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7000年前稻米部落揭秘——河姆渡的稻作文化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5-26 11:31:12

河姆渡遗址稻谷堆积层

出土的骨耜

出土的稻穗纹陶盆

出土的木杵

河姆渡遗址现场

今日河姆渡畔稻花香

  第二届(中国·余姚)国际河姆渡文化节今天开幕,开幕式上,将颁发“中国河姆渡稻作科技贡献奖”。此时,让我们回顾一下河姆渡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吧。

  稻谷的惊人发现

  1973年的春夏之交,宁绍平原的农民在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河姆渡这个7000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史前的东南地区,向被视为蛮荒边陬之地,如今突然发现地下竟埋着与中原文明相媲美的古老遗址,这在中国考古史上,影响非同寻常,河姆渡遗址因此也被列为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河姆渡遗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较大规模科学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重要遗址,其意义十分深远。它改变了过去认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仅起源于黄河流域的观点,进一步突破了我国原有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和分布的界限,雄辩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有灿烂的史前文化,黄河、长江流域同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源地。

  在河姆渡遗址所有的发现中,当以人工栽培的稻谷的发现最为重要。在先后两次考古发掘中,都在遗址的第四文化层发现了稻谷,其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是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极为罕见的。

  不要小看这些如今已经炭化变黑的稻谷,它们还曾漂洋过海,到日本等国展出,引起了当地人们的浓厚兴趣。因为据研究,日本、朝鲜等国的稻米,很可能就是从长江下游一带经由海上传过去的。有人还将这一条无形的传播路线称为“稻米之路”。日本一位专门研究水稻起源的专家,曾给我国有关部门写来热情洋溢的信,说他研究水稻起源几十年,哪知日本稻种的“根”竟源出于四明山下的河姆渡。

  亲眼目睹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谷壳堆积层,你会觉得“江南鱼米之乡”,此言不虚。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的现场,可以看到遗址第四文化层的上部,除大片木构建筑遗迹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出土了包括骨耜在内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大批稻谷、谷壳、稻秆、稻叶。堆积层相互搀杂,平均厚度在40厘米至50厘米之间,也有厚达1米以上的。有的已经烧焦,有的保存完好,有的稻叶的脉络和根须很清楚,谷壳基本上还是金黄色的,不失原来的形态,甚至连颖壳上的纵脉和纤细的稃毛仍清晰可辨。有人从稻谷堆积的厚度及面积推算,稻谷总量当在100吨左右,可充400多人一年的口粮。这一换算数字可能有所夸大,但河姆渡遗址中稻谷堆积之丰厚,数量之庞大,保存之完好,不仅堪称中国最丰富的史前稻谷遗存,就是在世界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这些水稻遗物,从稻秆、稻叶到稻谷壳皮,刚出土时颜色鲜黄,外形完好,个别地方还出土有稻谷与茎叶连在一起的稻穗。但接触空气后瞬息之间马上变为黑褐色。为了忠实地记录出土时的形态和色泽,摄影师不得不在发掘现场耐心地等候,一俟稻谷出土,立即就把它摄下来。

  也幸亏有了彩色摄影,才使我们今天仍能对当时稻谷出土时的情形略见一斑。

  遗址中的稻谷堆积一经发现,即引起了考古学家和农学家的极大兴趣,都认为是考古中的奇迹。许多农学家立即对河姆渡出土的稻谷进行了研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