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是谁催肥了孩子?调查显示与五大因素有关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17 10:08:50报料热线:81850000

  前言

  校园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怎么办?今年,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这事铆上了劲,对全区小学生肥胖及超重的流行现状展开了一项专项调查。

  “宁波经济发达,儿童肥胖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肥胖正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已成为当务之急。”该项目负责人说,有一串数字可以说明儿童肥胖的危害——

  40%:在婴幼儿时期肥胖的人,成年以后有40%的人维持肥胖;

  4.5倍、7.1倍、12.6倍:儿童肥胖既是慢性病,也是多个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儿童患高血压、血脂紊乱症、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儿童的4.5倍、7.1倍和12.6倍;

  5—1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球儿童肥胖引起的损失和早逝人数超过艾滋病,在童年就很胖的人,可能比体重正常的人少活5—10年;

  8%:肥胖儿童因行动迟缓,追不上同龄人,久而久之会出现孤独、自闭等心理疾病,肥胖儿童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比体重正常儿童高8%;

  8—15分:轻度和中度肥胖对智商没有明显影响,重度肥胖儿童的智商比同龄非肥胖儿童低8—15分。

  “然而,宁波市小学生肥胖病干预研究未见、少见有关文献报道。”项目负责人说,要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实施有效的肥胖干预手段,首先要清楚现状,发现问题所在。

  今年4月,鄞州疾控中心开始了“预试验”调查,采用了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位于鄞州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年龄在7-12岁的学生。

  “学生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体检医生一一测量完成,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同时,设计调查问卷,统一培训调查员,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孩子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

  据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945份,有效问卷909份。其中男性508人,占55.9%,女性401人,占44.1%。

  上周,这项结合学生体检结果的调查新鲜出炉。

  肥胖率为6.2%

  男孩多于女孩

  调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吃成“小胖墩”的孩子并不少见。

  本次对909例7~12岁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超重率为9.8%,肥胖率为6.2%,低于2002年上海市青少年超重率(13.25%),但高于上海市青少年的肥胖率(3.58%)。

  其中,男生肥胖率为8.5%,与2002年我国青少年城市男生(8.71%)相当,高于全国水平(4.5%);女生肥胖率为3.2%,低于我国城市女生(4.07%),高于全国水平(2.1%)。

  从各年龄来看,11~12岁年龄段超重率最高,达到14%以上,10岁组最低,为6.0%。肥胖率较高的年龄段在7~8岁间。

  临床:

  “从门诊看,‘小胖墩’中,的确是男孩多,女孩少。”市妇儿医院儿保科主任医师吕兰秋说。

  在吕医生看来,主要原因在于,女孩天生爱美,对“胖”天然排斥,稍胖一点,就会进行“自我修复”;而男生在传统观念中,就是以“结实”、“力量”为美,体重重一些,不会被视为“反常”。所以来就诊时,多数男生已到了不得不控制体重时,比如说出现了高血脂、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等肥胖并发症。

  “高糖食物”是体重大敌

  5大因素与肥胖大有关联

  调查:

  造成“小胖墩”大量涌现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次调查确认,性别、父母BMI均值、食欲、吃饭速度、看电视吃零食这5个“变量”与儿童肥胖大有关联。

  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少儿中大行其道,令人头疼。调查显示,过去半年里,保持“每天”和“每周4—5次”进食频率的,膨化食品、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分别占比14.2%、15.8%、27.1%和9.4%。

  调查显示,少儿的运动状况也不甚理想,除学校体育课以外,虽然每天进行户外运动的时间平均能有1.05个小时,但没运动的孩子依然占到16.8%。

  看电视、玩电脑挤掉了孩子不少运动时间。调查显示,被访孩子中,一天看电视时间最长的是10个小时,玩电脑最长的为5个小时。

  此外,有48.7%的孩子表示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

  临床:

  5大肥胖因素,吕医生说,从临床上看也是如此。

  单就饮食习惯而言,吕医生还发现,小婴儿肥胖,往往是因为过度喂养;大儿童肥胖,与进食速度过快、好吃高蛋白、高糖、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及不喜食蔬菜等有关。

  “有句老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没错。不过,孩子哭不一定是饿了,也有可能是尿尿了,大便了,太热了,太冷了,不舒服了……不能孩子一哭就给他吃。”吕医生说,现在不少新手妈妈,往往是宝宝一哭就给吃。结果,宝宝胃口越撑越大,越吃越多,更容易胖。

