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这个夏天向宁波的普通劳动者致敬!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19 10:20:37报料热线:81850000

▲李河湾,河南人,电焊工。(记者 周建平 摄)

李培龙,51岁,山东人,我市轨道交通建设者。(记者 周建平 摄)

本报刊登的“都市新闻夏日体验行动”报道。(海 客 摄)

陈通欢说:一天汗水要湿透好几件衣服哪……(冯小平 摄)

范师傅在客户家修电灯。(沈孙晖 摄)

  将两盘注满水、重量超过150公斤的水带独自拖拽50米,这是队员们在扑救时可能遇到的情况,也是他们的一个训练项目。(周琼 颜杰 摄)

  亲爱的读者,宁波日报都市新闻版“夏日体验行动”到本期将告一段落。

  一个多月以来,我们采写了20位在烈日下、高温中辛勤劳作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职业也许在别人看来很不起眼,甚至有点卑微,但他们工作认认真真,梦想实实在在。他们不惧炎热、默默打拼,进而奉献社会。如果我们每位公民,都能像他们那样埋头苦干,这个社会将会呈现更好的未来。

  诚如本报评报人杨木先生所说:“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用汗水获得劳动成果,更应得到弘扬,社会更应加大对他们的褒扬。”

  “夏日体验行动”,也是日报都市新闻版采编人员响应中央关于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号召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此次“夏日体验行动”,我们把更多的版面留给了普通劳动者,让他们说出心中的梦想和夏日的希望。

  对采编人员而言,“夏日体验行动”,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这从我们记者采写的感言中可略知一二。深入、体验、行动,这些将成为都市新闻今后采编工作中必须强化和遵循的准则。我们将进一步让版面和稿件“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在今后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汤丹文)

  投递、送水工:凉爽在心里

  人物简介:陈通欢,42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青林湾发行站投递大班长。1997年9月起从事本职工作。  

  遇见陈通欢正是一天中最热的中午时分,他扛着一桶水前往青林湾小区一户居民家去送水。

  阳光下,陈通欢的整件上衣已湿透,脸通红通红的。趁着他转身打招呼的瞬间,记者赶紧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陈通欢说,每天凌晨1时,他就要起床,1时半准时到站里上班。“送完报纸再送水。天热了,送水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有些居民住在六七层楼,碰到没电梯的,一趟送下来全身就湿透了。每天我得更换好几套衣服。”陈通欢边走边说。

  陈通欢告诉记者,辛苦点倒也没什么,让他感到委屈的是个别用户的误解。“现在破烂王连报箱里的报纸也要拿,有些居民没收到报纸就误认为是我们没送到,不但打电话投诉,个别的甚至还骂人。有些企业养着很凶的狗,发现我们进去就冲出来咬人。我曾被咬过三四次,事后都是自己一个人到医院去打针。”说到这些,陈通欢显得有些无奈。

  不过让陈通欢开心的日子也不少。“现在天热,送水过去时,一些居民看到我们全身被汗湿透,会很热情地递上一杯水,或者端出西瓜让我们吃。这个时候的感觉那是比进了空调房还爽快!”说完,陈通欢开心地笑了。(记者 冯小平)

  水电维修工:

  白天黑夜“连轴”奔波

  人物简介:范泽勇,41岁,江西人,鄞州中河康俪家政服务部的员工,从事水电、空调维修工作10多年。

  作为一名家政水电维修工,范师傅“注定”没有休息的概念,“夏天特别忙,空调坏了,管道漏了,电跳闸了……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我都得上门维修。”7月,鄞州集士港一家汽配厂的地下水管漏水。范师傅一连三晚,等厂里深夜11时下班后赶去,成功听出水管的漏处并维修好,每晚他都忙到凌晨2时多才回家。

  范师傅很好学,几年来,他相继考出电工维修、空调维修的资格证书,还荣获“81890二星级家政员”的称号。不过,最让这位外地打工者引以为豪的,是一对优秀的儿女。“我女儿在江西师范大学读计算机专业,还是团支部副书记。儿子小学刚毕业,成绩也很好。”范师傅抑制不住脸上的骄傲。

  范师傅说,他希望有更多人知道他精湛的维修技术,“这样我能多赚点钱养家,哪怕再辛苦也不怕!”他随即看了看记者,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我最大的梦想是全家人平安健康,这比啥都重要!”

