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奉化
湖头渡成了一座“不夜城”
稿源: 奉化日报   2011-09-05 10:21:34报料热线:81850000

夜间的船厂工人生活区

  ■记者 胡启敏 胡亚佩 通讯员 李贤君 王 亮

  松岙镇湖头渡村位于奉化市最东边,由大湾、长沙湾、五户头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45户人家,345人。省内最大的造船基地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俗称浙江船厂)在此落户。近年来,一支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人建设大军汇集于此,使原本偏僻的小村子发生蜕变,成了一座“不夜城”。9月1日,记者来到湖头渡村采访,零距离感受这里的变化。

  下午5点半,太阳已经落山,工人们陆续走出浙江船厂,此时的湖头渡才开始热闹起来,车辆往来不断,各式小摊挤满路边,吆喝声迭起。村党支部书记朱本军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东海盐田,鲜有人来。2004年以后,随着船厂的发展,工人的涌入,购物、娱乐、银行、邮递等设施陆续建起,湖头渡也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在船厂对面的杂货铺,记者和来自安徽的店主王司哥聊了起来。她告诉记者,工人们白天上班,晚上出来消费、乘凉,一些年轻工人出来打篮球、上网、去KTV唱歌,每天夜间12点仍十分热闹。除了船厂的工人,村民们晚上吃完饭也出来散散步、跳跳舞、健健身。

  在王司哥店里,记者遇到了前来买烧酒的船厂工人吴春昌。他从兜里掏出一元钱,买了2两烧酒,一口喝完。老吴说:“干了一天活儿,喝口酒很解乏。”老吴来自湖南凤凰县,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他住处吃饭,记者陪他到村里的农贸市场买菜。

  市场就在船厂旁边,老吴领着记者转了一圈,只见菜的品种很丰富,辣椒、豆角、猪肉、冷菜一应俱全。老吴边挑菜边告诉记者,他爱吃辣椒,虽然这几年菜价涨得快,辣椒已经3元一斤,但他每餐都少不了。

  船厂为老吴提供了免费宿舍,但不能做饭。为节省开支,老吴就和老乡租了湖头渡村一间旧厂房,6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被隔成3间,住着8个人,租金是每人每月50元。虽然挤了点,但不要水电费,老吴觉着还划算。

  像老吴这样租房住的工人不少。朱本军告诉记者,为满足船厂工人住房需求,湖头渡村145户村民家家都把闲置的房间租出去了,每平方米可租到10元,房租成了村民一笔固定的收入。同时,船厂每年增加的工人还带动了当地商贸业的发展。“目前湖头渡有宾馆10多家,饭店30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铺百余家。服装、水果、烧烤等各类摊点也有百余个。”朱本军说,到今年底沿海中线通车后,这里到市区、到宁波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客人肯定还会随之增多。

  外来人口多了,村里治安和环境是否会受到影响?村支委卓海平说:“因为船厂的存在,湖头渡汇集了万余名五湖四海的人,还有来自荷兰、挪威、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造船技术人员和服务商。来来往往的人很杂,但7年来,湖头渡从未发生一起重大治安案件和出村上访事件,治安状况相当好。”卓海平介绍,为了搞好环境卫生,村里配了4名保洁员,其中2人专门清扫从湖头岭到船厂第一生活区这段2公里的夜间热闹地段,这几年村里单卫生费开支就要3万多元。外来人口多,入学、开店需村里出证明,村干部要做的服务事项也特别多。但对本村的带动作用也很大,现在连80多岁的老太太也会讲几句普通话,村里大部分劳力在船厂上班,村民收入还不错,全村已有30多辆私家车。

  晚上11点,记者回住处时,湖头渡依然华灯璀璨。第二天早上6点半,湖头渡早已是一片繁忙,路上来往的车流掀起尘土,奔往船厂的工人大军、早点摊摊贩、沿海中线施工工人在滚滚尘土里汇集,在这片建设的热土上,迎接奉化第一缕朝阳的升起。

  记 者 感 言

  采访湖头渡村,让记者感受到了这片正在建设中的沃土的热闹,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在湖头渡生活、生产,不同文化、不同习俗在这里交织,形成了湖头渡独特的夜文化。在促进当地商贸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湖头渡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湖头渡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还较薄弱,每年只靠2家农贸市场20余万元的收入。村干部们最大的心愿是:建设好新农村,为村民多办几件实事,比如在湖头渡办起“夜排档”,让周边的人来尝尝新鲜的小海鲜,使湖头渡成为闻名遐尔的“不夜城”,成为奉化的一个品牌。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湖头渡成了一座“不夜城”

