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爱心妈妈”:超越血缘,母爱无私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8-26 09:07:07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道德之光 闪耀甬城

宁波荣获文明城市“三连冠”——社会关爱倡导行动

“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在一起游戏。

  “妈妈”是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母爱”是多么伟大而又温暖的一份感情。而在宁波有数以千计的爱心妈妈,她们把这份爱无私地分给了山区的留守儿童们。从此,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没有血缘,却情同“母子”或“母女”。

  现场故事

  城里的“爱心妈妈”,又多了一份牵挂

  昨天,在镇海太保人寿工作的谢赛元又从手机里翻出了那个熟悉的号码,拨通电话后,有个稚嫩的声音从话筒那头传来一声“妈妈”,谢赛元脸上立马露出了慈爱的笑容,亲切地和对方聊起了家常:“孩子,快开学了,暑假作业做完了没有?今天准备去哪里……”

  电话那头的男孩叫孙绍坤,是奉化溪口镇跸驻小学3年级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了。

  今年5月底,有一个6岁的儿子的谢赛元,在本报组织的一次爱心活动中,和留守儿童孙绍坤结对。一开始,谢赛元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孩子喊她“阿姨”。不久后,孩子和谢赛元逐渐熟络起来,主动给她打电话,并改口喊“妈妈”。

  为了奖励孙绍坤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暑假里谢赛元给他寄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半个月后,懂事的孙绍坤则给谢赛元寄来了自家晒的笋干。

  谢赛元的同事王亚利、李尧芬也和奉化跸驻小学的夏豪杰、陈巧巧结成了对子。这个夏天,有了这些孩子后,这些“爱心妈妈”更添了一份牵挂:关心他们的暑假作业,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天气热,会担心孩子中暑;大雨天,又会担心孩子的安全……

  王亚利告诉记者,15岁的夏豪杰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早在10年前就去世了。夏豪杰性格非常内向,而通过王亚利几个月的耐心沟通,他开朗了很多。在短信沟通中,夏豪杰短信开头却是“妈妈”二字。“孩子内向,不好意思开口,但看得出,他很渴望母爱,已经认可我这位妈妈了。”王亚利说。

  最近,李尧芬给巧巧寄了3套衣服。几天后,巧巧来电话说,衣服很合身。“那是当然啦,自己女儿的尺寸我怎能不记得?”李尧芬说,当了这个“爱心妈妈”,也就有了一份责任。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城里很多“爱心妈妈”正计划着赶在开学前去看望他们。“爱心妈妈”周惠媛昨天还在住院,从其他“爱心妈妈”那里得知这一消息后,她很兴奋:“我已经给那边的儿子准备好了一双鞋子,出院后,到时再给孩子买些吃的、用的。鼓励孩子在新的学期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周惠媛说,她所在单位有30多名同事都报名参加了“爱心妈妈”的活动,单位领导也很支持,打算近期组织大家去看望结对的留守儿童们。

  新闻链接

  “爱心妈妈”团队很活跃

  招募“巾帼志愿者”做代理家长,开展千名妈妈结对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送药、送棉被;组织爱心妈妈在春节与留守儿童团聚;接留守儿童来城里过六一儿童节……自2006年起,本报组织的“爱心妈妈”活动一直很活跃。

  近6年来,“爱心妈妈”足迹遍布奉化、宁海、象山、余姚等地,与20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定期和不定期与结对的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开展结对慰问活动,并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另外,“太保林萍·晚报爱心公益金”、大盛时装有限公司、亚德客公司等单位及个人也为留守儿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通过本报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就超过20万元。

  记者手记

  爱心结对,多一份责任

  每一次采访,都能深深感受到“爱心妈妈”对山里“儿女”的关怀,她们一次次进大山看望孩子们,一次次把孩子们接到城里;还自发建立QQ群、开座谈会,交流各自的经验。

  “留守儿童最缺失的是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我们再忙也要抽时间去看看他们。”昨天,一位“爱心妈妈”的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多了个孩子,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

  结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今年,全市还有5000多名留守儿童,但与此同时,各种城乡“隐性留守儿童”(指父母虽与儿童在一个城市,但常年把儿童委托给祖辈、保姆或其他人抚养的群体)也在不断涌现,他们的成长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急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相信,更多的“爱心爸妈”会将这份责任蔓延。

  市民评述

  太平洋寿险宁波分公司业务主任林萍:“爱心妈妈”给了留守儿童除了家人外的另一份关心,她们的爱心也带动了身边的好心人,于是爱心就得到了传递。在这种爱的氛围里,大家变得越来越友善,更会为他人着想,更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

  奉化市大堰镇下洞坑村居民王建英:每年都会看到“爱心爸妈”们开着车,辗转崎岖的山路从市区赶到山沟沟,看望孩子们。山里的留守儿童,大多性格孤僻,有了这些城里的“爸妈”,孩子们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

  奉化市妇联副主席张亚娥:“爱心妈妈”们以丰富的关爱活动、创新的关爱方式,改善着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并构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营造关爱氛围,我为这么多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感到敬佩,为山里留守儿童多了份母爱感到欣慰。 

