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民间藏家李国良:痴迷火花收藏28载
开办首个“家庭博物馆”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08-22 07:05:04报料热线:81850000

  几十平方米的陋室内,大批火花是他最“值钱”的家当;身上的衣服可以多年不换,但买起火花来他却格外大方;凭自己多年收藏的十几万枚火花、烟标、门票,他开办了甬城首家私人“家庭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他就是甬上收藏界名人李国良。

  邮票和火花曾经被称为收藏界的“姊妹花”。李国良说收藏火柴盒并不需要有很多钱,但每个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李国良是怎样走上收藏之路的?收藏多年他又有怎样的心得?昨天,记者专程来到李国良的家,听他讲诉收藏背后的酸甜苦辣。

  一次惊艳后走上收藏之路

  李国良的家住在黄鹂新村一套普通的两居室里,房间的装饰早已老旧,墙壁上满挂着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各式火花是这个家最耀眼的装饰,每一位第一次走进这个家门的访客都会被它们深深地吸引。

  “这是100枚《毛泽东手书古典诗词》火花,是武汉一家火柴厂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制作的,制作完不久这家火柴厂就关闭了,现在成了绝版火花。从这两套火花里你能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精髓,这是80枚一套的《故宫文物珍藏》,每枚火花上都是故宫珍藏的国宝,那边同样是80枚的《卢浮宫珍藏》火花,是来自国外的珍宝。这是《明代四大才子画作》火花,如果是原作每幅都价值连城,我这里全套都有啦!”李国良介绍起自己的藏品来神采奕奕,话匣子总是关不上。

  不大的居室里,和收藏有关的东西占了大部分空间,记者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个信封,里面是外地藏友给李国良的各种景区门票,打开柜子,里有一本本成套的火花和烟标,抬眼看柜子顶上,叠放着一大摞展示火柴的玻璃匣子,件件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李国良最喜欢的藏品是一套《清明上河图》火花,正是惊艳于这套火花的精美,他才走上收藏之路的。“那还是1983年,当时宁波工人文化宫有嘉兴的收藏家举办的火花展览,我和同事偶然路过,就进去看了看,其中一套26枚的木刻版《清明上河图》让我感到震撼,从来没看到过这么美的火花。”李国良当即对火花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完展览就缠着藏家打听这套火花的来历。“那位藏家看到我对收藏火花这么感兴趣,给了我不少火柴厂的地址,还送给我一套6枚的《体育》火花,这套火花就成了我的第一套藏品。”李国良按藏家介绍的地址写信购买《清明上河图》,果然如愿,这以后,他的收藏爱好就一发不可收了。

  获得宁波火柴厂绝版珍藏

  李国良的博物馆里,有很多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火柴,如万次火柴、微声火柴等,其中有一盒超长的火柴:火柴盒呈圆筒状,里面每根火柴足有28厘米长。李国良说这是供出口的火柴,国外用来点燃壁炉,也可以用来点燃生日蜡烛,一根火柴最多能点燃60根蜡烛。

  “说起这盒火柴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它曾是宁波火柴厂的珍藏。”李国良说,1996年,他有心筹办家庭收藏博物馆,想起自己曾在广州看到有藏家展出一根2米长的特制火柴,很羡慕,于是找到当时的宁波火柴厂,想出钱请厂里为他定制一根。

  “过了一段时间,火柴厂回复我说经过试验以后,因为巨大点火头很难粘附上去,2米长的真实火柴做不出来。”李国良说虽然巨大火柴做不出来他感到很遗憾,但他也因此参观了火柴厂的陈列室,里面丰富的藏品让他大开眼界。“当时全国的火柴厂有一个惯例,每生产出一种新的火柴,一定会邮寄一份样品给全国的同行,以防假冒,因此几乎每家火柴厂都有这么个陈列室。”李国良说,宁波火柴厂的厂长听说他这么爱收藏火花,就把陈列室里有两套以上的火花或火柴送了一套给他,但那些只有一套的火花厂长不忍割爱。

