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年级越高教辅书越多 家长直言选本合适的很难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31 10:29:45报料热线:81850000

开学在即,书店里热闹了不少,特别是教辅书的专柜前,异常热闹。

  “全解”、“宝典”、“状元”等字样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学生和家长拿起这本又舍不得那本,在如何挑选的问题上颇为头疼。

  有没有必要给孩子额外挑教辅“进补”?如何挑选不花眼?学生又该怎么用好教辅书?

  带着问题,记者专门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象

  年级越高教辅书籍越多

  家长直言选一本合适的很难

  记者上周走访了本市几家大型“书城”,发现教辅书生意异常火爆。一眼望去,一排排的书架上成列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教辅书,十分“壮观”。

  记者粗略数了数,仅小学作文就有“小学满分作文”、“小学优秀作文”、“小学获奖作文”、“小学日记”、“看图写话”等不同的分类,而每一种分类下的书籍都至少有几十种。

  来买书的人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全家总动员,父母或爷爷奶奶陪着孩子来买的,还有一部分是班里的几个同学一起来买的。

  在现场,记者随机做了个小调查,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辅材料的数量呈上升态势,拥有的普及面也越来越广。9月入读小学5年级的晶晶说,平时她包里,光数学课外材料就有两本,班级里几乎人人都有,有些同学还不止这几本。

  “熟能生巧,多做点,总不是件坏事。”2年级新生媛媛爸爸说。和媛媛爸爸持同样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

  不过,面对琳琅满目的教辅书,不少家长多少显得有点无奈。一位李姓家长徘徊在“小学英语”辅导书区域已整整半个多小时了。

  “我只能是根据孩子实际掌握情况来选择教辅材料。学得好的科目,就选择相对难一点的;学得不好的科目,就选择相对容易一点的。”李女士说,教辅书种类太多,家长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挑选起来非常困难,只能多花点时间。

  相形李女士,部分家长更为盲目。有的家长一看到书名冠以“某某名校试题”、“高效全优”等诱人名称,不管适用与否,就买了下来;有的家长跟风走,看到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也有家长看着这么多的教辅书,不知从何下手。

  “想不到,买教辅书对我来说,成了一门技术活。”一学生家长崔先生说。

  建议

  不提倡盲目“进补”

  正视孩子能力量体裁衣

  对于让家长孩子眼花缭乱的教辅书,老师是怎么看的呢?普遍观点是:不提倡盲目“进补”。

  “盲目‘进补’,反受其害。”海曙区科学名师、十五中学教务主任钟意定说。

  上周,和所有家长一样,钟老师和女儿一起去买教辅材料。选到一本数学教辅,钟老师觉得不错,女儿拒绝,表示学校练习已足够了。

  “最终我没有强迫她,按其意愿买了一本科学就‘打道回府’了。”钟老师说,如果强迫,到时孩子一拿起这本教辅书就会想起家长“强迫她购买”的过程,激起她的逆反心理,书的利用率便可想而知。

  对此,语文老师吴凤更是深有感触,“教辅书中,使用最不得力的怕就是语文了。”

  语文的“语”,左边是“言”右边是“吾”,在吴老师心中,语文更是一种“悟”文,需要孩子不断用心去“悟”。

  “语文的教辅最泛,也最广。但只要用心了,任何一本优秀的课外阅读,都可有所‘悟’。”吴老师说,现在不少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一味要求孩子去买那些“看了能提高写作的书”,这样孩子是写不好作文的。

  “由写作、阅读、文言文等构成的语文是个整体,无法割裂,更不能急功近利。”吴老师说,语文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科,为此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语感意识。语文不是快餐和速食,不会一吃下去就饱了,语感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

  “鲁迅就说过,阅读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集过不同种类的花,才能酿出好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我支持孩子读各种类别的书,同时放下功利心,去享受它们。”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儿子身上,吴老师更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前些天,儿子对我说,诸葛亮的《诫子书》,他全会背了。”吴老师起初半信半疑,结果,孩子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且文中断句无一错处。“我一了解,原来前段时间,儿子一直在临摹《诫子书》。”

