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月是故乡明 两岸“石浦人”昨晚共赏明月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9-13 07:02:10报料热线:81850000

  在象山县,有个石浦;在海峡对岸的台东县,有个小石浦。9月12日,来自台湾台东县小石浦村的113名台胞,选择了在象山石浦欢度中秋佳节。白天,他们走亲访友,参观石浦老街;晚上,又欢聚一堂,与象山渔民在石浦中国渔村举行两地中秋联谊晚会。

  回到石浦就是“回家”

  这113名台胞于9月5日抵达石浦,对于他们来说,回到石浦就是“回家”。

  “我们这次来的人中,约2/3都有亲戚在石浦这边。”台东县代表团领队柯受雄告诉记者,许多家庭都是全家出动。像他自己一大家族就来了10多人,包括母亲、叔叔家、大哥家、姐姐家、三嫂、堂妹夫等。

  柯受雄表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400多人的小石浦村现已发展成为1500余人的大村,但许多村民依旧说着石浦方言,延续着石浦的乡风民俗。据了解,由于两地同祖同宗、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象山石浦与台东小石浦共同的妈祖信仰“如意娘娘”,还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月6日上午,海峡两岸渔民先是在象山石浦镇东门岛海神庙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如意娘娘”回归仪式。据石浦当地传说,“如意娘娘”是“妈祖娘娘”的妹妹。这次,小石浦村村民把上世纪50年代迁居台东的“如意娘娘”“真身”请回石浦东门渔村,并且永久供奉在两地渔民共建的海神庙里,两岸“娘娘”将永不分离,共同庇佑两地渔民。

  9月10日和11日,在石浦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台胞们还参观了渔山岛。

  “回家”的感觉真好

  柯受雄今年51岁。1989年时,他受父母之托,只身来到石浦看望亲戚朋友。1993年,他到广东东莞办厂,8年前又来到镇海办厂,所以这几年基本上每年中秋都在石浦度过,“每次回家,都被家乡人的热情感动着,被家乡的发展变化高兴着。”

  柯受雄回忆说,自己从小只是听父母说起过石浦,也从没想过会回到家乡。1989年那一次,他带了3大包衣服和吃的东西,一个人先从上海坐船到宁波。再坐了大半天的出租车,才一路颠簸到达石浦。原石浦台胞接待站门口,亲戚们早已等候在那里。“我听到有人用石浦话在叫‘台湾人、台湾人’,那一刻我感觉眼前的情景既陌生又熟悉。”

  “变化最大的是石浦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柯受雄深有感触地说,20多年前,他父母第一次回家乡时,给亲友们带来的是一把金戒指和一撂装美元的红包。现在,给钱亲戚都不收了,还反过来给他们买礼物,并争相请他们去吃饭。昨天中午,柯受雄的堂哥柯国安就请台湾来的一大家族,加上当地自己这边的亲友,在石浦一家大酒店摆了整整4桌。

  柯受雄表示,这几天他们住宿的台胞宾馆门口,每天一大早就有当地的亲友,来争着请台胞去吃饭。一次,有位婶婶看弟弟请动了客人吃中饭,自己晚饭却没请动,觉得没面子,还当场哭了呢。

  最难忘是中秋联谊晚会

  两岸喜团圆,月是故乡明。昨天晚上,随着婉转悠扬的晚会序曲《月圆的时候你来》缓缓响起,第十四届中国开渔节象山—台东中秋联谊会演出正式开始。

  “今年是第二届,第一届是2008年9月14日。”柯受雄告诉记者,中秋佳节本来就是团圆的日子,两岸同胞能在这一天欢聚一堂,意义非凡。而且对很多老年人来讲,这样的聚会今后还有没有机会参加很难说。

  柯受雄举例说,他父亲在家乡2008年参加了中秋联谊晚会后,回台湾后常和村民念叨和回忆在石浦的幸福时光,说能再多参加两三年就心满意足了。不料,去年想来时,却病倒走了。

  对此,石浦台胞接待站站长许卫君也是深有体会,“1987年第一批台胞回乡探亲时就是我接待的,当时柯受雄的父亲也在。记得那批共23人,到今年只剩下3张老面孔了。”

  “随着老一辈人的先后离去,我们的最大任务就是争取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柯受雄最后说。