  其实,哭闹是婴儿的一种运动,他不会爬、不会坐,哭一哭、滚一滚,出一身汗,也是消耗热量的方法,如果一哭就给东西吃,他只能安静地躺着养膘。

  “不知新手妈妈注意没?有的宝宝晚上睡觉爱‘哼哼’,不去理过一会儿便好了,但给他吃,宝宝也会吃,可吃不了一会儿又睡去了。这是宝宝睡眠中出现的自然现象,而并非是宝宝饿了。”吕医生说,如果孩子哭闹,家长不要急着喂东西吃,查查原因,换换尿片、松松衣服,也许孩子就笑了。

  “要控制体重,应当从婴儿期抓起。因为婴儿期是养成良好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的关键期。一旦坏习惯形成,要改变它是有一定难度的。”

  大儿童肥胖,吕医生特别提到了进食速度。

  “这类孩子吃东西有个特点,喜欢‘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所以,也不喜欢吃需要咀嚼的食物。”吕医生直言,这与家长没做好宝宝的小时候辅食添加有关。“该给孩子吃固体食物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吃,否则,不仅造成今后进食速度过快,引发体重飙升,而且口腔运动少,也会直接影响语言发育。”

  控制孩子体重

  家长有意识的不多

  调查:

  “曾经家里养个‘胖娃娃’,是多光彩的事啊,有好的就让孩子猛吃。没想到如今胖倒成健康问题了。”调查中,一位爷爷说,他8岁的小孙女也因为肥胖穿不上漂亮的小裙子而苦恼。

  但当孩子的体重“呼呼”起来时,有意识地想让孩子控制体重的家长只占到12.9%。

  调查还显示,更多家长缺乏科学饮食观念,放纵孩子养成嗜食高脂快餐、软饮料、甜食、肉、油的不良饮食习惯。再加上缺乏运动锻炼,孩子很容易加入到“小胖墩”行列。

  想法:

  鄞州疾控中心主任林鸿波告诉记者,儿童肥胖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手段,因而预防控制十分重要。预防儿童肥胖,家长首先要提高认知度。许多小胖墩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胖点无所谓。其实肥胖出现在孩子身上有不小的危害,过度肥胖的孩子易增加心脏和呼吸系统的负荷,稍一活动就会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由于缺乏锻炼,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生病,最后影响学习。

  “要控制孩子体重,以行为疗法、饮食调整为宜。”林主任说,下一步,他们将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试点学校干预,以学校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教育、鼓励运动、调整学生午餐、创建学校周围良好环境等多项措施,完善学生、教师、家长的健康认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改善体质,最终控制“小胖墩”的增长率。

  “管理好孩子体重,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鄞州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科丁可科长说,父母的饮食习惯会给儿童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平常很喜欢吃水果和蔬菜,孩子自然而然会模仿,并终身都坚持下去。相反,家长经常吃零食、暴饮暴食,孩子也会跟着养成这个坏习惯。

  同时,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的生活规律,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动起来”,鼓励孩子每天至少坚持1个小时的运动时间,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每天放学后,可以让孩子先去外面玩一会儿,家长也可以陪孩子打打羽毛球、乒乓球。

  吕医生则建议,体重管理,越早越好。当儿童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超过18,处于超重阶段时,就可以进行干预,不要等到肥胖时再行动,否则,难度会加大。

  记 者 王 佳 通讯员 李小勇 力 牧 马蝶翼

  新闻延伸

  控制体重或许更是一种意志问题

  在说控制儿童体重的方法时,丁医生讲了一个朋友花六年时间帮女儿“减轻体重”的事情。

  “我那个朋友的女儿是在幼儿园时检查出有中度肥胖,她觉得女孩子太胖不好看,然后下决心帮她减肥。”

  这位妈妈的“减肥”计划是从女儿上了小学后开始的。丁医生说,她帮女儿减肥的意志十分坚定,为了不让女儿吃肉,全家人都陪着不吃肉。有一次去了爷爷奶奶家后,长辈心疼给孙女买了小笼包,她知道以后,立马去做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明下禁令,就怕功亏一篑。

  而且,每天晚饭后,她会跟女儿一起爬楼梯,从一楼到顶楼,反正上上下下要满半至一个小时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初中的时候,这位曾经中度肥胖的小女孩,经过妈妈的“魔鬼式”减肥训练,已经出落成一个苗条的小美女了。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是谁催肥了孩子?调查显示与五大因素有关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17 10:08:50

