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救援:不放过每一寸有生命气息的角落
7月24日,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对小男孩进行输液等紧急处理。当日17:30左右,一名大约两三岁的小男孩被从车厢中搜救出来,小男孩生命体征正常,被救出后还小便了一次,但不幸左腿骨折。目前事故现场清理已进入尾声。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新华网温州7月24日电(记者李亚彪、章苒、张和平)动车追尾,200多人伤亡,几千人参与救援--23日20时38分发生在一场大雨中的事故,让温州市这座因民营经济而出名的城市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事故发生后,新华社记者日夜兼程380多公里,第一时间赶到温州,并克服重重困难走进事发一线及救治伤员医院,零距离探访救援的经过。
借助事故现场的救援灯光,透过夜幕远远看去,从动车高架桥双屿路段上坠落的白色车厢,一节搭在高架桥与路面之间,还有两三节胡乱地散落在桥下--这是24日凌晨1时45分许,记者赶到事故现场时看到的情形。
大雨刚过,满地的泥水加上被救援车辆反复辗轧的路面,已经把从公路边到桥下事故现场的通道变为一片沼泽。桥下,有两三节从桥上坠落的车厢叠堆在一起,车体严重碎裂,有的甚至肢解。
垂直搭在高架桥与地面间的车厢身上标着“软卧”字样,车窗玻璃破裂。据消防人员介绍,这可能是幸存者逃生时用车内的安全锤敲破的。
“我们绝不放过每一寸有生命气息的角落。”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坚定的话语,代表了几千名救援者的心声。
在列车相撞的大桥上、碎石与泥水混杂的小路上、临时搭建的棚子下,各级领导干部、消防官兵、武警官兵、医务人员、铁路工作人员、当地群众等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事故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里搜寻。深夜里,记者看到无数手电筒的光在事故车厢内外闪动;白天,看到工程车、起重车、救护车、运输车川流不息。
消防干部余作帅是最早赶到现场救援的人之一。据他回忆:“现场漆黑,救援的干部群众很多,喊声一片,中间夹杂着旅客微弱的呼救声和哭泣声。”
余作帅带着20余名消防官兵进入坠落的一节车厢里,看到里面严重变形,必须用切割工具才能进入。他们一点点搜索,直至凌晨,口袋中的香烟都被汗水浸透了。
为把挤撞在一起的两列动车车体分开,救援人员分别采取了牵引、切割、起吊等多种办法。到24日上午,挤压在一起的车体终于被分离。
高架桥上,一位铁路民警说:“这次救援绝非易事,首先是空中作业难度大,其次是车厢体积与质量巨大,再加上路面泥泞、交通不便。虽然救援困难,但所有人都在拼命工作,因为心里装着对生命的尊重。”
温州市民营的康宁医院是距离现场最近的医院,记者24日凌晨3时在候诊大厅看到,这里临时摆起十多张病床,上面躺着的都是事故中的伤员。医院还设立临时接诊处,负责登记送医人员。据医务人员介绍,有54名伤者被送到该院。到24日下午时,有部分伤者转院。
赵一德说,到24日晨,被抬出的受伤人员分别被送往全市8家医院。
除了外部救援外,乘客还开展了有序的自救。坐在D3115次车15号车厢内的一位福建妇女回忆说,事故发生后,轻伤旅客组织自救,大家有序撤退,甚至还有旅客大喊镇静,不要动,担心胡乱走动会导致车厢掉到桥下。当有的旅客不会正确使用安全锤敲开车窗时,就自发组织排成长队,摸到13号车厢打开的车门逐一疏散,没有人争抢和发生踩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