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中秋慈孝行 游子回家有温暖,有内疚,有感触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09-12 06:51:54报料热线:81850000

  专家称中秋节需改变有形式缺内容现状

  9月12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民俗学家表示,作为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蕴藏着中国人朴素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中秋节能传承至今的根本所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介绍,中秋节又名“团圆节”,由于中秋节恰逢秋收季节,所以,在古代,中秋节这天要全家团聚,共同庆祝。在圆月下,人们举行祭月、拜月、赏月、娱月等活动,以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家业兴旺。“这些习俗虽然最初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却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对幸福生活的无限追求。所谓‘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这是人们过中秋节最期盼的。”曹保明说。

  曹保明认为,如今,中秋节已成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为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回归提供了良好载体,然而,中秋节却依然少些传统味,依然存在有形式缺内容的问题,让过节成了过场。他说:“中秋节不能是个单纯的假期,或是商家的‘促销节’、‘月饼节’,还应多举办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多弘扬中秋节的亲情内涵,让中秋节永传中国情。”

  【中秋的由来】

  中秋节源于

  古人对月的崇拜

  又到一年月圆时。民俗专家介绍,中秋节历史悠久,它最初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介绍,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先民对月的崇拜。他说,中国是古老的农耕大国,中秋节正是农耕文化的体现。“古时候,人们日耕夜作完全依靠日月判定时间,后来还根据月亮的圆缺制定历法。早在周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而祭月时分恰逢收获的秋季,久而久之,中秋节就成为人们庆祝丰收、团圆的重要节日。”

  古人为何选在八月十五日月圆之时庆祝中秋节?曹保明介绍,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圆满”情节有关。“中国人自古崇尚以和为贵,圆形,被视为最和谐、完满的象征,而八月十五这天,正是古人认为一年当中月亮最圆的时候。此时不仅月亮圆了,庄稼也丰收了,一家老小要团坐圆桌加以庆祝。大家一起吃圆形的月饼,以及葡萄、西瓜等圆形水果,可谓万事圆满,和气满堂。而这种团圆的幸福正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他说。

  【月饼的由来】

  小饼如嚼月,

  月饼是月神的祭品

  古往今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欢聚喜庆的象征,是中秋节必食之品。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古往今来,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节吃月饼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于民族拜月的仪式。相传中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人们以月饼、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月神“享用”祭品之后,人们再分切月饼,按照长幼顺序分食,据说可以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只是这时的月饼还不叫月饼。”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宋代时,有关“月饼”的记载开始多起来。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此外,“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也是在宋代,但这时月饼仍未普及。到了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

  【中秋风俗知多少】

  除了吃月饼 求爱祈子也是风俗

  除了吃月饼赏圆月,我国民间还有求爱和祈子等趣味习俗。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表示,旧时,中秋节,圆月当空,月下正是少男少女们踏歌觅偶的好时光,因此,中秋节是人们追求爱情的节日。到近代,这类古俗仍有所保留,富于情趣。

  在我国福建一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人接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在交还手帕时,若“嫦娥”喜欢,则可交友往来,情投意合者便可喜结良缘。

  在台湾中秋之夜,流传着一种有趣的“偷菜求郎”习俗。中秋之夜,姑娘们踏着月光,往别人家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摘到后便预示其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民间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的谚语。

  由于月亮属于阴性,主生育,因此,中秋节还流行“祈子”的习俗。“这是古代生育崇拜的体现,而求子之俗各地不同。”王来华说。

  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因此,在南方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育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除以上习俗外,我国民间还有吃田螺、吃芋头、食藕合子、饮桂花酒、玩兔儿爷、燃灯、猜谜、祭天、祭祖等趣味习俗。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中秋习俗,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可笑,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这些习俗无不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图文均据新华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中秋慈孝行 游子回家有温暖,有内疚,有感触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09-12 06:51:54

  专家称中秋节需改变有形式缺内容现状

  9月12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民俗学家表示,作为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蕴藏着中国人朴素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中秋节能传承至今的根本所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介绍,中秋节又名“团圆节”,由于中秋节恰逢秋收季节,所以,在古代,中秋节这天要全家团聚,共同庆祝。在圆月下,人们举行祭月、拜月、赏月、娱月等活动,以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家业兴旺。“这些习俗虽然最初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却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对幸福生活的无限追求。所谓‘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这是人们过中秋节最期盼的。”曹保明说。

  曹保明认为,如今,中秋节已成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为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回归提供了良好载体,然而,中秋节却依然少些传统味,依然存在有形式缺内容的问题,让过节成了过场。他说:“中秋节不能是个单纯的假期,或是商家的‘促销节’、‘月饼节’,还应多举办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多弘扬中秋节的亲情内涵,让中秋节永传中国情。”

  【中秋的由来】

  中秋节源于

  古人对月的崇拜

  又到一年月圆时。民俗专家介绍,中秋节历史悠久,它最初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介绍,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先民对月的崇拜。他说,中国是古老的农耕大国,中秋节正是农耕文化的体现。“古时候,人们日耕夜作完全依靠日月判定时间,后来还根据月亮的圆缺制定历法。早在周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而祭月时分恰逢收获的秋季,久而久之,中秋节就成为人们庆祝丰收、团圆的重要节日。”

  古人为何选在八月十五日月圆之时庆祝中秋节?曹保明介绍,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圆满”情节有关。“中国人自古崇尚以和为贵,圆形,被视为最和谐、完满的象征,而八月十五这天,正是古人认为一年当中月亮最圆的时候。此时不仅月亮圆了,庄稼也丰收了,一家老小要团坐圆桌加以庆祝。大家一起吃圆形的月饼,以及葡萄、西瓜等圆形水果,可谓万事圆满,和气满堂。而这种团圆的幸福正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他说。

  【月饼的由来】

  小饼如嚼月,

  月饼是月神的祭品

  古往今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欢聚喜庆的象征,是中秋节必食之品。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古往今来,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节吃月饼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于民族拜月的仪式。相传中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人们以月饼、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月神“享用”祭品之后,人们再分切月饼,按照长幼顺序分食,据说可以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只是这时的月饼还不叫月饼。”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宋代时,有关“月饼”的记载开始多起来。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此外,“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也是在宋代,但这时月饼仍未普及。到了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

  【中秋风俗知多少】

  除了吃月饼 求爱祈子也是风俗

  除了吃月饼赏圆月,我国民间还有求爱和祈子等趣味习俗。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表示,旧时,中秋节,圆月当空,月下正是少男少女们踏歌觅偶的好时光,因此,中秋节是人们追求爱情的节日。到近代,这类古俗仍有所保留,富于情趣。

  在我国福建一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人接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在交还手帕时,若“嫦娥”喜欢,则可交友往来,情投意合者便可喜结良缘。

  在台湾中秋之夜,流传着一种有趣的“偷菜求郎”习俗。中秋之夜,姑娘们踏着月光,往别人家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摘到后便预示其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民间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的谚语。

  由于月亮属于阴性,主生育,因此,中秋节还流行“祈子”的习俗。“这是古代生育崇拜的体现,而求子之俗各地不同。”王来华说。

  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因此,在南方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育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除以上习俗外,我国民间还有吃田螺、吃芋头、食藕合子、饮桂花酒、玩兔儿爷、燃灯、猜谜、祭天、祭祖等趣味习俗。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中秋习俗,虽然在今天看来有些可笑,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这些习俗无不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图文均据新华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