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特聘调解员吴有水趁着老乡们乘凉的时候,为他们讲解一些法律知识。 (孙丰立 摄)
慈溪新闻网讯(记者 何晨薇 通讯员 俞群芳)夜幕降临,坎墩街道特聘调解员吴有水听闻一位江西老乡下班途中出了意外,要求公司工伤赔偿,但双方意见不一致,受伤一方扬言表示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将带人到公司闹个鸡犬不宁。意识到矛盾有可能升级,他放下手中的饭碗,急急忙忙往这位老乡家赶。
“我来得真是时候,赶上你们吃饭了。”吴有水刚到这位受伤的江西老乡家,便和他们拉起了家常。一杯啤酒一支烟,说说小孩、谈谈工作,从老家的情况聊到了在慈溪打工的岁月。没几分钟,吴有水就把这位老乡和其公司之间的问题了解清楚了。“老万啊,你这个事情我帮你调解,但你必须答应,不能用非法暴力手段来解决这个事情。”吴有水了解完情况后就着手分析查找问题的症结和矛盾的焦点。之后几天,在吴有水的几次协调沟通下,这位江西老乡与其公司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当事双方均作出了让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当事双方还送上了写着“动之以情化解矛盾,晓之以理平息纠纷”、“至情至爱为民办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两面锦旗。除了吴有水,坎墩街道还有另外11名像他一样的特聘调解员,他们利用空余时间,走村窜户,了解情况,化解纠纷。
“针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表现形式,今年坎墩街道特聘了12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不同省市的代表组成一支人民调解员队伍,他们都是新市民,在各个村担任调解员。”该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本地人相比,外来人员担任特聘调解员,在调解涉及外来务工人员的矛盾时,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贵州籍的潘秀龙已在慈溪生活了多年,是坎墩街道直塘村的特聘调解员。凭借自己对外口情况的熟悉和多年形成的威信,老潘成功调解了许多矛盾和纠纷。前不久,村里一家电器厂出现集体停工事件,潘秀龙得知后,立马赶赴现场,与企业和员工双方开展调解工作,经过连续10几个小时的疏导,才让这个事情得到解决。近期,街道发生一起贵州人意外触电死亡案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街道调委会联系贵州籍的潘秀龙共同做工作,他带领几名贵州籍的和谐促进会成员以同乡的身份对当事一方的主要亲属进行轮番解说、劝导,使事件得到成功化解。
为使特聘调解员充分发挥好“和事老”的角色,坎墩街道专门聘请那些威信高、公道正派、有固定工作和来慈时间长的外来人员担任调解员,并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法律,明确调解工作的职责和要求,提高他们参与调解的业务本领。该街道司法所负责人告诉记者,特聘调解员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他们能够早介入、早化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