  (记者 沈孙晖 实习生 卢 璐)

  消防员:同高温“亲密接触”

  人物简介:陈光,27岁,9年前从湖南参军入伍来到宁波消防支队,目前是海曙消防大队鄞奉路中队队员,队里的业务骨干。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管寒暑变迁,陈光和队友们的训练始终雷打不动。他说,每天早晨和傍晚,5000米长跑、上下肢力量锻炼、攀援练习,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其间,还会夹杂不少火场扑救技能训练。

  不过,对于消防员来说,再大强度的训练也比不上实战中的辛苦。

  战斗服、消防靴、空气呼吸器、头盔等,一套基本装备一上身,就是19.1公斤,又厚又重的战斗装备给队员们的感觉是“大热天穿上棉袄去救火”。陈光说,有时扑救的时间一长,汗水捂在战斗服里头,又热又黏,让人觉得说不出的别扭,而这样“捂着”去扑火,也格外容易头晕、中暑。所以,每次救火结束,跳上车子能脱下这一身衣服的时候,队员们满足的叹息声几乎能响彻全车。

  (记者 周琼 通讯员 颜杰 海消)

  走近他们:感受平凡中的不凡

  ——记者感言

  小人物身上的“精气神”

  每天搬运10吨货物上下飞机的唐运生,48岁了,期盼着儿子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前程,这是一个农民父亲的心愿;而年轻的车险查勘员杨斌,整日穿梭大街小巷查勘事故,也为营造自己的幸福小家不辞劳苦。

  无论是坚韧的“60后”,还是拼搏创业的“80后”,为了生活,为了家人,已然没有“代沟”,一样辛苦劳作,一样乐观向上。

  这是平凡人的“梦”,真实的让人触手可及。有一句歌词写得好: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平淡的生活散发质朴的芳香,小人物的“精气神”,赞一个!(记者 余建文)

  平凡的坚守

  “这几天这么热,你辛苦么?”在白晃晃的阳光下,当我这样问时,我深深感觉到言辞的苍白。

  可采访中,那些终日奋斗在夏日烈焰中的人儿,却给了我惊人一致的答案。他们略带羞涩地摇摇头,对我说:“还好吧!现在我们轮流上岗,时常还有饮料冷饮送来!”

  其实,他们很平凡。然而,也正是烈日下平凡的他们,用他们的脊梁,用他们的汗水,保障了这个城市一年四季的正常运转。(记者 周 琼)

  激情夏日 他们最靓

  儿时,有人问我喜欢冬天还是夏天?我总是不加思索地回答:夏天!因为夏天我不必包裹着厚重的冬衣而缩手缩脚;夏天,我可以和水进行最亲密的接触……

  然而,今年这个夏天,当我和公交司机一起在“移动的‘桑拿房’里”享受车厢“桑拿”;走进蔬菜大棚和菜农一起分享“田野上的‘快乐’”;听机动车考官讲述“烈日下渴望理解”的心情,那一刻,我对夏日似乎有了更多的感悟:缤纷夏日,活力四射,默默耕耘劳作的人们,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记者 冯小平)

  工作着,快乐着

  盘点过去的这个夏天,一样的高温酷暑,一样的忙碌充实,但是两个“命题作文”却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她,是儿科护士,专业、细腻、处变不惊,是患儿和家长众口交赞的“米老鼠阿姨”,却偷偷地告诉我一个小秘密:病房里的孩子才是她的心理“小护士”;他,是管道巡检员,真诚、热情、思维跳跃,是海曙和江北328公里排水管道的“地下工作者”,却在我“循例”问他夏日梦想时,很不“低调”地报出一堆工作愿望,然后爽朗地说:“最好别都一下子实现,不然,我不就没价值了?”(记者 单玉紫枫)

  体验是帖“止痛剂”

  作为一名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记者,真正踏入社会,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经历上都有一个“阵痛期”。

  “夏日体验”活动让记者有机会“亲密接触”那些在高温下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切身体会到个中的滋味。我采访的赶海人或河道清洁工,都是平日不被人们关注的“边缘人”,但事实上他们才是城市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主角”。他们在生活中锤炼出来的生存韧性,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为记者的“阵痛”提供一种“止痛剂”。

  (见习记者 黄丽娟)

  挥汗如雨见证最可爱的人

  “我有一个梦想……”48年前,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48年后的夏天,我有幸走近一群怀揣梦想的普通劳动者,体验倾听他们的“梦想演讲”,虽然微小,但一样温暖感人!

