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御笔”转刻在石碑上,最上方又加了“圣旨”两字。
中国宁波网讯 在镇海后塘路上有一片碑林,上面雕刻着中国历史人物为镇海留下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块由光绪帝亲笔书写碑名的石碑规格最高,上面还刻着“圣旨”二字。最近,不少读者在镇海网络问政平台上因为碑上的“圣旨”两个字,引发了一场论战。
古时候的圣旨就是由皇帝亲自下发的文件,黄色卷轴上有皇帝的玉玺。不过,镇海后塘路上的“圣旨”看起来就厚实多了。上面刻有“自在神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有很大的来头。据考证,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法军军舰进犯镇海,当地官兵浴血奋战,最终取得镇海战役的胜利。这场少有的胜仗,让晚清皇帝光绪很高兴,于是御笔写下了“自在神通”制成一方匾额,挂在招宝山宝陀寺。这也是光绪帝赐予镇海的最高荣誉。
100多年后的今天,这块御匾早已不在,上面的四个大字却被刻在了石碑上,并被冠以了“圣旨”的称谓。这在镇海的网络问政平台上引来诸多关注。
“‘自在神通’只是光绪题词的一块匾额,不能被称作‘圣旨’。”网友“镇海啄木鸟”认为,“‘圣旨’有很多文字,最后还有“钦此”。如果皇帝站在旁边,‘圣旨’即是指令。而一块匾,更像是题字,所以,‘自在神通’四个大字是光绪‘御匾’,更为合适。”很多网友也纷纷跟帖,觉得“圣旨”的说法不够严谨。他们认为,这并不是几个字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地方对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的态度。
而网友“四海归客”则认为,两者有相同,也有不同,一般来说御匾规格更高,因为圣旨多为翰林院起草书写。当然二者共同之处就是圣旨匾。也有网友觉得,石碑到底是“圣旨”还是“御匾”,没有必要这样吹毛求疵。
那究竟为何要在原来的御匾上刻上“圣旨”呢?今年80多岁的严水孚退休后一直从事镇海的本土文化研究工作,严老也是这片碑林的策划设计者。他说,“自在神通”的历史渊源是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凡是古代帝王亲手题写的文字都可以统称为“圣旨”。严水孚说:“皇帝写的笔叫‘御笔’,‘御笔’就是‘圣旨’,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对于众多网民的异议,招宝山景区的网络发言人表示,他们将与文化部门一起深入研究和考证。究竟是应该叫做“御匾”还是“圣旨”,各方目前仍没有达成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讨论让更多人了解了10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参与研究了镇海的历史文化。
通讯员 刘思妤 宁波晚报记者 张寅 实习生 王琛 文/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