  前言

  校园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怎么办?今年,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这事铆上了劲,对全区小学生肥胖及超重的流行现状展开了一项专项调查。

  “宁波经济发达,儿童肥胖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肥胖正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已成为当务之急。”该项目负责人说,有一串数字可以说明儿童肥胖的危害——

  40%:在婴幼儿时期肥胖的人,成年以后有40%的人维持肥胖;

  4.5倍、7.1倍、12.6倍:儿童肥胖既是慢性病,也是多个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儿童患高血压、血脂紊乱症、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儿童的4.5倍、7.1倍和12.6倍;

  5—1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球儿童肥胖引起的损失和早逝人数超过艾滋病,在童年就很胖的人,可能比体重正常的人少活5—10年;

  8%:肥胖儿童因行动迟缓,追不上同龄人,久而久之会出现孤独、自闭等心理疾病,肥胖儿童心理疾病的患病率比体重正常儿童高8%;

  8—15分:轻度和中度肥胖对智商没有明显影响,重度肥胖儿童的智商比同龄非肥胖儿童低8—15分。

  “然而,宁波市小学生肥胖病干预研究未见、少见有关文献报道。”项目负责人说,要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实施有效的肥胖干预手段,首先要清楚现状,发现问题所在。

  今年4月,鄞州疾控中心开始了“预试验”调查,采用了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位于鄞州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年龄在7-12岁的学生。

  “学生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体检医生一一测量完成,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同时,设计调查问卷,统一培训调查员,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孩子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

  据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945份,有效问卷909份。其中男性508人,占55.9%,女性401人,占44.1%。

  上周,这项结合学生体检结果的调查新鲜出炉。

  肥胖率为6.2%

  男孩多于女孩

  调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长辈的百般呵护,吃成“小胖墩”的孩子并不少见。

  本次对909例7~12岁小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超重率为9.8%,肥胖率为6.2%,低于2002年上海市青少年超重率(13.25%),但高于上海市青少年的肥胖率(3.58%)。

  其中,男生肥胖率为8.5%,与2002年我国青少年城市男生(8.71%)相当,高于全国水平(4.5%);女生肥胖率为3.2%,低于我国城市女生(4.07%),高于全国水平(2.1%)。

  从各年龄来看,11~12岁年龄段超重率最高,达到14%以上,10岁组最低,为6.0%。肥胖率较高的年龄段在7~8岁间。

  临床:

  “从门诊看,‘小胖墩’中,的确是男孩多,女孩少。”市妇儿医院儿保科主任医师吕兰秋说。

  在吕医生看来,主要原因在于,女孩天生爱美,对“胖”天然排斥,稍胖一点,就会进行“自我修复”;而男生在传统观念中,就是以“结实”、“力量”为美,体重重一些,不会被视为“反常”。所以来就诊时,多数男生已到了不得不控制体重时,比如说出现了高血脂、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等肥胖并发症。

  “高糖食物”是体重大敌

  5大因素与肥胖大有关联

  调查:

  造成“小胖墩”大量涌现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本次调查确认,性别、父母BMI均值、食欲、吃饭速度、看电视吃零食这5个“变量”与儿童肥胖大有关联。

  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少儿中大行其道,令人头疼。调查显示,过去半年里,保持“每天”和“每周4—5次”进食频率的,膨化食品、甜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分别占比14.2%、15.8%、27.1%和9.4%。

  调查显示,少儿的运动状况也不甚理想,除学校体育课以外,虽然每天进行户外运动的时间平均能有1.05个小时,但没运动的孩子依然占到16.8%。

  看电视、玩电脑挤掉了孩子不少运动时间。调查显示,被访孩子中,一天看电视时间最长的是10个小时,玩电脑最长的为5个小时。

  此外,有48.7%的孩子表示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

  临床:

  5大肥胖因素,吕医生说,从临床上看也是如此。

  单就饮食习惯而言,吕医生还发现,小婴儿肥胖,往往是因为过度喂养;大儿童肥胖,与进食速度过快、好吃高蛋白、高糖、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及不喜食蔬菜等有关。

  “有句老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没错。不过,孩子哭不一定是饿了,也有可能是尿尿了,大便了,太热了,太冷了,不舒服了……不能孩子一哭就给他吃。”吕医生说,现在不少新手妈妈,往往是宝宝一哭就给吃。结果,宝宝胃口越撑越大,越吃越多,更容易胖。