  在此,我想套用一个“感言体”:谢谢宁波日报都市新闻,谢谢记者这个职业(此处省略N字)……让我切身感受到普通劳动者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为梦想努力打拼的坚定信念。我所有的挥汗如雨、暴晒暴走,都为见证这群最可爱的人!(记者 沈孙晖)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这个夏天向宁波的普通劳动者致敬!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19 10:20:37

▲李河湾,河南人,电焊工。(记者 周建平 摄)

李培龙,51岁,山东人,我市轨道交通建设者。(记者 周建平 摄)

本报刊登的“都市新闻夏日体验行动”报道。(海 客 摄)

陈通欢说:一天汗水要湿透好几件衣服哪……(冯小平 摄)

范师傅在客户家修电灯。(沈孙晖 摄)

  将两盘注满水、重量超过150公斤的水带独自拖拽50米,这是队员们在扑救时可能遇到的情况,也是他们的一个训练项目。(周琼 颜杰 摄)

  亲爱的读者,宁波日报都市新闻版“夏日体验行动”到本期将告一段落。

  一个多月以来,我们采写了20位在烈日下、高温中辛勤劳作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职业也许在别人看来很不起眼,甚至有点卑微,但他们工作认认真真,梦想实实在在。他们不惧炎热、默默打拼,进而奉献社会。如果我们每位公民,都能像他们那样埋头苦干,这个社会将会呈现更好的未来。

  诚如本报评报人杨木先生所说:“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用汗水获得劳动成果,更应得到弘扬,社会更应加大对他们的褒扬。”

  “夏日体验行动”,也是日报都市新闻版采编人员响应中央关于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号召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此次“夏日体验行动”,我们把更多的版面留给了普通劳动者,让他们说出心中的梦想和夏日的希望。

  对采编人员而言,“夏日体验行动”,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这从我们记者采写的感言中可略知一二。深入、体验、行动,这些将成为都市新闻今后采编工作中必须强化和遵循的准则。我们将进一步让版面和稿件“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在今后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汤丹文)

  投递、送水工:凉爽在心里

  人物简介:陈通欢,42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青林湾发行站投递大班长。1997年9月起从事本职工作。  

  遇见陈通欢正是一天中最热的中午时分,他扛着一桶水前往青林湾小区一户居民家去送水。

  阳光下,陈通欢的整件上衣已湿透,脸通红通红的。趁着他转身打招呼的瞬间,记者赶紧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陈通欢说,每天凌晨1时,他就要起床,1时半准时到站里上班。“送完报纸再送水。天热了,送水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有些居民住在六七层楼,碰到没电梯的,一趟送下来全身就湿透了。每天我得更换好几套衣服。”陈通欢边走边说。

  陈通欢告诉记者,辛苦点倒也没什么,让他感到委屈的是个别用户的误解。“现在破烂王连报箱里的报纸也要拿,有些居民没收到报纸就误认为是我们没送到,不但打电话投诉,个别的甚至还骂人。有些企业养着很凶的狗,发现我们进去就冲出来咬人。我曾被咬过三四次,事后都是自己一个人到医院去打针。”说到这些,陈通欢显得有些无奈。

  不过让陈通欢开心的日子也不少。“现在天热,送水过去时,一些居民看到我们全身被汗湿透,会很热情地递上一杯水,或者端出西瓜让我们吃。这个时候的感觉那是比进了空调房还爽快!”说完,陈通欢开心地笑了。(记者 冯小平)

  水电维修工:

  白天黑夜“连轴”奔波

  人物简介:范泽勇,41岁,江西人,鄞州中河康俪家政服务部的员工,从事水电、空调维修工作10多年。

  作为一名家政水电维修工,范师傅“注定”没有休息的概念,“夏天特别忙,空调坏了,管道漏了,电跳闸了……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我都得上门维修。”7月,鄞州集士港一家汽配厂的地下水管漏水。范师傅一连三晚,等厂里深夜11时下班后赶去,成功听出水管的漏处并维修好,每晚他都忙到凌晨2时多才回家。

  范师傅很好学,几年来,他相继考出电工维修、空调维修的资格证书,还荣获“81890二星级家政员”的称号。不过,最让这位外地打工者引以为豪的,是一对优秀的儿女。“我女儿在江西师范大学读计算机专业,还是团支部副书记。儿子小学刚毕业,成绩也很好。”范师傅抑制不住脸上的骄傲。

  范师傅说,他希望有更多人知道他精湛的维修技术,“这样我能多赚点钱养家,哪怕再辛苦也不怕!”他随即看了看记者,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我最大的梦想是全家人平安健康,这比啥都重要!”