稿源: 奉化日报 2011-09-05 10:21:34

夜间的船厂工人生活区

  ■记者 胡启敏 胡亚佩 通讯员 李贤君 王 亮

  松岙镇湖头渡村位于奉化市最东边,由大湾、长沙湾、五户头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45户人家,345人。省内最大的造船基地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俗称浙江船厂)在此落户。近年来,一支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人建设大军汇集于此,使原本偏僻的小村子发生蜕变,成了一座“不夜城”。9月1日,记者来到湖头渡村采访,零距离感受这里的变化。

  下午5点半,太阳已经落山,工人们陆续走出浙江船厂,此时的湖头渡才开始热闹起来,车辆往来不断,各式小摊挤满路边,吆喝声迭起。村党支部书记朱本军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东海盐田,鲜有人来。2004年以后,随着船厂的发展,工人的涌入,购物、娱乐、银行、邮递等设施陆续建起,湖头渡也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在船厂对面的杂货铺,记者和来自安徽的店主王司哥聊了起来。她告诉记者,工人们白天上班,晚上出来消费、乘凉,一些年轻工人出来打篮球、上网、去KTV唱歌,每天夜间12点仍十分热闹。除了船厂的工人,村民们晚上吃完饭也出来散散步、跳跳舞、健健身。

  在王司哥店里,记者遇到了前来买烧酒的船厂工人吴春昌。他从兜里掏出一元钱,买了2两烧酒,一口喝完。老吴说:“干了一天活儿,喝口酒很解乏。”老吴来自湖南凤凰县,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他住处吃饭,记者陪他到村里的农贸市场买菜。

  市场就在船厂旁边,老吴领着记者转了一圈,只见菜的品种很丰富,辣椒、豆角、猪肉、冷菜一应俱全。老吴边挑菜边告诉记者,他爱吃辣椒,虽然这几年菜价涨得快,辣椒已经3元一斤,但他每餐都少不了。

  船厂为老吴提供了免费宿舍,但不能做饭。为节省开支,老吴就和老乡租了湖头渡村一间旧厂房,6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被隔成3间,住着8个人,租金是每人每月50元。虽然挤了点,但不要水电费,老吴觉着还划算。

  像老吴这样租房住的工人不少。朱本军告诉记者,为满足船厂工人住房需求,湖头渡村145户村民家家都把闲置的房间租出去了,每平方米可租到10元,房租成了村民一笔固定的收入。同时,船厂每年增加的工人还带动了当地商贸业的发展。“目前湖头渡有宾馆10多家,饭店30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铺百余家。服装、水果、烧烤等各类摊点也有百余个。”朱本军说,到今年底沿海中线通车后,这里到市区、到宁波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客人肯定还会随之增多。

  外来人口多了,村里治安和环境是否会受到影响?村支委卓海平说:“因为船厂的存在,湖头渡汇集了万余名五湖四海的人,还有来自荷兰、挪威、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造船技术人员和服务商。来来往往的人很杂,但7年来,湖头渡从未发生一起重大治安案件和出村上访事件,治安状况相当好。”卓海平介绍,为了搞好环境卫生,村里配了4名保洁员,其中2人专门清扫从湖头岭到船厂第一生活区这段2公里的夜间热闹地段,这几年村里单卫生费开支就要3万多元。外来人口多,入学、开店需村里出证明,村干部要做的服务事项也特别多。但对本村的带动作用也很大,现在连80多岁的老太太也会讲几句普通话,村里大部分劳力在船厂上班,村民收入还不错,全村已有30多辆私家车。

  晚上11点,记者回住处时,湖头渡依然华灯璀璨。第二天早上6点半,湖头渡早已是一片繁忙,路上来往的车流掀起尘土,奔往船厂的工人大军、早点摊摊贩、沿海中线施工工人在滚滚尘土里汇集,在这片建设的热土上,迎接奉化第一缕朝阳的升起。

  记 者 感 言

  采访湖头渡村,让记者感受到了这片正在建设中的沃土的热闹,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在湖头渡生活、生产,不同文化、不同习俗在这里交织,形成了湖头渡独特的夜文化。在促进当地商贸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湖头渡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湖头渡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还较薄弱,每年只靠2家农贸市场20余万元的收入。村干部们最大的心愿是:建设好新农村,为村民多办几件实事,比如在湖头渡办起“夜排档”,让周边的人来尝尝新鲜的小海鲜,使湖头渡成为闻名遐尔的“不夜城”,成为奉化的一个品牌。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