  和语文一样,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老师朱敏花认为,要学好英语,自学能力很重要。

  “从某种程度而言,外语学习不是老师讲会的,是自己学会的、练会的。”朱老师建议,选择英语教辅书,最好是选择高质量、同步性好的。

  “教辅书不宜多而在于精。”市骨干教师、十五中数学老师章民则说,好的教辅材料,一本足矣。

  何谓好?章老师说,应与孩子的水平匹配,量体裁衣。尤其是家长在帮孩子选择时,一定要正视孩子的能力。

  许多家长都喜欢亲自为孩子挑选教辅书,以为凭自己的过往经验,可以搞掂教辅书。但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有时并不管用。

  “家长最好带孩子一起去选购,看看他的需求是什么。家长觉得好的,不一定好。”钟意定老师认为,家长在购买教辅书时,有几点要注意:

  一是不能被书面设计所迷惑,看清出版社和编者。

  二是要看清教材的版本。比如,初中科学这一科目,浙江省有两个版本,宁波大市范围采用的是“华师大”版。“虽然最终殊途同归,但章节编排不一样,知识点侧重也略有不同。”钟老师说,只有当新课程上完了,家长学生在选购时,可以不考虑版本事宜,但也要确认书是否合适。

  三是看编排情况,排版、字体大小、行距、纸张颜色都会直接影响教辅的利用率。

  “还要看看答案,好的教辅材料不仅有答案解释、错因分析,还有思维点拨,有助于孩子自学。”章老师说。

  教辅书的使用是一大技巧。有的学生只草草做了前面十几页就弃之不顾了,有的家长硬逼着孩子完成教辅书中的练习,而事实上,教辅书是不一定要做完的。章民老师认为,学生做教辅书要学会选题做,既要举一反三,又不陷入题海战术。做题要做到位,不能答案对了就万事大吉,要善于总结、提炼、反思,甚至建立自己的“好题本”。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年级越高教辅书越多 家长直言选本合适的很难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8-31 10:29:45

开学在即,书店里热闹了不少,特别是教辅书的专柜前,异常热闹。

  “全解”、“宝典”、“状元”等字样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学生和家长拿起这本又舍不得那本,在如何挑选的问题上颇为头疼。

  有没有必要给孩子额外挑教辅“进补”?如何挑选不花眼?学生又该怎么用好教辅书?

  带着问题,记者专门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象

  年级越高教辅书籍越多

  家长直言选一本合适的很难

  记者上周走访了本市几家大型“书城”,发现教辅书生意异常火爆。一眼望去,一排排的书架上成列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教辅书,十分“壮观”。

  记者粗略数了数,仅小学作文就有“小学满分作文”、“小学优秀作文”、“小学获奖作文”、“小学日记”、“看图写话”等不同的分类,而每一种分类下的书籍都至少有几十种。

  来买书的人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全家总动员,父母或爷爷奶奶陪着孩子来买的,还有一部分是班里的几个同学一起来买的。

  在现场,记者随机做了个小调查,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辅材料的数量呈上升态势,拥有的普及面也越来越广。9月入读小学5年级的晶晶说,平时她包里,光数学课外材料就有两本,班级里几乎人人都有,有些同学还不止这几本。

  “熟能生巧,多做点,总不是件坏事。”2年级新生媛媛爸爸说。和媛媛爸爸持同样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

  不过,面对琳琅满目的教辅书,不少家长多少显得有点无奈。一位李姓家长徘徊在“小学英语”辅导书区域已整整半个多小时了。

  “我只能是根据孩子实际掌握情况来选择教辅材料。学得好的科目,就选择相对难一点的;学得不好的科目,就选择相对容易一点的。”李女士说,教辅书种类太多,家长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挑选起来非常困难,只能多花点时间。

  相形李女士,部分家长更为盲目。有的家长一看到书名冠以“某某名校试题”、“高效全优”等诱人名称,不管适用与否,就买了下来;有的家长跟风走,看到别人买什么就买什么;也有家长看着这么多的教辅书,不知从何下手。