  “几年后,宁波火柴厂关门,设备卖掉了,工人都散了,剩下厂里收藏的一批火柴和火花,厂长想想还是送给我,他说我能让它们保存得更好。”李国良获赠的这批火柴中,有全套“月湖十景”火柴、各个年代的宁波“童车”火柴、十大花卉火柴等绝版珍品。为了防潮,他精心地把这批火柴用塑料纸包好,装在一个个密封的玻璃展示框里,成了他博物馆里最珍贵的藏品。

  为收藏养成斜眼走路的习惯

  用过的火柴盒、烟盒、门票,这些在普通人眼里看来一文不值的东西,在李国良眼里都是宝贝。因此多年收藏使李国良养成了一个习惯:路过垃圾桶总要多看两眼,口袋里一定会带着一包餐巾纸。

  “人家走路都只管看路,我却总是斜着眼走路,特别是看到路上有丢弃的垃圾,总要仔细看看,走过垃圾桶不好意思用手去翻,但总要斜眼看一看,看到好的就捡出来。”说到这里,李国良从袋子里掏出两张天童寺观光车的车票,车票上还有灰尘和折痕,这是他前天带两位外地来的藏友去天童寺玩的时候捡来的。

  收藏过程中有快乐,也有辛酸。“年轻的时候,感觉一个大男人到处捡垃圾不好意思,那时候我儿子还小,就经常叫儿子帮着捡。孩子天真,捡到后立马当着众人的面拿到我身边,说‘爸爸给你’,让我好不尴尬。”李国良说还有一次他走在路上,看到有人随手丢下一个空烟盒,他跟上去一看,发现烟盒的图案是自己没有的,马上跟着捡起来,谁知道被烟盒的主人看到,以为里面还有东西,当场问他要回来,仔细检查过以后,顺手揉成一团丢在一边,看到揉成一团的烟盒,李国良哭笑不得,只有再次捡起来,回家细心抚平。

  路边捡来的收藏品只是李国良收藏渠道的一部分,大部分藏品还是他通过购买,或是亲友们帮他收集来的。“一次老婆拿200元叫我去买一样电器,当骑自行车路过范宅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些火花和烟标非常喜欢,忍不住掏钱买了下来,花了150多元。”李国良说当时200元是一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回到家因为电器没买成,老婆和他闹了挺长时间的别扭。

  能收藏的火花越来越少

  “小小的火花虽然只有方寸大小,但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都能展现其中。虽然和其他一些收藏门类相比,火花收藏价值不大,但里面包容的文化是最让我喜欢的。”痴迷收藏20多年时间,李国良积累下丰富的藏品,仅各式火花就有十七万多枚,他现为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委员、宁波天行收藏俱乐部理事长,他的家庭博物馆十几年来接待了几千名参观者,他还多次举办收藏展览,向市民展现火花收藏的魅力。

  在所有的藏品中,火花无疑是李国良最珍爱的。但让李国良感到遗憾的是,随着火柴生产厂家逐年减少,可供收藏的火花越来越少,和他一样爱收藏火花的人也不多了。

  “现在用火柴的人越来越少,全国各地的火花厂也一个接一个地关门,现在全国的火柴生产厂家只有100家不到,能供收藏的火花就更少了,往年我一年可以收集到上万枚火花,但现在一年能收集到1000枚已经不错了。”李国良说随着火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火柴是什么。“一次,我到一所小学向大家介绍火花,很多小学生都不知道火柴是干什么用的,我费劲地引导孩子们想了半天,大家只想到了打火机。”

  李国良说,多年收藏让他增长了不少知识,也认识了不少朋友,收藏已经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但现在收藏火花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自己的儿子已经工作,虽然家里有这么多火花,但儿子好像并不感兴趣。他说如果以后儿子不感兴趣,他会考虑把自己所有的收藏都捐献给国家。

  记者 孙美星/文 刘波/摄

  -相关链接

  “火花”是火柴盒贴的美称,我国最早的火花是1879年广东巧明火柴厂仿日本火柴商标生产的“舞龙牌”火柴贴画。过去,火花仅仅是火柴的商标装饰,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火花设计师利用火柴这一方寸天地,逐步使火花向宣传性、艺术性、实用性发展,使它成了既是一种商标,又是一种艺术的珍品,收集火花的藏家也应运而生。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民间藏家李国良:痴迷火花收藏28载

