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根220千伏光电复合海底电缆。
近年来海洋装备产业发展迅猛。(周 骥 摄)
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
20%,这是今年1月至6月宁波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30.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624.2亿元,工业增加值率约为2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左右。
工业增加值率是反映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则超过了40%。宁波工业增加值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宁波工业经济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还比较低,工业经济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难在何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是产业,重点是调整结构。近年来,宁波致力于调结构促转型,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突破,但总体而言,成效还不是很明显。这与宁波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有关,再往深层次分析,则涉及到发展路径选择、政绩考核体系、企业转型动力等因素。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致走过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宁波民营经济萌生于计划体制的边缘,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形成“轻、小、集、加”的产业结构;第二个“十年”,服装、文具、小家电等产业通过贴牌加工等形式纷纷走出国门,确立了宁波传统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比较优势;第三个“十年”,钢铁、石化、造船等产业依托港口迅速崛起,并进入收获期,宁波形成了临港重化工业主导的发展格局。
站在“十二五”开启的第四个“十年”之始,国内外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发生了根本性逆转,这种趋势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被进一步强化。
对于宁波来说,低廉的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优势正在弱化,环境承载能力已趋饱和,宁波作为沿海地区的先发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也在逐步削弱,宁波走了30年的粗放式发展之路越来越难以为继。
今年上半年,受外部需求萎缩、宏观政策趋紧、综合成本上升等影响,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显著上升,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一些企业甚至反映,生产经营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更为艰难。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调,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开始凸显。二季度全市监测的320家工业企业中,反映融资紧张或有一定压力的企业占74.6%,比一季度增加17.6个百分点。据监测,71.9%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同比上涨,其中涨幅在10%以上的占26%,涨幅在20%以上的占8.5%。
电力方面,年初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一直没有明显缓解,入夏以来全市用电负荷屡创新高。二季度320家工业企业中,用电紧张的企业占62.5%。据预测,今年我市电力最大缺口将在100万千瓦至120万千瓦之间,缺电状态可能贯穿全年。
能源原材料成本也在持续上升。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指数倒挂保持在3个百分点左右。用工成本明显增加,企业普遍反映工资增长20%以上,部分高达50%甚至100%,不少企业用工仍存在明显缺口。
此外,节能降耗形势依然严峻。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2%,比全年下降3.5%的目标低2.3个百分点。上半年重点耗能企业耗能占规上工业企业总能耗的88.3%,同比增长20.7%。
今年上半年,宁波经济呈现工业、外贸、港口三个指标下滑“齐碰头”。历史表明,宁波经济这三个指标同时下行,往往是经济紧缩的先兆,而从上半年情况看,宁波主要经济指标运行下行时间早于全国全省,下行幅度大于全国全省。
这些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有些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有些则是宁波经济长期以来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企业用工和电力供应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意味着宁波经济已进入了高成本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