  “想不到,买教辅书对我来说,成了一门技术活。”一学生家长崔先生说。

  建议

  不提倡盲目“进补”

  正视孩子能力量体裁衣

  对于让家长孩子眼花缭乱的教辅书,老师是怎么看的呢?普遍观点是:不提倡盲目“进补”。

  “盲目‘进补’,反受其害。”海曙区科学名师、十五中学教务主任钟意定说。

  上周,和所有家长一样,钟老师和女儿一起去买教辅材料。选到一本数学教辅,钟老师觉得不错,女儿拒绝,表示学校练习已足够了。

  “最终我没有强迫她,按其意愿买了一本科学就‘打道回府’了。”钟老师说,如果强迫,到时孩子一拿起这本教辅书就会想起家长“强迫她购买”的过程,激起她的逆反心理,书的利用率便可想而知。

  对此,语文老师吴凤更是深有感触,“教辅书中,使用最不得力的怕就是语文了。”

  语文的“语”,左边是“言”右边是“吾”,在吴老师心中,语文更是一种“悟”文,需要孩子不断用心去“悟”。

  “语文的教辅最泛,也最广。但只要用心了,任何一本优秀的课外阅读,都可有所‘悟’。”吴老师说,现在不少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一味要求孩子去买那些“看了能提高写作的书”,这样孩子是写不好作文的。

  “由写作、阅读、文言文等构成的语文是个整体,无法割裂,更不能急功近利。”吴老师说,语文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科,为此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语感意识。语文不是快餐和速食,不会一吃下去就饱了,语感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

  “鲁迅就说过,阅读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集过不同种类的花,才能酿出好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我支持孩子读各种类别的书,同时放下功利心,去享受它们。”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儿子身上,吴老师更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前些天,儿子对我说,诸葛亮的《诫子书》,他全会背了。”吴老师起初半信半疑,结果,孩子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且文中断句无一错处。“我一了解,原来前段时间,儿子一直在临摹《诫子书》。”

  和语文一样,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老师朱敏花认为,要学好英语,自学能力很重要。

  “从某种程度而言,外语学习不是老师讲会的,是自己学会的、练会的。”朱老师建议,选择英语教辅书,最好是选择高质量、同步性好的。

  “教辅书不宜多而在于精。”市骨干教师、十五中数学老师章民则说,好的教辅材料,一本足矣。

  何谓好?章老师说,应与孩子的水平匹配,量体裁衣。尤其是家长在帮孩子选择时,一定要正视孩子的能力。

  许多家长都喜欢亲自为孩子挑选教辅书,以为凭自己的过往经验,可以搞掂教辅书。但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有时并不管用。

  “家长最好带孩子一起去选购,看看他的需求是什么。家长觉得好的,不一定好。”钟意定老师认为,家长在购买教辅书时,有几点要注意:

  一是不能被书面设计所迷惑,看清出版社和编者。

  二是要看清教材的版本。比如,初中科学这一科目,浙江省有两个版本,宁波大市范围采用的是“华师大”版。“虽然最终殊途同归,但章节编排不一样,知识点侧重也略有不同。”钟老师说,只有当新课程上完了,家长学生在选购时,可以不考虑版本事宜,但也要确认书是否合适。

  三是看编排情况,排版、字体大小、行距、纸张颜色都会直接影响教辅的利用率。

  “还要看看答案,好的教辅材料不仅有答案解释、错因分析,还有思维点拨,有助于孩子自学。”章老师说。

  教辅书的使用是一大技巧。有的学生只草草做了前面十几页就弃之不顾了,有的家长硬逼着孩子完成教辅书中的练习,而事实上,教辅书是不一定要做完的。章民老师认为,学生做教辅书要学会选题做,既要举一反三,又不陷入题海战术。做题要做到位,不能答案对了就万事大吉,要善于总结、提炼、反思,甚至建立自己的“好题本”。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