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阿拉可以告诉你——八旬指路义工徐世利的一天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17 08:54:08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荣获文明城市“三连冠”——文明素质提升行动

  朋友你要去哪里?

  阿拉可以告诉你。

  文明城市——宁波。

  他自制的胸牌上,三行字熠熠生辉。

  问路者听不懂他的宁波话,他就用笔写。

  问路者要去的地方他没听过,他就坐公交车去实地查看。

  问路者情绪不佳,他会主动说些题外话……

  从去年9月8日起,宁波汽车南站公交站台前总有一位八旬老人在为南来北往客指路。

  他叫徐世利,是我市一名极平凡极普通的城郊农民。

  指路兼换硬币

  白帽子、红袖章、胸牌、指路图、小纸片、硬币。

  7月23日7时,84岁的徐世利将这六样宝贝放入一只包内,走出他在海曙区清林闲庭租住的房子。

  他在江北区甬江街道姚江村的旧房子已经被拆迁,新房子要一年后交付,一年前,他用政府补贴在海曙区清林闲庭租住了一小套房子。

  换乘两路公交车后,8时,他准时出现在汽车南站公交站台。

  戴上写有“城管义工”的帽子和红袖章,挂上胸牌,拿出车次指示图。

  “你要去哪里?”

  看到一名小伙子一脸茫然,他上前搭话。

  见小伙子有些迟疑,徐世利忙抖动胸牌,胸牌上“朋友你要去哪里?阿拉可以告诉你”的字让小伙子明白了他是名义工,而不是非法拉客的人。

  “去北仑邮局。”

  “753路和750路随你挑。”

  怕小伙子听不懂他的宁波话,他摊开指示图,指给小伙子看。

  指示图上标示着前往乘客常去的八个地方的公交线路。

  临上车前,小伙子又转了回来,手里拿着10元钱,问哪儿可以兑换零钱。

  徐世利急忙拿出一摞用纸封好的硬币,正好10元。

  公交车开动的最后一刻,小伙子上了车。

  “乘客没硬币不方便,我每周到银行兑换一两千元硬币,给乘客换。”徐世利说。

  三百条公交线路装于心

  9时,乘客越来越多,为让更多的乘客能到站台上乘凉,徐世利站到了站台外。

  一位穿着写有“震裕集团”字样工作服的中年男人来问路。

  “三号桥怎么走?”

  “这儿没有直达三号桥的车。”

  “是不是要乘到体育馆后再走过去?我来之前在网上查过。”

  “你乘到二号桥再走过去,三号桥离二号桥比体育馆更近。不会错,我实地去看过的。”

  中年男人临走时向徐世利竖起了大拇指。

  徐世利为了能推荐给乘客最快速的路线,常在下午指路工作结束后乘上公交车,一站一站地比较。如果有多路公交车可到同一地方,他会将每路车都坐一遍,算算哪一路最省时间。

  他还对比各路车的价格。从南站到江东七塔寺有好几路车可乘,他优先向乘客推荐354路,因为这路车票价只要2元钱。同时,他还会附加一句:“756路也能去,但太贵。”因为756路是从南站开往大榭岛的,一上车就收5元钱。

  每当他从报纸上看到有新公交车线路推出,都会在第一时间去体验。至今,宁波市区始发的300多条公交线路,他都体验过。正因为如此,他推荐的线路总是性价比最好的。如果遇到别人问的地方他不知道,他便记下来,晚上拿着地图研究,如果地图上也没有,他会在第二天一大早实地去查看。

  情暖外地客

  10时半,有位外地司机来问如何到北仑。

  徐世利给司机比划了半天,但由于转弯太多,司机一脸困惑。

  “这样吧,我上你车将你带到通途路,到通途路后你一直朝前开就行了,我再乘公交车回来。”

  司机感动地说:“谢谢了,您这么大年纪,让您带路不好意思,我会一路问到通途路。”

  外地司机对宁波的路况不了解,有时怎么解释也不明白,徐世利便会上车将司机带到出城的大路上,自己再乘公交车回来。

  接着,来了一位北方口音的老人,说要去普陀山旅游,不知如何乘车。

  “你从旁边的汽车南站出发,坐到定海,再转到沈家门,途中你还可以看到5座漂亮的大桥,你今晚就住在沈家门,明天一大早再上普陀山。”

  对于一些外地游客常去的景点,普陀山、凤凰山、东钱湖……徐世利都去考察过,以便推荐给游客最快捷的车次,最好看的景点。他甚至了解这些景点的酒店价格,在指路时也给客人提吃住建议。

  老人走时对徐世利说:“返回宁波再来看你!”

