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做好事应该是默默无闻,不留姓名,不图回报的。很多人能接受不留名的“雷锋”,而留名的“雷锋”往往会受到种种猜测和非议。
古林镇的老周,就是这样一个很“特别”的人物。几年来,他不爱金钱爱锦旗,好事做了一大堆,锦旗挂了一满屋。有人赞他是基层的热心人、老好人,也有人说他傻,说他怪,说他爱出风头。对老周的做法,你怎么看?欢迎读者朋友拨打本报热线87666666,说说你的看法。
本报讯(记者徐琼辉沈杨雁通讯员陈奕晔)因为帮人垫付资金,促成了一笔房产买卖,昨天,古林镇居民周志国又收到了一面锦旗。
做好事,收锦旗,是老周的一大“爱好”。退休后,他替人解难题、讨公道、化纠纷、牵红线,把自己开的房产中介所变成了爱心服务站。受他恩惠的人想表谢意时,他会说:“钱我不要,不如送面锦旗吧。”每次接到锦旗,他都很开心,就像孩子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红花。
最近3年,老周已收到了60面锦旗。他把锦旗挂在中介所,墙上鲜红一片。锦旗背后,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仲一村马大姐户口簿上的出生年月被登记错了,要推迟两年才能 拿劳保,是老周为她找到证据,使错误得以纠正。大龄青年小邬上了婚托的当,老婆跑了,想离婚离不了,是老周查出女方用了假身份证,让民政局撤销了婚姻登记。古林村施大爷想把与人合买的房子过户给子女,不知怎么办手续,是老周替他跑前跑后。龙观乡吴大姐被车撞伤,又是老周帮她办理伤残鉴定,拿到了30多万元的赔偿。
当地人对老周既敬佩又不解:大家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好人就应该默默付出,做好事不扬名。老周虽然也在做好事,但似乎挺爱出风头,屋里挂满锦旗,让人看不懂。
对这些议论,老周有自己的说法。22年前,他曾帮一位丈夫工伤死亡的哑女讨回3000元补偿款。哑女感激得泪流满面,却苦于说不出话,就送了他一面锦旗。
忆及当时情景,老周说,过去在电影里、在大会堂,他看到先进人物手持锦旗,就非常羡慕。“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收到,心里别提有多舒畅。”
“退休后,我每月有2000元劳保,一年还有几万元房租收入,家里啥都不缺。”老周说,“活到这个岁数,就特别想获得社会的肯定。”
而这个“社会肯定”,在老周眼里,就是那一面面锦旗。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