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林绍灵的“江南”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7-15 09:16:50

  心中的“江南”,笔下的“江南”

  严格地说,林绍灵有两个“江南”:一个在心中,一个在笔下。

  他从小生长在水乡,心灵中最深的烙印便是江南的影像:老木屋、小河、石拱桥、破旧的木船,还有那斑斑点点的白粉墙,这些景象伴随着他度过整个童年时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切都在改变,有的像是瞬间的事。他心中的“江南”开始变得混沌起来,他感觉到了模糊,触摸到了流逝,他要把那些记忆留住。于是,他开始真正审视江南,用心画江南,在多年水彩画创作的基础上,从写实,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写意”状态,便有了《逝去的风景·江南》系列画。

  他的画,不像有些画家画江南那样,表现规整的房屋、洁白的马头墙、清晰的小桥流水人家、鱼鹰悠闲,而是更多的体现江南文化的意象。

  画面中房舍是错落的,老石桥是残破的,河埠是半损的,粉墙是斑驳的,脑海中的“江南”,一点点地、真切地出现在画纸上。

  每每谈起这些,都令他感慨:“江南一直是我魂牵梦绕渴望表达的景观。今天,我在水色的浸渍中,情感深处的心象突然跃于纸上,有些朦胧,有些暧昧,却带着意外与惊喜,画面中淹没了的轮廓竟由此显得绰约多姿而意味深长。”

  他把创作《逝去的风景·江南》时的状态称作:得意忘形。他说:“当我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便会用笔急起直追心底涌动的景象,情不自禁地挥写。”

  于是,他不停地穿梭于江浙、皖南等山野乡村,有时一去就是几天,一个很狭小的视角便足以吸引他半天坐下来写生。他说:“这些老房子我再熟悉不过了,哪里该开窗子,一年四季住里面的感觉会怎样,我都清清楚楚。”前不久,浙师大组织一次写生活动,林绍灵应邀参加,一位中国美院副院长看了他的写生稿后对大家说:“画得多充实,你把村里的场景画得如此厚重……”正在进行报道的浙江卫视报道组,竟特别为林绍灵拍摄了关于写生与江南创作的专题,在卫视节目中播出。

  去年,他应邀到奥地利进行为时3个月的写生,其间在中法友好协会的协调下,在法国波尔多市做一个展览。古老的画廊就处在市政府旁,画廊的艺术总监希利尔先生对林绍灵的画很感兴趣,做了大量的前期宣传。开幕当天,画就被订出两幅。之后,他去了意大利,按常规展览10天左右画要撤掉,林绍灵也准备撤回画作。希尔利先生有些不解,找到林绍灵询问。他急中生智辩解道:“我想画些法国和意大利的风景来替代,或许你们更喜欢。”希尔利说:“我们喜欢的就是你画的中国江南水乡,有特色,再加上你的技法是法国人所没有的。你不介意的话,我们签订一份长期展览合同。”就这样,江南水乡系列画第一次到欧洲展出,一展就达1年之久。

  阿基坦大区法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瀚文撰文称:如果说东方印象在西方民众的头脑中还是极其神秘和模糊的话,那么林绍灵先生则为这种神秘又添加了一笔绝妙的注解,这种江南的美景似乎只有天上有,林将对自己的家乡——江南的深爱,用回忆或记忆的方式,将小船流水人家在画面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画面似乎来自一个遥远的时代,又似乎近在我们眼前,在这些画面中,润泽,惊艳和蹉跎相生。

  林绍灵笔下的“江南”,不是花花绿绿,不是一味的水墨氤氲,而是从那些老房子里仿佛看到操劳的大妈,听到朗朗的书声,体味到历史的纵深感。他的画富有意境,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所以在水彩画发源地的欧洲,受到尊重,这是他多年探索后所达到的境界。

  一个没有院校经历,更没有师徒传承的“来自地方的画家”,以自己的成就和影响,令美术界刮目相看。他连续担任五年一次的第九、十、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浙江作品评选委员会评委,作品选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美术“正史”——《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多次被中国美术馆与亚洲水彩艺术博物馆收藏,此外,他还担任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水彩》特约编辑。

  在林绍灵看来,光阴中逝去的是风景,而他找回的却是艺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