  “要去找工作,怎么乘车?”

  11时,徐世利遇到了一名奇怪的问路者。

  问路的男青年是江西上饶人,来宁波两个星期没找到工作,听说周六有人才交流会,但不知在哪儿。

  “如果你有大学文凭或很好的技术,建议你去人才市场,如果你没技能也没文凭,建议你去人力资源市场。”

  “这两天找工作一直不顺,心情不好,遇到这么热心的老人,心情好多了。”小伙子对记者说。

  临走时,他将一瓶冰红茶塞给了徐世利。

  “我指路时,发现垂头丧气的人,会多聊几句,让对方能感到一点温暖。”

  有一次,一名外地妇女问徐世利到镇海怎么乘车,当他问到镇海的具体地点时,妇女说“随便”。

  原来这位妇女和丈夫吵了架,负气离家出走。他开导了大半天,这名妇女回心转意回家去了。

  “当然,有些人不领我的情,会说我多管闲事。”徐世利说。

  身后还有六名农民义工

  中午,徐世利在快餐店吃了饭又返回到公交站台,这时,一位老人来了。

  “老徐,你歇一会儿吧,我来替你。”

  来人叫任志祥,和徐世利同村。

  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以前见到的义工基本上是城里的退休干部和职工,农民进城做义工,还真不多。

  任志祥说,除徐世利外,姚江村已有六位老人加入了指路义工队。

  “我们在农村干了一辈子农活,现在房子被拆迁后住到小区里,没地种了,不干活反而不精神,就都跟着老徐做义工了,方便了别人,也锻炼了身体。”任志祥说。

  “我们对市区以外的道路不熟悉,只能给乘客介绍一些市区的线路,难点线路由老徐介绍。”任志祥对徐世利充满敬佩之情。

  徐世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村办企业里当过采购员,对外面的道路很熟悉,村里人要出远门,都会向他打听路线,慢慢地,他对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路线都非常熟悉。

  去年8月他从报纸上得知火车站要从南站搬到东站去了,多条公交线路被调整,他怕乘客乘错车,从去年9月8日起,就开始在南站公交站台为客人指路,一般从8时开始,持续4小时到7小时不等。

  “我准备多发展一些指路义工,希望在火车东站、客运中心站都有指路义工。”徐世利期待指路义工队伍不断扩大。

  日前,宁波工程学院4名大学生也加入到指路义工的行列,他们中的顾舒贝说,徐爷爷年过八旬都在给人指路,我们也应该。

  我奉献我快乐

  15时,徐世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一个小时后回到了家。

  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六个儿女都很孝顺,叫他去同住,但他喜欢一个人住。

  “我现在生活很好,每月有660元农保,还能免费乘公交车,这得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也该做点事回报社会。”徐世利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

  儿孙们都很支持徐世利做义工,指示图就是他外孙女周静为他做的,而且帮他“改版”了三次,从黑白到套红再到彩版。

  徐世利说,做义工的快乐,他在22岁时就感受到了。

  ——宁波解放时,解放军要将收缴到的枪支运往修理厂,由于战士多是北方人,不会撑小船,我就自告奋勇去撑。

  ——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开设扫盲班,只认识几百个字的我,在夜校里当了两年义务教员。

  ——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成立业余越剧团,不会唱不会跳的我,成了道具义务管理员。

  ……

  徐世利一件一件地诉说着他做义工的往事和快乐。

  夕阳斜射进屋子,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如同一棵历尽沧桑的老树,诉说着自己曾经拥有的激情岁月,也静静地吐露着自己的芳华。

  这是7月23日,义工徐世利的一天。

  这样每天为数百人指路的日子,他已经度过了320天。

  这让人想起了毛主席的话: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也不由得发出感慨:给人指一天路不难,难的是320天天天给人指路。

  宁波日报记者杨静雅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阿拉可以告诉你——八旬指路义工徐世利的一天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17 08:54:08

  朋友你要去哪里?

