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志愿服务,携手让城市更美好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8-23 08:56:38报料热线:81850000

  宁波大学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暑假为江北区甬江街道梅堰社区的4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上安全急救知识课。张柯 摄

  本期嘉宾

  叶 明 宁波市人大代表 钱雪华 共青团宁波市委副书记

  宋文夫 共青团鄞州区委书记 何 翔 宁波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史项杰 北仑区志愿者协会成员 孙 凯 市民代表 江东福明家园住户

  史项杰这个暑期有点忙,作为北仑区志愿者协会成员,他走访了3所民工子弟学校,走进了北仑的50多个社区、村假日学校、青少年宫,协助组织了近千名“小候鸟”走进青少年水上安全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参与水上救助5次,尽管辛苦,但回忆起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他笑笑说:“让更多的‘小候鸟’学到学校里面没有的知识,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

  史项杰只是众多城市文明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如今,走在甬城的大街小巷,总能发现他们的身影:头戴“小红帽”,臂挂“红袖章”是他们的统一标识;疏导交通,扶老助残,倡导文明出行是他们的共同任务;不管在哪里,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给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送去爱心和服务。

  如何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如何增强志愿者队伍的吸引力,让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中?如何加强管理,让志愿者系统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本期民情直通车,就志愿者服务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志愿者,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

  主持人: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拥有志愿者的数量,宁波目前在这方面的“文明程度”如何?

  孙凯:我自己曾有过一次经历,坐公交车的时候,手机差点被偷,正巧被车上一名反扒志愿者发现,帮我挽回了损失。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留意身边的志愿者,我渐渐地发现,在医院、路口、商场,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何翔:截至目前,我市志愿者总数达到70多万人,全市11个县(市)区已实现志愿者协会全覆盖,设立基层志愿服务站792个,志愿服务基地536个,全市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35.9万,培养专业志愿者6200多名,直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22项,基层志愿服务队伍达2223支,累计服务时间超过3900万小时,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宁波市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社会公益组织。

  主持人:志愿者的数量上去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如何保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需求,宁波建立了哪些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专业志愿者服务项目?

  钱雪华: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深化。比如在今年3月28日,宁波就成立了首支应急救援储备志愿者,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当前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类突发事故,让志愿者在参与救援活动时,能发挥医疗卫生、平安维稳、抢险救灾、心理援助等方面的作用。

  目前,70万新老宁波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服务内容涉及扶贫助困、留守儿童帮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心理咨询、山区支教、青少年帮教服务、关爱外来工子女、文明出行、关爱空巢老人等方方面面。

  主持人:在文明城市创建这样一个系统的社会活动中,志愿者作为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又发挥了哪些作用?

  何翔:有人说,志愿者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最根本的主题还是要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以文明出行为例,我们在市六区的重点路口,组织志愿者进行文明劝导活动,协助交警维持路口交通秩序,在人流密集的交通枢纽、城市广场和公共场所,志愿者也开展了依次排队、“先下后上”等秩序维护活动。

  我们还组织发动广大市民争当城市文明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宁波·和谐社区”、“志愿宁波·生态环保”、“志愿宁波·窗口文明”、“志愿宁波·平安建设”、“志愿宁波·融合发展”等共创行动。

  志愿者,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主持人:面对志愿者活跃的身影,有的人对志愿者服务简单地理解为“学雷锋做好事”,如何让志愿服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叶明:学雷锋做好事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文明的道德风尚,需要在全社会提倡,永远不会过时。但志愿活动则是有组织、有特定指向、往往需要一定的技能。

  比如搀扶老太太过马路,捡了东西归还失主,这是学雷锋做好事,但是参加大型活动的接待服务、引导小学生安全放学,这则是志愿者活动。

  两者的共性是都在社会道德范畴之内,但前者的发生是随机性、临时的,后者则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大部分表现为一种群体活动。

  主持人:除了注册志愿者以外,目前民间自发组织的社会志愿者也很多,如何加强对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拓展志愿者的服务领域,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辐射面和影响力?

  史项杰:今年年初,媒体报道了新碶街道志愿者陈兴娣义务为排队购票的外来工免费送“暖心粥”后,国内数百家媒体转载了她的感人事迹,我们随后就成立了“送粥奶奶”志愿者服务队,吸引了众多人员参加,定期在社区开展环保、医疗、法律、治安巡逻等服务。

  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主持人:很多人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想当志愿者,但不知道哪里需要服务,另一方面,有需要的人,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帮助,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的对接?

