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镇海
镇海百名老人配上家庭医生
每人拥有健康管理计划,享受个性化服务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9-05 08:03:37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医改在基层

  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接近尾声,傍晚正是上班族归心似箭的时候。但对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白龙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社区医生庄建东来说,新一轮的走访开始了。自从转型为家庭医生以来,几乎每隔两天,下午4点至7点间,他都要挨家挨户地走访。昨天下午,记者也跟随着他,敲开了一户户居民的家门。

  临出发前,庄建东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今天不回家吃饭了,不用等我了。”他说,每次走访结束回到家里,都接近晚上8点了,妻子会把饭菜再给他热一热。

  庄建东负责的白龙社区共有1550名居民,其中部分为离休干部、80岁以上老人或慢性病人。庄建东近期的任务,就是走访这些居民,把《离休干部、高龄高危人群医疗保健服务协议》解释给他们听。他高兴地告诉记者,22名80岁以上老人中,已经有16名欣然签下了协议,“这是大家理解、认可我们的工作。”

  老阿姨把他当成大侄子

  65岁的顾美善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走路不方便。一看到庄建东,顾阿姨一脸喜色,拉着他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顾阿姨和老伴一起住在白龙社区的一栋小居室里,孩子们都在城里上班,平时比较忙,十天半月都未必能回来探望老两口一次。反而是庄建东,隔三岔五就打来电话嘘寒问暖。时间久了,顾阿姨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大侄子,几天没接到庄建东的电话,心里还会有些惦记呢。

  每个月,庄建东都会定期上门来给老人量量血压,把数据输进随身携带的电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居民都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里面的信息愈丰富,临床上就能给医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记者看到,在顾阿姨的电子健康档案里,不仅有她的基本资料、家庭档案、健康信息、医疗服务记录和疾病防治注意事项,还有行为习惯记录、中医信息和总体的健康评估,就像是一份量身定制的健康手册。

  在完成例行的检查后,庄建东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小册子交到顾阿姨手中,叮嘱她要好好看一看,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打电话给他,“我电话24小时开着的。”

  高龄老人的贴身医生

  从顾阿姨家出来,庄建东又来到同一栋楼的吴立蛟老人家(如图)。吴老伯已经83岁高龄了,可能是早年在海军服役的关系,老人家鹤发童颜,身体也颇为硬朗。老伴王翠菊比他小一岁,身体也不错。“可毕竟上了年纪,我们还是要多关注一点。”庄建东私下与记者说。

  今天,他是来和老两口签订《离休干部、高龄高危人群医疗保健服务协议》的。庄建东逐条向老人解说协议,协议中的服务内容包括实施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涵盖饮食、运动、睡眠、心理调控、健康指导、合理用药等,随时提供健康咨询及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控制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

  当听到协议中有一条“80岁以上老年人一年6次医疗随访,提供健康跟踪服务”时,吴老伯笑着打断了他:“你现在可不止一年6次呢。”

  自从转型为家庭医生以来,加上之前多年在社区服务的经历,庄建东等社区医生和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关心这些老人就像关心自己家里的长辈,就像贴身医生一样。

  百余名老人成为签约服务对象

  记者从镇海区卫生局了解到,目前,招宝山街道白龙社区和骆驼街道沙河社区成为社区医生“签约式”服务的首批试点社区,百余名老人成为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对象,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在沙河社区,一家敬老院的数十名老人集体成为签约服务对象。

  区卫生局医政科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有着不同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开展分类管理、分级服务和分需指导。此次试点推出的“签约式”服务则是针对最需关注的一些人群。从社区里的责任医生转变为每个家庭的专属医生,无疑要求社区医务人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保障持续、有效、可及的个性化服务。为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医生像庄建东一样,开始了不辞辛劳的奔走。

  宁波晚报记者童程红/文张柯/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镇海百名老人配上家庭医生

每人拥有健康管理计划,享受个性化服务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9-05 08:03:37

  一整天繁忙的工作接近尾声,傍晚正是上班族归心似箭的时候。但对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白龙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社区医生庄建东来说,新一轮的走访开始了。自从转型为家庭医生以来,几乎每隔两天,下午4点至7点间,他都要挨家挨户地走访。昨天下午,记者也跟随着他,敲开了一户户居民的家门。

  临出发前,庄建东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今天不回家吃饭了,不用等我了。”他说,每次走访结束回到家里,都接近晚上8点了,妻子会把饭菜再给他热一热。

  庄建东负责的白龙社区共有1550名居民,其中部分为离休干部、80岁以上老人或慢性病人。庄建东近期的任务,就是走访这些居民,把《离休干部、高龄高危人群医疗保健服务协议》解释给他们听。他高兴地告诉记者,22名80岁以上老人中,已经有16名欣然签下了协议,“这是大家理解、认可我们的工作。”

  老阿姨把他当成大侄子

  65岁的顾美善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走路不方便。一看到庄建东,顾阿姨一脸喜色,拉着他的手连声道谢。

  原来,顾阿姨和老伴一起住在白龙社区的一栋小居室里,孩子们都在城里上班,平时比较忙,十天半月都未必能回来探望老两口一次。反而是庄建东,隔三岔五就打来电话嘘寒问暖。时间久了,顾阿姨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大侄子,几天没接到庄建东的电话,心里还会有些惦记呢。

  每个月,庄建东都会定期上门来给老人量量血压,把数据输进随身携带的电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居民都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里面的信息愈丰富,临床上就能给医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记者看到,在顾阿姨的电子健康档案里,不仅有她的基本资料、家庭档案、健康信息、医疗服务记录和疾病防治注意事项,还有行为习惯记录、中医信息和总体的健康评估,就像是一份量身定制的健康手册。

  在完成例行的检查后,庄建东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小册子交到顾阿姨手中,叮嘱她要好好看一看,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打电话给他,“我电话24小时开着的。”

  高龄老人的贴身医生

  从顾阿姨家出来,庄建东又来到同一栋楼的吴立蛟老人家(如图)。吴老伯已经83岁高龄了,可能是早年在海军服役的关系,老人家鹤发童颜,身体也颇为硬朗。老伴王翠菊比他小一岁,身体也不错。“可毕竟上了年纪,我们还是要多关注一点。”庄建东私下与记者说。

  今天,他是来和老两口签订《离休干部、高龄高危人群医疗保健服务协议》的。庄建东逐条向老人解说协议,协议中的服务内容包括实施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涵盖饮食、运动、睡眠、心理调控、健康指导、合理用药等,随时提供健康咨询及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控制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

  当听到协议中有一条“80岁以上老年人一年6次医疗随访,提供健康跟踪服务”时,吴老伯笑着打断了他:“你现在可不止一年6次呢。”

  自从转型为家庭医生以来,加上之前多年在社区服务的经历,庄建东等社区医生和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关心这些老人就像关心自己家里的长辈,就像贴身医生一样。

  百余名老人成为签约服务对象

  记者从镇海区卫生局了解到,目前,招宝山街道白龙社区和骆驼街道沙河社区成为社区医生“签约式”服务的首批试点社区,百余名老人成为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对象,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在沙河社区,一家敬老院的数十名老人集体成为签约服务对象。

  区卫生局医政科一名工作人员透露,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人群有着不同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开展分类管理、分级服务和分需指导。此次试点推出的“签约式”服务则是针对最需关注的一些人群。从社区里的责任医生转变为每个家庭的专属医生,无疑要求社区医务人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保障持续、有效、可及的个性化服务。为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医生像庄建东一样,开始了不辞辛劳的奔走。

  宁波晚报记者童程红/文张柯/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