  阿拉可以告诉你。

  文明城市——宁波。

  他自制的胸牌上,三行字熠熠生辉。

  问路者听不懂他的宁波话,他就用笔写。

  问路者要去的地方他没听过,他就坐公交车去实地查看。

  问路者情绪不佳,他会主动说些题外话……

  从去年9月8日起,宁波汽车南站公交站台前总有一位八旬老人在为南来北往客指路。

  他叫徐世利,是我市一名极平凡极普通的城郊农民。

  指路兼换硬币

  白帽子、红袖章、胸牌、指路图、小纸片、硬币。

  7月23日7时,84岁的徐世利将这六样宝贝放入一只包内,走出他在海曙区清林闲庭租住的房子。

  他在江北区甬江街道姚江村的旧房子已经被拆迁,新房子要一年后交付,一年前,他用政府补贴在海曙区清林闲庭租住了一小套房子。

  换乘两路公交车后,8时,他准时出现在汽车南站公交站台。

  戴上写有“城管义工”的帽子和红袖章,挂上胸牌,拿出车次指示图。

  “你要去哪里?”

  看到一名小伙子一脸茫然,他上前搭话。

  见小伙子有些迟疑,徐世利忙抖动胸牌,胸牌上“朋友你要去哪里?阿拉可以告诉你”的字让小伙子明白了他是名义工,而不是非法拉客的人。

  “去北仑邮局。”

  “753路和750路随你挑。”

  怕小伙子听不懂他的宁波话,他摊开指示图,指给小伙子看。

  指示图上标示着前往乘客常去的八个地方的公交线路。

  临上车前,小伙子又转了回来,手里拿着10元钱,问哪儿可以兑换零钱。

  徐世利急忙拿出一摞用纸封好的硬币,正好10元。

  公交车开动的最后一刻,小伙子上了车。

  “乘客没硬币不方便,我每周到银行兑换一两千元硬币,给乘客换。”徐世利说。

  三百条公交线路装于心

  9时,乘客越来越多,为让更多的乘客能到站台上乘凉,徐世利站到了站台外。

  一位穿着写有“震裕集团”字样工作服的中年男人来问路。

  “三号桥怎么走?”

  “这儿没有直达三号桥的车。”

  “是不是要乘到体育馆后再走过去?我来之前在网上查过。”

  “你乘到二号桥再走过去,三号桥离二号桥比体育馆更近。不会错,我实地去看过的。”

  中年男人临走时向徐世利竖起了大拇指。

  徐世利为了能推荐给乘客最快速的路线,常在下午指路工作结束后乘上公交车,一站一站地比较。如果有多路公交车可到同一地方,他会将每路车都坐一遍,算算哪一路最省时间。

  他还对比各路车的价格。从南站到江东七塔寺有好几路车可乘,他优先向乘客推荐354路,因为这路车票价只要2元钱。同时,他还会附加一句:“756路也能去,但太贵。”因为756路是从南站开往大榭岛的,一上车就收5元钱。

  每当他从报纸上看到有新公交车线路推出,都会在第一时间去体验。至今,宁波市区始发的300多条公交线路,他都体验过。正因为如此,他推荐的线路总是性价比最好的。如果遇到别人问的地方他不知道,他便记下来,晚上拿着地图研究,如果地图上也没有,他会在第二天一大早实地去查看。

  情暖外地客

  10时半,有位外地司机来问如何到北仑。

  徐世利给司机比划了半天,但由于转弯太多,司机一脸困惑。

  “这样吧,我上你车将你带到通途路,到通途路后你一直朝前开就行了,我再乘公交车回来。”

  司机感动地说:“谢谢了,您这么大年纪,让您带路不好意思,我会一路问到通途路。”

  外地司机对宁波的路况不了解,有时怎么解释也不明白,徐世利便会上车将司机带到出城的大路上,自己再乘公交车回来。

  接着,来了一位北方口音的老人,说要去普陀山旅游,不知如何乘车。

  “你从旁边的汽车南站出发,坐到定海,再转到沈家门,途中你还可以看到5座漂亮的大桥,你今晚就住在沈家门,明天一大早再上普陀山。”

  对于一些外地游客常去的景点,普陀山、凤凰山、东钱湖……徐世利都去考察过,以便推荐给游客最快捷的车次,最好看的景点。他甚至了解这些景点的酒店价格,在指路时也给客人提吃住建议。

  老人走时对徐世利说:“返回宁波再来看你!”

