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近百支队伍赴全国各地革命老区服务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31 07:52:20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道德之光 闪耀甬城

宁波荣获文明城市“三连冠”——社会关爱倡导行动

  他们把爱留在革命老区

同学们参观樟村烈士陵园陈列馆。

  暑假期间,我市各高校的大学生组成了近百支红色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队的同学们满怀激情地前往革命老区开展社会调查,将爱心留在了革命老区,通过一个个调查报告,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革命老区、保护红色遗迹。本报从这些红色暑期社会实践队中,选择了几支进行报道。

  组建调研小分队

  发现一些红色遗迹年久失修

  党史胜迹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遗存,主要以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形式存在。

  6月28日上午,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红色胜迹”现状调研团开始做调研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先去了市委党史研究室,随后在宁波图书馆搜集了资料,形成了一个详细的调研方案。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15名队员走上街头,走进学校,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宁波“红色胜迹”的认知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调研的意义与方向。

  7月1日,调研队分成三个小分队分头行动,根据《宁波市党史胜迹图志》等资料,挑选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红色胜迹”,实地前往察看。

  从7月4日开始,同学们分赴各红色遗迹调查,他们发现,很多红色遗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比如鄞江镇的梅园乡政府旧址、横街镇的“红色堡垒村”朱敏村都保护得很好,但也有一些年久失修。

  在慈城,队员们左找右找,终于在民族路的一处巷子里找到了普迪小学,建于1915年的慈城镇普迪小学,由著名的宁波帮代表人物秦润卿发起创办,是宁波商帮的乡土慈善事业和培养后继人才的基地,也是慈城古镇近代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前的普迪小学校舍已经年久失修,斑驳的墙壁上留下了绿色的痕迹。

  “这所学校大门紧闭,门前只挂着一个‘觉民学校’的牌子,幸好那天,我们碰到了学校的一个管理员,帮我们开了门,要不然进也进不去。”调研队的负责人顾舒贝说。

  在9天的时间里,30多名队员共实地寻访了“红色胜迹”35处,他们发现,其中有近十处胜迹现状堪忧。

  借力微博

  给当地孩子筹集字典

  1941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上海浦东武装南渡杭州湾到达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慈溪相公殿伏击日军,打响了三北抗日第一枪。慈溪市龙山镇徐福村就位于当时的三北革命根据地之中。

  今年7月初,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规范用字,净化语言”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徐福村。

  小分队建立了微博,9名队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通过微博让更多的人了解小分队的活动,规范用字,同时,也想号召大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徐福村的孩子们。

  他们还在徐福村支教,给孩子们辅导暑假作业,他们发现孩子们语文基础知识很薄弱,便产生了给孩子们送本字典的念头。

  “希望大家在关注‘规范用字’的同时,关注徐福村的这些孩子。希望我们送出的一本本关于规范用字的图书,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树立规范用字的观念。”这是小分队在微博上写下的一段文字。

  “其实通过微博,只是我们的一种宣传方式,我们想让更多的人关注规范用字,关注老区的孩子们。”队员张自灵坦言。

  7月18日,队员们和热心网友共同出资购买了39本词典,发到了徐福村孩子们的手中。

  走出宁波

  湘西山村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西北部,是国家贫困县。龙山县也是革命老区,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余耿学去年就曾和十多名大学生前往该县支教,并呼吁宁波爱心人士帮助该县团结小学的学生。看到余耿学助学的事迹后,众多爱心人士向团结小学伸出了援助之手,余耿学给团结小学的孩子筹集了200多份六一礼物,并在他的家乡桐乡和他读书的宁波两地筹得10.15万元,用于修缮团结小学。

  今年暑假,余耿学和四名校友组成“滴水行动助学团”再次来到团结小学,在当地支教并修缮学校。

  在这里,他们除了给当地孩子开设语文、英语等传统科目外,还开设了自信课、湘西文化课等。每天下午3时半,他们就早早让孩子们放学,因为很多同学要走2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家,由于夏天山路上时常有毒蛇和野兽出没,他们每天分三路护送孩子们回家,等将所有的孩子送到家后再返回学校,一般要到晚上8时,然后一群人才开始生火做饭,吃完饭便到晚上9时多了。

  为了不打扰当地人,他们自己赶集买菜,劈柴做饭,由于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都带着中饭来上学,他们发现喝完八宝粥的罐子就是孩子们的饭盒,白粥上面放一层土豆丝,就是他们的中饭。

  牙痛、胃痛、头痛……由于天气比较热,几个人出现了身体不适,有人好几次痛得半夜里起来到外面去刷牙漱口,整夜睡不着。

  “我们给20扇门和40扇窗户都刷了油漆,教室里本没有电,现在通上电了,装了30多盏灯,9间教室墙面全都刷上了涂料,上面三分之二是白色的,下面三分之一为淡蓝色。”余耿学在电话里高兴地对记者说。

  他们还和当地的村民一起,将教室门前的泥地改造成了水泥地面,下雨天漏水的3间教室的屋顶的瓦片已经翻新。

  让余耿学感动的是,很多村民自发帮着修缮学校,和他同去支教的几位同学也和村民们一起干活。下一步他还要在学校门前修一个篮球场,建一个图书室。

  一名村民说,如果学校不修缮可能会被撤并,也就意味着周边四五个村的小学生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开销也会更大。好在余耿学带着宁波人民的深情厚意,将学校修葺一新,教育部门也不好意思把学校撤并了。

  由于条件好了,今年来团结小学上学的人数也增加了,新学期比上学期增加27名学生。

  宁波日报见习记者 黎欣刚 记者 杨静雅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近百支队伍赴全国各地革命老区服务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31 07:52:20