  其实,哭闹是婴儿的一种运动,他不会爬、不会坐,哭一哭、滚一滚,出一身汗,也是消耗热量的方法,如果一哭就给东西吃,他只能安静地躺着养膘。

  “不知新手妈妈注意没?有的宝宝晚上睡觉爱‘哼哼’,不去理过一会儿便好了,但给他吃,宝宝也会吃,可吃不了一会儿又睡去了。这是宝宝睡眠中出现的自然现象,而并非是宝宝饿了。”吕医生说,如果孩子哭闹,家长不要急着喂东西吃,查查原因,换换尿片、松松衣服,也许孩子就笑了。

  “要控制体重,应当从婴儿期抓起。因为婴儿期是养成良好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的关键期。一旦坏习惯形成,要改变它是有一定难度的。”

  大儿童肥胖,吕医生特别提到了进食速度。

  “这类孩子吃东西有个特点,喜欢‘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所以,也不喜欢吃需要咀嚼的食物。”吕医生直言,这与家长没做好宝宝的小时候辅食添加有关。“该给孩子吃固体食物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吃,否则,不仅造成今后进食速度过快,引发体重飙升,而且口腔运动少,也会直接影响语言发育。”

  控制孩子体重

  家长有意识的不多

  调查:

  “曾经家里养个‘胖娃娃’,是多光彩的事啊,有好的就让孩子猛吃。没想到如今胖倒成健康问题了。”调查中,一位爷爷说,他8岁的小孙女也因为肥胖穿不上漂亮的小裙子而苦恼。

  但当孩子的体重“呼呼”起来时,有意识地想让孩子控制体重的家长只占到12.9%。

  调查还显示,更多家长缺乏科学饮食观念,放纵孩子养成嗜食高脂快餐、软饮料、甜食、肉、油的不良饮食习惯。再加上缺乏运动锻炼,孩子很容易加入到“小胖墩”行列。

  想法:

  鄞州疾控中心主任林鸿波告诉记者,儿童肥胖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手段,因而预防控制十分重要。预防儿童肥胖,家长首先要提高认知度。许多小胖墩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胖点无所谓。其实肥胖出现在孩子身上有不小的危害,过度肥胖的孩子易增加心脏和呼吸系统的负荷,稍一活动就会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由于缺乏锻炼,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生病,最后影响学习。

  “要控制孩子体重,以行为疗法、饮食调整为宜。”林主任说,下一步,他们将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试点学校干预,以学校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教育、鼓励运动、调整学生午餐、创建学校周围良好环境等多项措施,完善学生、教师、家长的健康认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改善体质,最终控制“小胖墩”的增长率。

  “管理好孩子体重,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鄞州疾控中心慢性病防制科丁可科长说,父母的饮食习惯会给儿童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平常很喜欢吃水果和蔬菜,孩子自然而然会模仿,并终身都坚持下去。相反,家长经常吃零食、暴饮暴食,孩子也会跟着养成这个坏习惯。

  同时,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的生活规律,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动起来”,鼓励孩子每天至少坚持1个小时的运动时间,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每天放学后,可以让孩子先去外面玩一会儿,家长也可以陪孩子打打羽毛球、乒乓球。

  吕医生则建议,体重管理,越早越好。当儿童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超过18,处于超重阶段时,就可以进行干预,不要等到肥胖时再行动,否则,难度会加大。

  记 者 王 佳 通讯员 李小勇 力 牧 马蝶翼

  新闻延伸

  控制体重或许更是一种意志问题

  在说控制儿童体重的方法时,丁医生讲了一个朋友花六年时间帮女儿“减轻体重”的事情。

  “我那个朋友的女儿是在幼儿园时检查出有中度肥胖,她觉得女孩子太胖不好看,然后下决心帮她减肥。”

  这位妈妈的“减肥”计划是从女儿上了小学后开始的。丁医生说,她帮女儿减肥的意志十分坚定,为了不让女儿吃肉,全家人都陪着不吃肉。有一次去了爷爷奶奶家后,长辈心疼给孙女买了小笼包,她知道以后,立马去做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明下禁令,就怕功亏一篑。

  而且,每天晚饭后,她会跟女儿一起爬楼梯,从一楼到顶楼,反正上上下下要满半至一个小时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初中的时候,这位曾经中度肥胖的小女孩,经过妈妈的“魔鬼式”减肥训练,已经出落成一个苗条的小美女了。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