  “要去找工作,怎么乘车?”

  11时,徐世利遇到了一名奇怪的问路者。

  问路的男青年是江西上饶人,来宁波两个星期没找到工作,听说周六有人才交流会,但不知在哪儿。

  “如果你有大学文凭或很好的技术,建议你去人才市场,如果你没技能也没文凭,建议你去人力资源市场。”

  “这两天找工作一直不顺,心情不好,遇到这么热心的老人,心情好多了。”小伙子对记者说。

  临走时,他将一瓶冰红茶塞给了徐世利。

  “我指路时,发现垂头丧气的人,会多聊几句,让对方能感到一点温暖。”

  有一次,一名外地妇女问徐世利到镇海怎么乘车,当他问到镇海的具体地点时,妇女说“随便”。

  原来这位妇女和丈夫吵了架,负气离家出走。他开导了大半天,这名妇女回心转意回家去了。

  “当然,有些人不领我的情,会说我多管闲事。”徐世利说。

  身后还有六名农民义工

  中午,徐世利在快餐店吃了饭又返回到公交站台,这时,一位老人来了。

  “老徐,你歇一会儿吧,我来替你。”

  来人叫任志祥,和徐世利同村。

  让记者感到惊奇的是,以前见到的义工基本上是城里的退休干部和职工,农民进城做义工,还真不多。

  任志祥说,除徐世利外,姚江村已有六位老人加入了指路义工队。

  “我们在农村干了一辈子农活,现在房子被拆迁后住到小区里,没地种了,不干活反而不精神,就都跟着老徐做义工了,方便了别人,也锻炼了身体。”任志祥说。

  “我们对市区以外的道路不熟悉,只能给乘客介绍一些市区的线路,难点线路由老徐介绍。”任志祥对徐世利充满敬佩之情。

  徐世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村办企业里当过采购员,对外面的道路很熟悉,村里人要出远门,都会向他打听路线,慢慢地,他对宁波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路线都非常熟悉。

  去年8月他从报纸上得知火车站要从南站搬到东站去了,多条公交线路被调整,他怕乘客乘错车,从去年9月8日起,就开始在南站公交站台为客人指路,一般从8时开始,持续4小时到7小时不等。

  “我准备多发展一些指路义工,希望在火车东站、客运中心站都有指路义工。”徐世利期待指路义工队伍不断扩大。

  日前,宁波工程学院4名大学生也加入到指路义工的行列,他们中的顾舒贝说,徐爷爷年过八旬都在给人指路,我们也应该。

  我奉献我快乐

  15时,徐世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一个小时后回到了家。

  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六个儿女都很孝顺,叫他去同住,但他喜欢一个人住。

  “我现在生活很好,每月有660元农保,还能免费乘公交车,这得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也该做点事回报社会。”徐世利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

  儿孙们都很支持徐世利做义工,指示图就是他外孙女周静为他做的,而且帮他“改版”了三次,从黑白到套红再到彩版。

  徐世利说,做义工的快乐,他在22岁时就感受到了。

  ——宁波解放时,解放军要将收缴到的枪支运往修理厂,由于战士多是北方人,不会撑小船,我就自告奋勇去撑。

  ——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开设扫盲班,只认识几百个字的我,在夜校里当了两年义务教员。

  ——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成立业余越剧团,不会唱不会跳的我,成了道具义务管理员。

  ……

  徐世利一件一件地诉说着他做义工的往事和快乐。

  夕阳斜射进屋子,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如同一棵历尽沧桑的老树,诉说着自己曾经拥有的激情岁月,也静静地吐露着自己的芳华。

  这是7月23日,义工徐世利的一天。

  这样每天为数百人指路的日子,他已经度过了320天。

  这让人想起了毛主席的话: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也不由得发出感慨:给人指一天路不难,难的是320天天天给人指路。

  宁波日报记者杨静雅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