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左膀右臂”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7-13 07:55:24

  当事人自述

  协同参与,和谐共享

  当事人名片:吴汉元,海曙区民政局局长。从2008年成立区社会工作协会,到2010年成立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到设立公益创投金,海曙区的许多经验和做法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随着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不断深入,许多市场不愿承担、政府部门又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难点。

  2008年4月,海曙区率先一步,建立全国首个区级社会工作协会。通过专业培训、示范岗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积极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向社区社会工作者转型。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区社会工作协会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抓手的,“社区、社团、社会工作者”互动和“社会工作者、专业义工”联动的机制。

  从2008年起,海曙区政府还尝试向社会工作协会购买了老年人心理调适、青少年心理调适、残障康复和社区矫正四个社会服务项目,为相关群体提供免费的个性化专业服务,有效弥补了传统模式下政府提供的民生服务的不足,受到了居民的极大欢迎。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社会组织发展与发挥作用有很大潜力可挖,同时又觉得目前的社会组织还太少,并普遍缺乏启动资金、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实施能力和社会信任等。为此,2010年12月份,海曙区又率先在全省建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相互交流、孵化、登记和项目运作等全方位的服务,使中心不仅成为社会组织之家,更成为社会资源集聚地、社会服务创新策源地、社会服务品牌示范点。

  协同参与,和谐共享。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在管理社会事务、提供社会服务和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出特有的魅力,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链。尤其是社区社会组织这一块,2004年海曙区仅有555家,到2010年发展到1044家,增长了近一倍,并整体呈现出了由增量到提质、由自我满足走向公益服务、由单体走向联合的发展特征。

  百姓感受

  一路走来,从此不再孤单

  近日,得知“星宝融爱援助计划”成功获得2011年海曙区公益创投资助后,项目负责人“阳阳妈妈”感慨不已。“我们一个家长互助论坛能获得政府资金支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阳阳妈妈”说,虽然资助的钱不会太多,但对自闭症群体及其家庭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阳阳妈妈”今年36岁,她的儿子阳阳就是个自闭症患儿。自从发现阳阳的问题后,一家人踏上了北上南下四处求医的漫漫长路。在这个过程中,“阳阳妈妈”接触到了很多自闭儿家庭,发现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宁波自闭症群体专业康复疗育机构相对较少,不少家庭不得不远赴杭州、青岛、广州等地寻求治疗。有的家庭因为孩子迟迟得不到治疗而焦虑,有的家庭为孩子无法正常入学而发愁,更多的家庭根本不敢设想孩子的未来。

  “自闭症患儿越早治疗,康复的希望越大,需要全社会更多地接纳、支持和特殊帮助。”“阳阳妈妈”说,一开始,她和几位家长一起建立了“星星的孩子”QQ群,并得到了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残障康复项目主管黎丽老师、宁波海曙共情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个人与机构的指导和帮助。

  在海曙区民政局的关心和支持下,2010年12月,“星星的孩子”家长互助论坛正式成立,并入驻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和QQ群,吸引了180多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社会志愿者。截至目前,已举办了“世界自闭症日”主题宣传等系列活动10余起。今年5月15日,又开通了宁波市第一家孤独症网站,唤起了宁波市民对自闭症人群的普遍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对于我们这些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路走来,从此不再孤单!”“阳阳妈妈”说,今年6月,她们提交的《宁波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对策建议》,还获得了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宁波晚报记者王霞开文/摄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