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共谋破解难题之道 宁波市委书记问计于企业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22 06:56:55报料热线:81850000

  国际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国内宏观调控力度不减,资源要素制约日趋加紧。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些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钱荒、地荒、电荒、用工荒——各种各样的困难接踵而至。连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冒着高温酷暑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察实情、问计策,并在余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了20余位企业家的心声,共谋破解难题之道,共商转型升级之策。

  “面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我们要坚定信心,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开动脑筋,共渡难关,闯出一条新路。”王辉忠反复给企业鼓劲,为企业“打气”。

  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剑波等参加相关调研座谈活动。

  发展总部经济

  “无论到哪里发展,你们的根在宁波,要多为宁波作贡献”

  “通过管控模式创新、资产结构优化、产业转移升级,我们形成了以宁波为总部,镇江、九江、淮安、淮北、新疆等产业基地联结互动、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维科控股集团董事长何承命说,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力争2015年达到300亿元。

  “无论到哪里发展,你们的根在宁波,应该把总部放在宁波,这样可以为宁波多作些贡献。”王辉忠感慨地说,随着资源要素的制约,一些产业的梯度转移是必然趋势,但是企业要走“微笑曲线”之路,向外转移生产制造环节时,要利用宁波的优势搞研发和销售,在宁波发展总部经济。

  提到总部经济,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汉平颇有感触。他说,集团辖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51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但是由于总部经济政策不是很明确,发展上遇到了一些障碍。

  “总部经济怎么发展,确实需要好好研究。”王辉忠表示,“走出去”是破解企业要素制约、用工难题的重要途径,既要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源加速壮大,又要支持企业在宁波发展总部经济。

  加快转型升级

  “企业家要24小时365天思考,改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

  在严峻形势的“倒逼”之下,企业两极分化明显,一些企业陷入困境,一些企业却高奏凯歌。

  “我们现在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宁波耀华灯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诸越华不约而同地报告了这样的好消息。前者是高新技术企业,后者几年前完成了从传统产品向新能源的转型。

  “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有些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从根子上来说还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的问题。”王辉忠说,过去那种依靠低价劳动力、大规模消耗资源的发展路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突破发展瓶颈的惟一出路就是转型升级。

  “我们依靠人才和技术优势,抵挡住了各种要素制约。”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竺韵德说,自己一心搞制造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与机电一体化产业,虽有点寂寞,但心里很踏实。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企业家要24小时365天思考怎么转型,怎么提升,改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王辉忠寄语企业家,要经常充电学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超前谋划才能赢得主动,依靠人才科技才能超越自我。

  “当然,政府也要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好服务。”王辉忠介绍了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实施的重要决策。比如,在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转型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等等。

  鼓励做大做强

  “宁波‘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要努力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企业”

  “我们把‘三思三创’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就相当于去年全年,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余姚市华伦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丽说,自己对企业发展曾有过迷茫,受到“三思三创”活动启发,对比了8家同行后,重新燃起了创业激情。

  没有激情,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浙江华联商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军说,全社会共同关心企业、呵护企业,这是激发企业家创业激情的最好动力。

  “把创业当事业,企业发展就能永不止步。”王辉忠说,前段时间宁波日报组织“五千万元现象”大讨论,就是引导企业开展“三思三创”活动,思考思索怎么样跨越5000万之坎,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成为上亿的企业、上十亿的企业甚至上百亿的企业。

  “宁波‘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要努力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企业。”王辉忠真诚地希望企业不断克服困难,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使宁波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500强、世界500强。

  宁波日报记者 邓少华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共谋破解难题之道 宁波市委书记问计于企业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22 06:56:55

  国际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国内宏观调控力度不减,资源要素制约日趋加紧。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一些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钱荒、地荒、电荒、用工荒——各种各样的困难接踵而至。连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冒着高温酷暑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察实情、问计策,并在余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了20余位企业家的心声,共谋破解难题之道,共商转型升级之策。

  “面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我们要坚定信心,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开动脑筋,共渡难关,闯出一条新路。”王辉忠反复给企业鼓劲,为企业“打气”。

  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剑波等参加相关调研座谈活动。

  发展总部经济

  “无论到哪里发展,你们的根在宁波,要多为宁波作贡献”

  “通过管控模式创新、资产结构优化、产业转移升级,我们形成了以宁波为总部,镇江、九江、淮安、淮北、新疆等产业基地联结互动、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维科控股集团董事长何承命说,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力争2015年达到300亿元。

  “无论到哪里发展,你们的根在宁波,应该把总部放在宁波,这样可以为宁波多作些贡献。”王辉忠感慨地说,随着资源要素的制约,一些产业的梯度转移是必然趋势,但是企业要走“微笑曲线”之路,向外转移生产制造环节时,要利用宁波的优势搞研发和销售,在宁波发展总部经济。

  提到总部经济,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汉平颇有感触。他说,集团辖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51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但是由于总部经济政策不是很明确,发展上遇到了一些障碍。

  “总部经济怎么发展,确实需要好好研究。”王辉忠表示,“走出去”是破解企业要素制约、用工难题的重要途径,既要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源加速壮大,又要支持企业在宁波发展总部经济。

  加快转型升级

  “企业家要24小时365天思考,改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

  在严峻形势的“倒逼”之下,企业两极分化明显,一些企业陷入困境,一些企业却高奏凯歌。

  “我们现在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宁波耀华灯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诸越华不约而同地报告了这样的好消息。前者是高新技术企业,后者几年前完成了从传统产品向新能源的转型。

  “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有些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从根子上来说还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的问题。”王辉忠说,过去那种依靠低价劳动力、大规模消耗资源的发展路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突破发展瓶颈的惟一出路就是转型升级。

  “我们依靠人才和技术优势,抵挡住了各种要素制约。”韵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竺韵德说,自己一心搞制造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与机电一体化产业,虽有点寂寞,但心里很踏实。

  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企业家要24小时365天思考怎么转型,怎么提升,改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王辉忠寄语企业家,要经常充电学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超前谋划才能赢得主动,依靠人才科技才能超越自我。

  “当然,政府也要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好服务。”王辉忠介绍了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实施的重要决策。比如,在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转型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等等。

  鼓励做大做强

  “宁波‘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要努力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企业”

  “我们把‘三思三创’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就相当于去年全年,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余姚市华伦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丽说,自己对企业发展曾有过迷茫,受到“三思三创”活动启发,对比了8家同行后,重新燃起了创业激情。

  没有激情,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浙江华联商厦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军说,全社会共同关心企业、呵护企业,这是激发企业家创业激情的最好动力。

  “把创业当事业,企业发展就能永不止步。”王辉忠说,前段时间宁波日报组织“五千万元现象”大讨论,就是引导企业开展“三思三创”活动,思考思索怎么样跨越5000万之坎,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成为上亿的企业、上十亿的企业甚至上百亿的企业。

  “宁波‘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要努力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企业。”王辉忠真诚地希望企业不断克服困难,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使宁波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500强、世界500强。

  宁波日报记者 邓少华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