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自述
小服务包含大关怀
当事人名片:胡道林,81890求助中心主任。自81890服务平台启动以来,胡道林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他见证了81890成长壮大的全历程。
2001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市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我们察觉到,老百姓对生活服务质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而他们遇到困难却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帮助;社会上有不少服务企业,因服务不规范,群众对他们不放心;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也无处可诉。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曙区委、区政府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一个公共服务热线平台,整合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实现群众需求与公共服务的有效对接。
这样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起来,我们就做了一件社会和市场没有人做或做不好的事。政府利用自身的权威和资源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构建起一个互动诚信的服务平台,把千家万户居民的需求与成百上千的服务主体,成功地对接起来。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非常。
81890这种公共服务模式,我们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只要我们认真地做,一件一件地做,把老百姓身边的小事做好,就能使老百姓满意。
热线开通之初,我们一天接到的求助电话大概在40来个,大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热线求助。按照服务宗旨“便民利民,有求必应”,我们定下了一个铁的纪律:绝不可以向求助者说“不”,哪怕是语气中透露出任何一点为难的意思。在81890,拒绝“可能”、“也许”、“试试看”这种搪塞求助者的词。我们要让求助者感受到81890就是“拨一拨就灵”。“拨一拨就灵”,核心是一个“灵”字。这也是取信于民,真正让人民群众高兴、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关键所在。
百姓感受
81890是我们的贴心保姆
在宁波,81890家喻户晓。
“天热,想出去旅游,去哪里可以避暑”,“我家的管道堵塞了,请个师傅来通一下”,“我一个老外朋友穿XLLL大号衣服,宁波哪家店有买”……每天,81890接到的电话不少于3000个,涉及内容五花八门,有咨询,有求助,有投诉,市民对81890有各种各样的期待。
“遇到了什么难题,总是第一个想到打81890这个电话。”家住江东黄鹂新村的李兴达老人说。
81890工作人员费苏华说,在81890工作几年下来,自己也快成“百事通”了。
目前,宁波有98.5%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居家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其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子女们的心病。2005年,宁波嫁接81890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设计出方便老弱病残者使用的“一键通”电话机。只要“一键通”来电,老人有关信息及子女、所在社区居委会或其他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就会在81890系统中自动显示。自此,81890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生活及安全服务达10万多人次。家住曙光新村的吴老太体弱多病,一天,她独自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无法动弹。在倍感无助绝望之际,她按下了“一键通”,5分钟后,接到通知的社区干部立即上门,将老人送到医院。
2008年,81890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盲人这一特殊群体。利用81890培训教室,创建了光明电影院,专门培训放映员,为盲人讲解电影,同时吸纳大量义工,为盲人提供接送、陪护等服务。盲人梁日升深情地说:“光明电影院为我们盲人打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的大门。”
2009年8月18日,81890为弱智者、痴呆老人、精神病人、低龄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健康咨询、位置查询等多种服务的“一找灵”GPS定位系统,主要是解决部分家庭无法时刻监控此类人员的后顾之忧。
宁波晚报记者张寅/文唐严张柯/摄通讯员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