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是我的一贯追求”
水彩画的颜料是透明的,讲究表现技法,追求光影效果,在西方多以肖像、静物、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作品出现,在欧洲贵族中很是流行。被引进国内也有上百年历史,这种表现小情调的画种,在“文革”中被认定是资产阶级的情调,遭到批判,画水彩的人失去了阵地,从业人员越来越少,这门艺术在国内几近灭绝。
“文革”刚结束,中国美院(当时叫浙江美院)的老先生们便成立起水彩、水粉画研究会,林绍灵便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技法,了解行业动态。1989年,中国美院在全国率先举办水彩画大展。随后,中国美协也搞全国性的水彩画展。他每次都参展,并感到水彩画有着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意境与美感,也能从其他画家身上学到新的技法。他拼命地画,街景、人物、风光,挑自己满意的,拿到全国去展出。
从小时候画国画,后来画油画、水粉,到迷上水彩,林绍灵走过一段艰难的探索过程,之所以把自己定格在水彩上,他觉得这个轻便灵活、讲究技法的画种,更加符合自己,更有利于内心那种欲望的表达。他说:“当水彩画成为我表达审美情趣的艺术载体时,我既希冀沉湎其中,又能融汇各门艺术之所长,并全身心投入其间而乐此不疲。”
上世纪90年代,他迎来自己的创作高峰,特别是在人物画创作上,他以人物表情系列、藏民、敦煌人物、兵马俑等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画作,受到国内美术界的重视。
1995年,全国首届水彩画邀请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开幕式上,著名画家古元先生一幅幅地看过来,看到林绍灵的画作《装车》时,停下脚步,认真地观看许久,问他:“你这毛驴怎么画的?简直画活了。”林绍灵马上给老先生讲解,两人还愉快地在现场合影。古元先生不仅版画出名,同时也是水彩画大家。让古元先生感兴趣的是林绍灵对画作水份的控制,画面中的小毛驴显得惟妙惟肖。
水彩画《走向光明》,表现一群青年矿工出井的场面,人物显得放松和自信,画面采用摄影聚焦式的处理方法,将多人场面处理成虚实结合的效果,在技法上采取多次重合湿画法,把水色的渗化和叠加,巧妙地运用到一起,表现了不同光影的区划和笔触的意趣,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评价说:“林绍灵聚焦式的对画面的虚实处理为多人场景描写提供了新的方法;他在运用水色过程中对色彩、水份、时间三者的成功把握和对于干、湿画法的结合运用又提供了水彩画技法的新经验。”1996年,《走向光明》参加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获得金奖。
有趣的是,当初在创作主体人物时,画家一时难以找到理想的形象,苦思冥想,难理头绪,创作进入焦灼状态。猛然间,他从镜子中看到了自己,这样子不就是自己要表现的强壮矿工吗?他描摹下镜中的“他”,如此,自己就成了这幅获得金奖画作的主体形象。
生活中的林绍灵仪表堂堂,浓眉大眼,一米八的身高,走起路来步子稳健,铿锵有力。过知天命之年后,他蓄起了胡须,更显得老成持重。
自此以后,行进中的人群成为林绍灵大场面人物创作的一个主线,也成为林绍灵在水彩画界区别于其他画家的一个特定标志。从人影模糊的“新人奖”《走进阳光》,到中国百年水彩画展的《行色匆匆》,人群走动时形成的虚实,被他表达得淋漓尽致。直至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的《步履》,风格演化为去年参加全国第九届水彩画展并获“中国美术奖提名”的《风雨兼程》,林绍灵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行进中人群的主题演进与形式风格突破。
“我的画一直都在寻求突破,我不愿重复自己。探索始终是我追求的一个命题。”林绍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