  宁波晚报记者殷欣欣 邵隽隽 实习生王凯艺/文 徐佳伟/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爱心妈妈”:超越血缘,母爱无私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8-26 09:07:07

“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在一起游戏。

  “妈妈”是一个多么亲切的称呼;“母爱”是多么伟大而又温暖的一份感情。而在宁波有数以千计的爱心妈妈,她们把这份爱无私地分给了山区的留守儿童们。从此,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没有血缘,却情同“母子”或“母女”。

  现场故事

  城里的“爱心妈妈”,又多了一份牵挂

  昨天,在镇海太保人寿工作的谢赛元又从手机里翻出了那个熟悉的号码,拨通电话后,有个稚嫩的声音从话筒那头传来一声“妈妈”,谢赛元脸上立马露出了慈爱的笑容,亲切地和对方聊起了家常:“孩子,快开学了,暑假作业做完了没有?今天准备去哪里……”

  电话那头的男孩叫孙绍坤,是奉化溪口镇跸驻小学3年级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了。

  今年5月底,有一个6岁的儿子的谢赛元,在本报组织的一次爱心活动中,和留守儿童孙绍坤结对。一开始,谢赛元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孩子喊她“阿姨”。不久后,孩子和谢赛元逐渐熟络起来,主动给她打电话,并改口喊“妈妈”。

  为了奖励孙绍坤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暑假里谢赛元给他寄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半个月后,懂事的孙绍坤则给谢赛元寄来了自家晒的笋干。

  谢赛元的同事王亚利、李尧芬也和奉化跸驻小学的夏豪杰、陈巧巧结成了对子。这个夏天,有了这些孩子后,这些“爱心妈妈”更添了一份牵挂:关心他们的暑假作业,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天气热,会担心孩子中暑;大雨天,又会担心孩子的安全……

  王亚利告诉记者,15岁的夏豪杰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早在10年前就去世了。夏豪杰性格非常内向,而通过王亚利几个月的耐心沟通,他开朗了很多。在短信沟通中,夏豪杰短信开头却是“妈妈”二字。“孩子内向,不好意思开口,但看得出,他很渴望母爱,已经认可我这位妈妈了。”王亚利说。

  最近,李尧芬给巧巧寄了3套衣服。几天后,巧巧来电话说,衣服很合身。“那是当然啦,自己女儿的尺寸我怎能不记得?”李尧芬说,当了这个“爱心妈妈”,也就有了一份责任。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城里很多“爱心妈妈”正计划着赶在开学前去看望他们。“爱心妈妈”周惠媛昨天还在住院,从其他“爱心妈妈”那里得知这一消息后,她很兴奋:“我已经给那边的儿子准备好了一双鞋子,出院后,到时再给孩子买些吃的、用的。鼓励孩子在新的学期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周惠媛说,她所在单位有30多名同事都报名参加了“爱心妈妈”的活动,单位领导也很支持,打算近期组织大家去看望结对的留守儿童们。

  新闻链接

  “爱心妈妈”团队很活跃

  招募“巾帼志愿者”做代理家长,开展千名妈妈结对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送药、送棉被;组织爱心妈妈在春节与留守儿童团聚;接留守儿童来城里过六一儿童节……自2006年起,本报组织的“爱心妈妈”活动一直很活跃。

  近6年来,“爱心妈妈”足迹遍布奉化、宁海、象山、余姚等地,与20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定期和不定期与结对的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开展结对慰问活动,并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另外,“太保林萍·晚报爱心公益金”、大盛时装有限公司、亚德客公司等单位及个人也为留守儿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通过本报向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就超过20万元。

  记者手记

  爱心结对,多一份责任

  每一次采访,都能深深感受到“爱心妈妈”对山里“儿女”的关怀,她们一次次进大山看望孩子们,一次次把孩子们接到城里;还自发建立QQ群、开座谈会,交流各自的经验。

  “留守儿童最缺失的是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我们再忙也要抽时间去看看他们。”昨天,一位“爱心妈妈”的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多了个孩子,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

  结对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今年,全市还有5000多名留守儿童,但与此同时,各种城乡“隐性留守儿童”(指父母虽与儿童在一个城市,但常年把儿童委托给祖辈、保姆或其他人抚养的群体)也在不断涌现,他们的成长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急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相信,更多的“爱心爸妈”会将这份责任蔓延。

  市民评述

  太平洋寿险宁波分公司业务主任林萍:“爱心妈妈”给了留守儿童除了家人外的另一份关心,她们的爱心也带动了身边的好心人,于是爱心就得到了传递。在这种爱的氛围里,大家变得越来越友善,更会为他人着想,更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

  奉化市大堰镇下洞坑村居民王建英:每年都会看到“爱心爸妈”们开着车,辗转崎岖的山路从市区赶到山沟沟,看望孩子们。山里的留守儿童,大多性格孤僻,有了这些城里的“爸妈”,孩子们逐渐变得开朗活泼,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

  奉化市妇联副主席张亚娥:“爱心妈妈”们以丰富的关爱活动、创新的关爱方式,改善着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并构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营造关爱氛围,我为这么多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感到敬佩,为山里留守儿童多了份母爱感到欣慰。 

  宁波晚报记者殷欣欣 邵隽隽 实习生王凯艺/文 徐佳伟/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