  他们把爱留在革命老区

同学们参观樟村烈士陵园陈列馆。

  暑假期间,我市各高校的大学生组成了近百支红色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队的同学们满怀激情地前往革命老区开展社会调查,将爱心留在了革命老区,通过一个个调查报告,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革命老区、保护红色遗迹。本报从这些红色暑期社会实践队中,选择了几支进行报道。

  组建调研小分队

  发现一些红色遗迹年久失修

  党史胜迹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遗存,主要以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形式存在。

  6月28日上午,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红色胜迹”现状调研团开始做调研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先去了市委党史研究室,随后在宁波图书馆搜集了资料,形成了一个详细的调研方案。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15名队员走上街头,走进学校,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市民对宁波“红色胜迹”的认知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调研的意义与方向。

  7月1日,调研队分成三个小分队分头行动,根据《宁波市党史胜迹图志》等资料,挑选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红色胜迹”,实地前往察看。

  从7月4日开始,同学们分赴各红色遗迹调查,他们发现,很多红色遗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比如鄞江镇的梅园乡政府旧址、横街镇的“红色堡垒村”朱敏村都保护得很好,但也有一些年久失修。

  在慈城,队员们左找右找,终于在民族路的一处巷子里找到了普迪小学,建于1915年的慈城镇普迪小学,由著名的宁波帮代表人物秦润卿发起创办,是宁波商帮的乡土慈善事业和培养后继人才的基地,也是慈城古镇近代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前的普迪小学校舍已经年久失修,斑驳的墙壁上留下了绿色的痕迹。

  “这所学校大门紧闭,门前只挂着一个‘觉民学校’的牌子,幸好那天,我们碰到了学校的一个管理员,帮我们开了门,要不然进也进不去。”调研队的负责人顾舒贝说。

  在9天的时间里,30多名队员共实地寻访了“红色胜迹”35处,他们发现,其中有近十处胜迹现状堪忧。

  借力微博

  给当地孩子筹集字典

  1941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上海浦东武装南渡杭州湾到达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慈溪相公殿伏击日军,打响了三北抗日第一枪。慈溪市龙山镇徐福村就位于当时的三北革命根据地之中。

  今年7月初,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规范用字,净化语言”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徐福村。

  小分队建立了微博,9名队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通过微博让更多的人了解小分队的活动,规范用字,同时,也想号召大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徐福村的孩子们。

  他们还在徐福村支教,给孩子们辅导暑假作业,他们发现孩子们语文基础知识很薄弱,便产生了给孩子们送本字典的念头。

  “希望大家在关注‘规范用字’的同时,关注徐福村的这些孩子。希望我们送出的一本本关于规范用字的图书,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树立规范用字的观念。”这是小分队在微博上写下的一段文字。

  “其实通过微博,只是我们的一种宣传方式,我们想让更多的人关注规范用字,关注老区的孩子们。”队员张自灵坦言。

  7月18日,队员们和热心网友共同出资购买了39本词典,发到了徐福村孩子们的手中。

  走出宁波

  湘西山村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西北部,是国家贫困县。龙山县也是革命老区,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余耿学去年就曾和十多名大学生前往该县支教,并呼吁宁波爱心人士帮助该县团结小学的学生。看到余耿学助学的事迹后,众多爱心人士向团结小学伸出了援助之手,余耿学给团结小学的孩子筹集了200多份六一礼物,并在他的家乡桐乡和他读书的宁波两地筹得10.15万元,用于修缮团结小学。

  今年暑假,余耿学和四名校友组成“滴水行动助学团”再次来到团结小学,在当地支教并修缮学校。

  在这里,他们除了给当地孩子开设语文、英语等传统科目外,还开设了自信课、湘西文化课等。每天下午3时半,他们就早早让孩子们放学,因为很多同学要走2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家,由于夏天山路上时常有毒蛇和野兽出没,他们每天分三路护送孩子们回家,等将所有的孩子送到家后再返回学校,一般要到晚上8时,然后一群人才开始生火做饭,吃完饭便到晚上9时多了。

  为了不打扰当地人,他们自己赶集买菜,劈柴做饭,由于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都带着中饭来上学,他们发现喝完八宝粥的罐子就是孩子们的饭盒,白粥上面放一层土豆丝,就是他们的中饭。

  牙痛、胃痛、头痛……由于天气比较热,几个人出现了身体不适,有人好几次痛得半夜里起来到外面去刷牙漱口,整夜睡不着。

  “我们给20扇门和40扇窗户都刷了油漆,教室里本没有电,现在通上电了,装了30多盏灯,9间教室墙面全都刷上了涂料,上面三分之二是白色的,下面三分之一为淡蓝色。”余耿学在电话里高兴地对记者说。

  他们还和当地的村民一起,将教室门前的泥地改造成了水泥地面,下雨天漏水的3间教室的屋顶的瓦片已经翻新。

  让余耿学感动的是,很多村民自发帮着修缮学校,和他同去支教的几位同学也和村民们一起干活。下一步他还要在学校门前修一个篮球场,建一个图书室。

  一名村民说,如果学校不修缮可能会被撤并,也就意味着周边四五个村的小学生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开销也会更大。好在余耿学带着宁波人民的深情厚意,将学校修葺一新,教育部门也不好意思把学校撤并了。

  由于条件好了,今年来团结小学上学的人数也增加了,新学期比上学期增加27名学生。

  宁波日报见习记者 黎欣刚 记者 杨静雅

首页  上一页  [1]  [2]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