开办首个“家庭博物馆”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08-22 07:05:04

  几十平方米的陋室内,大批火花是他最“值钱”的家当;身上的衣服可以多年不换,但买起火花来他却格外大方;凭自己多年收藏的十几万枚火花、烟标、门票,他开办了甬城首家私人“家庭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他就是甬上收藏界名人李国良。

  邮票和火花曾经被称为收藏界的“姊妹花”。李国良说收藏火柴盒并不需要有很多钱,但每个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李国良是怎样走上收藏之路的?收藏多年他又有怎样的心得?昨天,记者专程来到李国良的家,听他讲诉收藏背后的酸甜苦辣。

  一次惊艳后走上收藏之路

  李国良的家住在黄鹂新村一套普通的两居室里,房间的装饰早已老旧,墙壁上满挂着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各式火花是这个家最耀眼的装饰,每一位第一次走进这个家门的访客都会被它们深深地吸引。

  “这是100枚《毛泽东手书古典诗词》火花,是武汉一家火柴厂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制作的,制作完不久这家火柴厂就关闭了,现在成了绝版火花。从这两套火花里你能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精髓,这是80枚一套的《故宫文物珍藏》,每枚火花上都是故宫珍藏的国宝,那边同样是80枚的《卢浮宫珍藏》火花,是来自国外的珍宝。这是《明代四大才子画作》火花,如果是原作每幅都价值连城,我这里全套都有啦!”李国良介绍起自己的藏品来神采奕奕,话匣子总是关不上。

  不大的居室里,和收藏有关的东西占了大部分空间,记者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个信封,里面是外地藏友给李国良的各种景区门票,打开柜子,里有一本本成套的火花和烟标,抬眼看柜子顶上,叠放着一大摞展示火柴的玻璃匣子,件件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李国良最喜欢的藏品是一套《清明上河图》火花,正是惊艳于这套火花的精美,他才走上收藏之路的。“那还是1983年,当时宁波工人文化宫有嘉兴的收藏家举办的火花展览,我和同事偶然路过,就进去看了看,其中一套26枚的木刻版《清明上河图》让我感到震撼,从来没看到过这么美的火花。”李国良当即对火花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完展览就缠着藏家打听这套火花的来历。“那位藏家看到我对收藏火花这么感兴趣,给了我不少火柴厂的地址,还送给我一套6枚的《体育》火花,这套火花就成了我的第一套藏品。”李国良按藏家介绍的地址写信购买《清明上河图》,果然如愿,这以后,他的收藏爱好就一发不可收了。

  获得宁波火柴厂绝版珍藏

  李国良的博物馆里,有很多市面上难得一见的火柴,如万次火柴、微声火柴等,其中有一盒超长的火柴:火柴盒呈圆筒状,里面每根火柴足有28厘米长。李国良说这是供出口的火柴,国外用来点燃壁炉,也可以用来点燃生日蜡烛,一根火柴最多能点燃60根蜡烛。

  “说起这盒火柴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它曾是宁波火柴厂的珍藏。”李国良说,1996年,他有心筹办家庭收藏博物馆,想起自己曾在广州看到有藏家展出一根2米长的特制火柴,很羡慕,于是找到当时的宁波火柴厂,想出钱请厂里为他定制一根。

  “过了一段时间,火柴厂回复我说经过试验以后,因为巨大点火头很难粘附上去,2米长的真实火柴做不出来。”李国良说虽然巨大火柴做不出来他感到很遗憾,但他也因此参观了火柴厂的陈列室,里面丰富的藏品让他大开眼界。“当时全国的火柴厂有一个惯例,每生产出一种新的火柴,一定会邮寄一份样品给全国的同行,以防假冒,因此几乎每家火柴厂都有这么个陈列室。”李国良说,宁波火柴厂的厂长听说他这么爱收藏火花,就把陈列室里有两套以上的火花或火柴送了一套给他,但那些只有一套的火花厂长不忍割爱。