  宁波晚报记者 王霞开 通讯员 丁华 陈光曙 文/摄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月是故乡明 两岸“石浦人”昨晚共赏明月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9-13 07:02:10

  在象山县,有个石浦;在海峡对岸的台东县,有个小石浦。9月12日,来自台湾台东县小石浦村的113名台胞,选择了在象山石浦欢度中秋佳节。白天,他们走亲访友,参观石浦老街;晚上,又欢聚一堂,与象山渔民在石浦中国渔村举行两地中秋联谊晚会。

  回到石浦就是“回家”

  这113名台胞于9月5日抵达石浦,对于他们来说,回到石浦就是“回家”。

  “我们这次来的人中,约2/3都有亲戚在石浦这边。”台东县代表团领队柯受雄告诉记者,许多家庭都是全家出动。像他自己一大家族就来了10多人,包括母亲、叔叔家、大哥家、姐姐家、三嫂、堂妹夫等。

  柯受雄表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400多人的小石浦村现已发展成为1500余人的大村,但许多村民依旧说着石浦方言,延续着石浦的乡风民俗。据了解,由于两地同祖同宗、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象山石浦与台东小石浦共同的妈祖信仰“如意娘娘”,还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月6日上午,海峡两岸渔民先是在象山石浦镇东门岛海神庙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如意娘娘”回归仪式。据石浦当地传说,“如意娘娘”是“妈祖娘娘”的妹妹。这次,小石浦村村民把上世纪50年代迁居台东的“如意娘娘”“真身”请回石浦东门渔村,并且永久供奉在两地渔民共建的海神庙里,两岸“娘娘”将永不分离,共同庇佑两地渔民。

  9月10日和11日,在石浦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台胞们还参观了渔山岛。

  “回家”的感觉真好

  柯受雄今年51岁。1989年时,他受父母之托,只身来到石浦看望亲戚朋友。1993年,他到广东东莞办厂,8年前又来到镇海办厂,所以这几年基本上每年中秋都在石浦度过,“每次回家,都被家乡人的热情感动着,被家乡的发展变化高兴着。”

  柯受雄回忆说,自己从小只是听父母说起过石浦,也从没想过会回到家乡。1989年那一次,他带了3大包衣服和吃的东西,一个人先从上海坐船到宁波。再坐了大半天的出租车,才一路颠簸到达石浦。原石浦台胞接待站门口,亲戚们早已等候在那里。“我听到有人用石浦话在叫‘台湾人、台湾人’,那一刻我感觉眼前的情景既陌生又熟悉。”

  “变化最大的是石浦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柯受雄深有感触地说,20多年前,他父母第一次回家乡时,给亲友们带来的是一把金戒指和一撂装美元的红包。现在,给钱亲戚都不收了,还反过来给他们买礼物,并争相请他们去吃饭。昨天中午,柯受雄的堂哥柯国安就请台湾来的一大家族,加上当地自己这边的亲友,在石浦一家大酒店摆了整整4桌。

  柯受雄表示,这几天他们住宿的台胞宾馆门口,每天一大早就有当地的亲友,来争着请台胞去吃饭。一次,有位婶婶看弟弟请动了客人吃中饭,自己晚饭却没请动,觉得没面子,还当场哭了呢。

  最难忘是中秋联谊晚会

  两岸喜团圆,月是故乡明。昨天晚上,随着婉转悠扬的晚会序曲《月圆的时候你来》缓缓响起,第十四届中国开渔节象山—台东中秋联谊会演出正式开始。

  “今年是第二届,第一届是2008年9月14日。”柯受雄告诉记者,中秋佳节本来就是团圆的日子,两岸同胞能在这一天欢聚一堂,意义非凡。而且对很多老年人来讲,这样的聚会今后还有没有机会参加很难说。

  柯受雄举例说,他父亲在家乡2008年参加了中秋联谊晚会后,回台湾后常和村民念叨和回忆在石浦的幸福时光,说能再多参加两三年就心满意足了。不料,去年想来时,却病倒走了。

  对此,石浦台胞接待站站长许卫君也是深有体会,“1987年第一批台胞回乡探亲时就是我接待的,当时柯受雄的父亲也在。记得那批共23人,到今年只剩下3张老面孔了。”

  “随着老一辈人的先后离去,我们的最大任务就是争取将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柯受雄最后说。

  宁波晚报记者 王霞开 通讯员 丁华 陈光曙 文/摄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