  (记者 沈孙晖 实习生 卢 璐)

  消防员:同高温“亲密接触”

  人物简介:陈光,27岁,9年前从湖南参军入伍来到宁波消防支队,目前是海曙消防大队鄞奉路中队队员,队里的业务骨干。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管寒暑变迁,陈光和队友们的训练始终雷打不动。他说,每天早晨和傍晚,5000米长跑、上下肢力量锻炼、攀援练习,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其间,还会夹杂不少火场扑救技能训练。

  不过,对于消防员来说,再大强度的训练也比不上实战中的辛苦。

  战斗服、消防靴、空气呼吸器、头盔等,一套基本装备一上身,就是19.1公斤,又厚又重的战斗装备给队员们的感觉是“大热天穿上棉袄去救火”。陈光说,有时扑救的时间一长,汗水捂在战斗服里头,又热又黏,让人觉得说不出的别扭,而这样“捂着”去扑火,也格外容易头晕、中暑。所以,每次救火结束,跳上车子能脱下这一身衣服的时候,队员们满足的叹息声几乎能响彻全车。

  (记者 周琼 通讯员 颜杰 海消)

  走近他们:感受平凡中的不凡

  ——记者感言

  小人物身上的“精气神”

  每天搬运10吨货物上下飞机的唐运生,48岁了,期盼着儿子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前程,这是一个农民父亲的心愿;而年轻的车险查勘员杨斌,整日穿梭大街小巷查勘事故,也为营造自己的幸福小家不辞劳苦。

  无论是坚韧的“60后”,还是拼搏创业的“80后”,为了生活,为了家人,已然没有“代沟”,一样辛苦劳作,一样乐观向上。

  这是平凡人的“梦”,真实的让人触手可及。有一句歌词写得好: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平淡的生活散发质朴的芳香,小人物的“精气神”,赞一个!(记者 余建文)

  平凡的坚守

  “这几天这么热,你辛苦么?”在白晃晃的阳光下,当我这样问时,我深深感觉到言辞的苍白。

  可采访中,那些终日奋斗在夏日烈焰中的人儿,却给了我惊人一致的答案。他们略带羞涩地摇摇头,对我说:“还好吧!现在我们轮流上岗,时常还有饮料冷饮送来!”

  其实,他们很平凡。然而,也正是烈日下平凡的他们,用他们的脊梁,用他们的汗水,保障了这个城市一年四季的正常运转。(记者 周 琼)

  激情夏日 他们最靓

  儿时,有人问我喜欢冬天还是夏天?我总是不加思索地回答:夏天!因为夏天我不必包裹着厚重的冬衣而缩手缩脚;夏天,我可以和水进行最亲密的接触……

  然而,今年这个夏天,当我和公交司机一起在“移动的‘桑拿房’里”享受车厢“桑拿”;走进蔬菜大棚和菜农一起分享“田野上的‘快乐’”;听机动车考官讲述“烈日下渴望理解”的心情,那一刻,我对夏日似乎有了更多的感悟:缤纷夏日,活力四射,默默耕耘劳作的人们,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记者 冯小平)

  工作着,快乐着

  盘点过去的这个夏天,一样的高温酷暑,一样的忙碌充实,但是两个“命题作文”却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她,是儿科护士,专业、细腻、处变不惊,是患儿和家长众口交赞的“米老鼠阿姨”,却偷偷地告诉我一个小秘密:病房里的孩子才是她的心理“小护士”;他,是管道巡检员,真诚、热情、思维跳跃,是海曙和江北328公里排水管道的“地下工作者”,却在我“循例”问他夏日梦想时,很不“低调”地报出一堆工作愿望,然后爽朗地说:“最好别都一下子实现,不然,我不就没价值了?”(记者 单玉紫枫)

  体验是帖“止痛剂”

  作为一名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记者,真正踏入社会,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经历上都有一个“阵痛期”。

  “夏日体验”活动让记者有机会“亲密接触”那些在高温下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切身体会到个中的滋味。我采访的赶海人或河道清洁工,都是平日不被人们关注的“边缘人”,但事实上他们才是城市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主角”。他们在生活中锤炼出来的生存韧性,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为记者的“阵痛”提供一种“止痛剂”。

  (见习记者 黄丽娟)

  挥汗如雨见证最可爱的人

  “我有一个梦想……”48年前,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讲。48年后的夏天,我有幸走近一群怀揣梦想的普通劳动者,体验倾听他们的“梦想演讲”,虽然微小,但一样温暖感人!

  在此,我想套用一个“感言体”:谢谢宁波日报都市新闻,谢谢记者这个职业(此处省略N字)……让我切身感受到普通劳动者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为梦想努力打拼的坚定信念。我所有的挥汗如雨、暴晒暴走,都为见证这群最可爱的人!(记者 沈孙晖)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