲳鱼,也就是宁波人说的鲳扁鱼,由于还没法人工养殖,野生的一出水也会马上死掉。因此,市面上的银鲳鱼几乎都是冰冻的,和鲜活的比,口感自然也要大打折扣。

  严小军说,他们的团队现在正抓紧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效。团队里的徐善良老师已经在人工养殖银鲳鱼上研究了10年,目前已取得成功,下一步是产业化的问题。

  让海鲜更有野生味道

  海鲜养殖多了,野生味道又成了许多宁波人的追求。市场上,野生大黄鱼卖到每公斤几千元,而冷冻的养殖黄鱼每公斤只要几十元。

  “现在海洋经济中提到海洋牧场的建设,就像赶着成群牛羊到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把海洋中的各类鱼聚集在这些海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让鱼儿在海洋牧场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繁殖,这不就有野生味道了吗?”严小军说。

  宁波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从今年起,宁波将通过10年的努力,投资15亿元,在沿海建设6个各具特色的海洋牧场区,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辐射整个宁波近岸主要海域。

  说到这一点,严小军有点兴奋:“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其中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也是一块重要内容。跟草原上放牧一样,建海洋牧场,先得种藻、改善牧场的生态环境,然后要解决一个难题,就是台风影响。不能一个台风来了,牧场里的鱼全跑光了,几亿元投资也打水漂了。”

  “我们正在努力,让大家能从养殖的海鲜里,吃到几十年前的野生味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