  “几年后,宁波火柴厂关门,设备卖掉了,工人都散了,剩下厂里收藏的一批火柴和火花,厂长想想还是送给我,他说我能让它们保存得更好。”李国良获赠的这批火柴中,有全套“月湖十景”火柴、各个年代的宁波“童车”火柴、十大花卉火柴等绝版珍品。为了防潮,他精心地把这批火柴用塑料纸包好,装在一个个密封的玻璃展示框里,成了他博物馆里最珍贵的藏品。

  为收藏养成斜眼走路的习惯

  用过的火柴盒、烟盒、门票,这些在普通人眼里看来一文不值的东西,在李国良眼里都是宝贝。因此多年收藏使李国良养成了一个习惯:路过垃圾桶总要多看两眼,口袋里一定会带着一包餐巾纸。

  “人家走路都只管看路,我却总是斜着眼走路,特别是看到路上有丢弃的垃圾,总要仔细看看,走过垃圾桶不好意思用手去翻,但总要斜眼看一看,看到好的就捡出来。”说到这里,李国良从袋子里掏出两张天童寺观光车的车票,车票上还有灰尘和折痕,这是他前天带两位外地来的藏友去天童寺玩的时候捡来的。

  收藏过程中有快乐,也有辛酸。“年轻的时候,感觉一个大男人到处捡垃圾不好意思,那时候我儿子还小,就经常叫儿子帮着捡。孩子天真,捡到后立马当着众人的面拿到我身边,说‘爸爸给你’,让我好不尴尬。”李国良说还有一次他走在路上,看到有人随手丢下一个空烟盒,他跟上去一看,发现烟盒的图案是自己没有的,马上跟着捡起来,谁知道被烟盒的主人看到,以为里面还有东西,当场问他要回来,仔细检查过以后,顺手揉成一团丢在一边,看到揉成一团的烟盒,李国良哭笑不得,只有再次捡起来,回家细心抚平。

  路边捡来的收藏品只是李国良收藏渠道的一部分,大部分藏品还是他通过购买,或是亲友们帮他收集来的。“一次老婆拿200元叫我去买一样电器,当骑自行车路过范宅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些火花和烟标非常喜欢,忍不住掏钱买了下来,花了150多元。”李国良说当时200元是一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回到家因为电器没买成,老婆和他闹了挺长时间的别扭。

  能收藏的火花越来越少

  “小小的火花虽然只有方寸大小,但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都能展现其中。虽然和其他一些收藏门类相比,火花收藏价值不大,但里面包容的文化是最让我喜欢的。”痴迷收藏20多年时间,李国良积累下丰富的藏品,仅各式火花就有十七万多枚,他现为中国文物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委员、宁波天行收藏俱乐部理事长,他的家庭博物馆十几年来接待了几千名参观者,他还多次举办收藏展览,向市民展现火花收藏的魅力。

  在所有的藏品中,火花无疑是李国良最珍爱的。但让李国良感到遗憾的是,随着火柴生产厂家逐年减少,可供收藏的火花越来越少,和他一样爱收藏火花的人也不多了。

  “现在用火柴的人越来越少,全国各地的火花厂也一个接一个地关门,现在全国的火柴生产厂家只有100家不到,能供收藏的火花就更少了,往年我一年可以收集到上万枚火花,但现在一年能收集到1000枚已经不错了。”李国良说随着火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火柴是什么。“一次,我到一所小学向大家介绍火花,很多小学生都不知道火柴是干什么用的,我费劲地引导孩子们想了半天,大家只想到了打火机。”

  李国良说,多年收藏让他增长了不少知识,也认识了不少朋友,收藏已经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但现在收藏火花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自己的儿子已经工作,虽然家里有这么多火花,但儿子好像并不感兴趣。他说如果以后儿子不感兴趣,他会考虑把自己所有的收藏都捐献给国家。

  记者 孙美星/文 刘波/摄

  -相关链接

  “火花”是火柴盒贴的美称,我国最早的火花是1879年广东巧明火柴厂仿日本火柴商标生产的“舞龙牌”火柴贴画。过去,火花仅仅是火柴的商标装饰,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火花设计师利用火柴这一方寸天地,逐步使火花向宣传性、艺术性、实用性发展,使它成了既是一种商标,又是一种艺术的珍品,收集火花的藏家也应运而生。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