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正在120急救车上采访张一(左)。记者 王增芳 摄
目前,市急救中心医生张一微博粉丝数超过了600人。他的微博叫“蓝色警灯”,写了许多出车时遇到的故事,生动鲜活。
这个生于1986年,从业不过两年,独立顶岗只有半年多的年轻医生称,在练就职业性冷静和麻木之前,要留下一些能触动自己的东西,同时也给读者启迪。
从微博上看,他的工作很辛苦,因为人手紧张,急救中心医生的夜班要比普通夜班长得多,一般从当天16点30分上到次日早上8点30分。现实中的工作状态是否和微博一样惊心动魄?记者前天随他上了一次夜班。
亲历 记者目睹一线抢救,体会背后艰辛
出车时间:17点23分
关键词:跳江
急救中心接到报警,江厦桥一男子跳江,记者和张一一起坐急救车赶到现场时,只见江厦桥西栏杆边已经围了不少人。顺着市民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远远地,一个白衣人在江上若隐若现,水上派出所的船开过,很快将落水男子救了起来。张一接到指令,他们将在外滩码头上岸,救护车随即赶往外滩码头。落水男子大约40多岁,张一给他做全身检查,没有一点外伤,也没有呛水,行走自如,只是问什么都不回答。在警察的要求下,张一将其送往解放军第113医院。
出车时间:20点05分
关键词:空车返回
鄞州人民医院站接到急救中心指令,说桑家附近有一人晕倒了,10分钟后急救车赶到,那是一排临时房,附近只有几个人在纳凉聊天,压根没有人求救,张一和驾驶员问了好几个人,都说没看到,再联系报警人,对方称路过时看到有人躺着,后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在确认附近没人需要急救后,空车返回。
出车时间:21点04分
关键词:死亡
张一接到指令,说后庙金家漕附近有人不行了,急救车6分钟后赶到,小小的屋子里已经站满了人。警察也赶到了,一名男子躺在床上,张一上前一看,男子全身冰冷、肢体僵硬,显然已死亡多时。张一按照程序检查了他的呼吸和心跳,然后冷静地对警察说:“死了。”
白发苍苍的老人似乎接受不了,在一旁哭诉:“不会的,我早上看到他还好好的,晚上回来怎么就……”张一叹了口气,对司机说:“走吧!”他告诉记者,其实家人和警察已经知道男子死亡,叫他们去不过是例行一个程序。
出车时间:22点04分
关键词:撞伤
患者自己打的120,称在王家弄附近被电动车撞了。急救车很快赶到,报警的是一名40多岁的男子,浑身散发着酒气,不停地抱怨。上车后男子让张一给他吊水、打针、做心电监护,张一解释说只是皮外伤,不需要做这些。男子还要争执,医院到了,他又称自己没钱,要张一给他挂号。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张一终于把男子安顿好,自己返回站里。
启发 生命无常,善待身边每个人
记者离开后,当天晚上张一又出车6次,他的值班记录显示:22点40分,醉酒;23点10分,放空;23点36分,外伤;2点04分,车祸;2点55分,转院;6点42分,车祸。这样16个小时的夜班,张一每周至少两次。
昨天上午9点半,记者在市急救中心再次见到了张一,他还在写病历。一夜的奔波劳碌让他显得很疲劳,眼里布满血丝,但依然不忘在微博上有感而发。
从今年2月开微博起,遇到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事,他都会记下来,并加上自己的评论和提醒。
很多时候,生死就在一瞬间,张一说,他想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给人启示,因为那些活生生发生在眼前的事给自己的震撼太大了。
张一给记者描述他看到过各种各样的死:火灾现场,人被烧得像焦木一样抬出来;车祸现场,大货车的车轮碾过,老人的头像西瓜一样被碾碎……以前看到这些,他会几天吃不下饭,看到西瓜就想吐,现在不会了。但有些东西依然让他揪心,比如十八九岁的孩子,前一天晚上还笑呵呵地跟父母说晚安,第二天早上就不再醒来;活蹦乱跳的孩子,转眼间成为河面上浮起的尸体……
两年前他还是个喜欢意气用事的小伙子,现在不是了。知道生命无常,很多事情不必去计较,要善待身边每个人,开心过好每一天,他希望更多的人也有此心态。
无奈 无效出车率高,业务提升空间小
“但还有很多事都没写出来的。”张一笑着跟记者解释,比如前一晚的10次出车,前4次加上后面的那次放空,都没有起到急救的作用,说白了,不能不去,但去了意义也不大。
因为许多市民不懂得报警技巧,急救中心有效出车率不高。往往是车去了,人找不到,或者对方称不需要急救。张一认为,这也是一种浪费,对医生来说,提升业务的可能就更小了。
“一个是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急救医生,一个是每天在医院里接触病人的临床医生,考职称却是同一个体系,你说哪一个考出的几率大?”张一对自己的前途挺茫然。毕业两年了,当初进大医院的几个同学纷纷在各自的科室站稳了脚跟。每次同学聚会,这个同学说要去哪里进修,那个同学说是科室的重点培养对象,他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现在,他们之间的差距还不大,等过了35岁,人家都评上了副主任医师,不用上夜班了,工资也加了,而他如果还是一个跑上跑下抬病人的急救医生,那差距就明显了。
此外,和医院的医生比,急救医生的收入也比较低,像张一这样刚刚独立顶岗的普通医师,年收入大约只有5万元,升为主治后,也只有7万元。张一是台州人,一个人租房住,基本是“月光族”,交往4年的女友半年前和他分了手。
张一说,他喜欢急救医生这一行业,但他同时还在寻找着更好的发展机会。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