  何翔:随着市民需求的不断深入,志愿服务越来越往下、往基层化发展,民间自发的普通志愿者越来越多,对志愿服务进行规范化、组织化的建设就迫在眉睫。

  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市志愿者协会已经建立了四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体系,服务、管理志愿者,我们还考虑今后要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宁波市志愿者网,及时发布服务信息,让广大志愿者在平台上快速检索适合自己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做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即时高效的互动,力求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效率化开发。

  主持人:从维护公共秩序、提升城市文明的角度来看,志愿者活动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活动?如果可以,志愿者如何能够系统地介入到社会管理创新中,有没有值得尝试的做法?

  叶明:我市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至今,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已经从最初的年轻人为主,扩展到各个年龄段,还出现了大量的非注册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同时,志愿者已经自觉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参与者。

  比如在社区里,居民已经有了“民间责任身份的认同”,他们自发地在社区进行治安巡逻、法律咨询、医疗卫生、生态环保、文化教育的服务,在今年暑假,就有社区把区内的志愿者组织起来,给社区的小候鸟们上辅导课,提供关爱服务。

  宋文夫:从6月8日起,鄞州区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推出了“万人万岗”志愿服务活动,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同工商、交通等职能部门联合设岗,保证了服务岗位都源自实际需要。二是以“岗位”形式推出,从招募、培训、上岗、考核都有一整套的管理机制,保证志愿服务的规范性。

  比如在小区设立“平安岗”,居民组成巡逻小组,对小区偷盗起到威慑作用;设立“净网使者”岗,使得街道内的黑网吧基本绝迹。“就近就便就生活”上岗是“万人万岗”最大的特点,也鼓励群众在工作、家庭附近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叶明:社会管理创新最主要的是走向基层,“万人万岗”的做法把志愿者与社区服务管理“组合”起来,实现了由政府管理向群众有组织参与的转变,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志愿者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的“润滑剂”作用越来越明显。

  钱雪华:让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管理创新的应有之义。志愿者不仅仅是一种身份,同时也是一种服务,这种由组织引导、社会影响、群众参与的服务方式,更能充分体现民享和民生,同时,今后政府也会探索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路径,让志愿服务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白蓓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志愿服务,携手让城市更美好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8-23 08:56:38

  宁波大学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暑假为江北区甬江街道梅堰社区的4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上安全急救知识课。张柯 摄

  本期嘉宾

  叶 明 宁波市人大代表 钱雪华 共青团宁波市委副书记

  宋文夫 共青团鄞州区委书记 何 翔 宁波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

  史项杰 北仑区志愿者协会成员 孙 凯 市民代表 江东福明家园住户

  史项杰这个暑期有点忙,作为北仑区志愿者协会成员,他走访了3所民工子弟学校,走进了北仑的50多个社区、村假日学校、青少年宫,协助组织了近千名“小候鸟”走进青少年水上安全校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参与水上救助5次,尽管辛苦,但回忆起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他笑笑说:“让更多的‘小候鸟’学到学校里面没有的知识,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

  史项杰只是众多城市文明志愿者的一个缩影,如今,走在甬城的大街小巷,总能发现他们的身影:头戴“小红帽”,臂挂“红袖章”是他们的统一标识;疏导交通,扶老助残,倡导文明出行是他们的共同任务;不管在哪里,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给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送去爱心和服务。

  如何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如何增强志愿者队伍的吸引力,让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中?如何加强管理,让志愿者系统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本期民情直通车,就志愿者服务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志愿者,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

  主持人: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它拥有志愿者的数量,宁波目前在这方面的“文明程度”如何?

  孙凯:我自己曾有过一次经历,坐公交车的时候,手机差点被偷,正巧被车上一名反扒志愿者发现,帮我挽回了损失。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留意身边的志愿者,我渐渐地发现,在医院、路口、商场,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何翔:截至目前,我市志愿者总数达到70多万人,全市11个县(市)区已实现志愿者协会全覆盖,设立基层志愿服务站792个,志愿服务基地536个,全市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35.9万,培养专业志愿者6200多名,直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22项,基层志愿服务队伍达2223支,累计服务时间超过3900万小时,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宁波市规模最大、参与最广泛的社会公益组织。

  主持人:志愿者的数量上去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如何保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需求,宁波建立了哪些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专业志愿者服务项目?

  钱雪华: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深化。比如在今年3月28日,宁波就成立了首支应急救援储备志愿者,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当前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类突发事故,让志愿者在参与救援活动时,能发挥医疗卫生、平安维稳、抢险救灾、心理援助等方面的作用。

  目前,70万新老宁波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服务内容涉及扶贫助困、留守儿童帮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心理咨询、山区支教、青少年帮教服务、关爱外来工子女、文明出行、关爱空巢老人等方方面面。

  主持人:在文明城市创建这样一个系统的社会活动中,志愿者作为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又发挥了哪些作用?

  何翔:有人说,志愿者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最根本的主题还是要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以文明出行为例,我们在市六区的重点路口,组织志愿者进行文明劝导活动,协助交警维持路口交通秩序,在人流密集的交通枢纽、城市广场和公共场所,志愿者也开展了依次排队、“先下后上”等秩序维护活动。

  我们还组织发动广大市民争当城市文明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宁波·和谐社区”、“志愿宁波·生态环保”、“志愿宁波·窗口文明”、“志愿宁波·平安建设”、“志愿宁波·融合发展”等共创行动。

  志愿者,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主持人:面对志愿者活跃的身影,有的人对志愿者服务简单地理解为“学雷锋做好事”,如何让志愿服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叶明:学雷锋做好事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文明的道德风尚,需要在全社会提倡,永远不会过时。但志愿活动则是有组织、有特定指向、往往需要一定的技能。

  比如搀扶老太太过马路,捡了东西归还失主,这是学雷锋做好事,但是参加大型活动的接待服务、引导小学生安全放学,这则是志愿者活动。

  两者的共性是都在社会道德范畴之内,但前者的发生是随机性、临时的,后者则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大部分表现为一种群体活动。

  主持人:除了注册志愿者以外,目前民间自发组织的社会志愿者也很多,如何加强对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拓展志愿者的服务领域,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辐射面和影响力?

  史项杰:今年年初,媒体报道了新碶街道志愿者陈兴娣义务为排队购票的外来工免费送“暖心粥”后,国内数百家媒体转载了她的感人事迹,我们随后就成立了“送粥奶奶”志愿者服务队,吸引了众多人员参加,定期在社区开展环保、医疗、法律、治安巡逻等服务。

  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主持人:很多人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想当志愿者,但不知道哪里需要服务,另一方面,有需要的人,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帮助,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的对接?

  何翔:随着市民需求的不断深入,志愿服务越来越往下、往基层化发展,民间自发的普通志愿者越来越多,对志愿服务进行规范化、组织化的建设就迫在眉睫。

  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市志愿者协会已经建立了四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体系,服务、管理志愿者,我们还考虑今后要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宁波市志愿者网,及时发布服务信息,让广大志愿者在平台上快速检索适合自己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做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即时高效的互动,力求实现志愿服务资源的效率化开发。

  主持人:从维护公共秩序、提升城市文明的角度来看,志愿者活动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活动?如果可以,志愿者如何能够系统地介入到社会管理创新中,有没有值得尝试的做法?

  叶明:我市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至今,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已经从最初的年轻人为主,扩展到各个年龄段,还出现了大量的非注册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同时,志愿者已经自觉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参与者。

  比如在社区里,居民已经有了“民间责任身份的认同”,他们自发地在社区进行治安巡逻、法律咨询、医疗卫生、生态环保、文化教育的服务,在今年暑假,就有社区把区内的志愿者组织起来,给社区的小候鸟们上辅导课,提供关爱服务。

  宋文夫:从6月8日起,鄞州区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推出了“万人万岗”志愿服务活动,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同工商、交通等职能部门联合设岗,保证了服务岗位都源自实际需要。二是以“岗位”形式推出,从招募、培训、上岗、考核都有一整套的管理机制,保证志愿服务的规范性。

  比如在小区设立“平安岗”,居民组成巡逻小组,对小区偷盗起到威慑作用;设立“净网使者”岗,使得街道内的黑网吧基本绝迹。“就近就便就生活”上岗是“万人万岗”最大的特点,也鼓励群众在工作、家庭附近参与到社会管理中。

  叶明:社会管理创新最主要的是走向基层,“万人万岗”的做法把志愿者与社区服务管理“组合”起来,实现了由政府管理向群众有组织参与的转变,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志愿者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的“润滑剂”作用越来越明显。

  钱雪华:让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管理创新的应有之义。志愿者不仅仅是一种身份,同时也是一种服务,这种由组织引导、社会影响、群众参与的服务方式,更能充分体现民享和民生,同时,今后政府也会探索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路径,让志愿服务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白蓓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