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中国第一渔村”探究竟
稿源: 奉化日报   2011-09-13 12:37:21报料热线:81850000

▲桐照渔民正在侍弄渔网(记者 王红雨)

  ■记者 徐华良 通讯员 王晓杰

  地处象山港畔的莼湖镇桐照村,2470户人家,7800本地人口,6000多外来人口,据称是全省第一大村。这里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外海捕捞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去年,该村举行盛大的“中国第一渔村”授牌仪式,轰动省内外。中秋节前夕,记者慕名去这个神奇的渔村一探究竟。

  涨潮时分海浪拍岸哗哗作响,海边的漂亮别墅一幢挨着一幢。码头边,齐刷刷停泊着一艘艘渔船,渔民们正在做开渔前的最后准备。这就是对桐照的最初印象。

  “桐照村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第一渔村并非空穴来风,一组数字就是最好注脚。”颇为自豪的村党总支书记林国锵娓娓道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村大力发展350马力、载重150吨以上的优质铁壳渔船。至今,已发展钢质渔船505艘,接鲜船22艘,有2000多村民从事外海捕捞。去年外海捕捞产值超10亿元,今年上半年,外海捕捞产值也已达4亿多元。

  随着大马力钢质渔船的骤增,渔船进港停靠比较困难,原有500吨级码头已不能适应外海捕捞业的需要,制约了海洋经济发展。2004年,投资3000万元,建造国家群众一级渔港,可停泊500多艘渔船,年吞吐量达15万吨。渔港的建成,为装卸渔货和物资补给提供了安全保障,为打造“中国第一渔村”迈出了坚实步伐。

  桐照村以生产黄鱼、鲈鱼、美国红鱼著称,“奉港牌”黄鱼和鲈鱼出口韩国。全村拥有规模冷冻企业16家,从单纯加工型向多样化经销型转变,为外海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说话间,桐照渔业发展的见证人、今年62岁的林国君心朝难平:从前,去东海渔场捕一趟鱼,起码要一个多月才能返回。卖了鱼,再去捕,就这样来来回回颇费时间。现在,捕上鱼,只要向接鲜船付每箱10元的运输费,就能运到桐照码头卸货了。但是,随着杀伤力大的灯光围网渔船的猛增和渔业资源的衰退,渔场里不但捕不到黄鱼、鲳鱼,连带鱼也越捕越少。这几年柴油价格涨得厉害,幸亏鱼价大幅提高和国家柴油补贴,否则渔民会自动放弃外海捕捞。因为在海上捕鱼特别辛苦,年轻人另谋职业,本村老大仅占10%。

  为打造“中国第一渔村”,桐照村一方面在暗暗使劲,发展远洋渔业,另一方面在凭借象山港得天独厚优势,鼓励渔民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旅游,让生活在喧闹都市里的游客来桐照垂钓和海上观光旅游,体验渔民生活。投资上千万元的“向阳海岸”,打出亲近绿色海洋特色牌,用上洋海鲜招待游客。每逢节假日,私家车排成长龙,年接待游客已达3万多人次。“海上人间”也成了游客的好去处。休闲渔业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大大提高了“中国第一渔村”的旅游地位。该村还开发海鲜食品,使渔货走进了超市,跨出了国门。

  记者感言

  豪爽、彪悍是渔民的特殊性格。几十年来,桐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换来了“中国第一渔村”的美誉。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外海捕捞成本的增加,倒逼着渔村渔民转产转业。如何“转”得漂亮?还希望海洋渔业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来及早谋划。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第一渔村”探究竟

稿源: 奉化日报 2011-09-13 12:37:21

▲桐照渔民正在侍弄渔网(记者 王红雨)

  ■记者 徐华良 通讯员 王晓杰

  地处象山港畔的莼湖镇桐照村,2470户人家,7800本地人口,6000多外来人口,据称是全省第一大村。这里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外海捕捞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去年,该村举行盛大的“中国第一渔村”授牌仪式,轰动省内外。中秋节前夕,记者慕名去这个神奇的渔村一探究竟。

  涨潮时分海浪拍岸哗哗作响,海边的漂亮别墅一幢挨着一幢。码头边,齐刷刷停泊着一艘艘渔船,渔民们正在做开渔前的最后准备。这就是对桐照的最初印象。

  “桐照村被中国渔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第一渔村并非空穴来风,一组数字就是最好注脚。”颇为自豪的村党总支书记林国锵娓娓道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村大力发展350马力、载重150吨以上的优质铁壳渔船。至今,已发展钢质渔船505艘,接鲜船22艘,有2000多村民从事外海捕捞。去年外海捕捞产值超10亿元,今年上半年,外海捕捞产值也已达4亿多元。

  随着大马力钢质渔船的骤增,渔船进港停靠比较困难,原有500吨级码头已不能适应外海捕捞业的需要,制约了海洋经济发展。2004年,投资3000万元,建造国家群众一级渔港,可停泊500多艘渔船,年吞吐量达15万吨。渔港的建成,为装卸渔货和物资补给提供了安全保障,为打造“中国第一渔村”迈出了坚实步伐。

  桐照村以生产黄鱼、鲈鱼、美国红鱼著称,“奉港牌”黄鱼和鲈鱼出口韩国。全村拥有规模冷冻企业16家,从单纯加工型向多样化经销型转变,为外海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说话间,桐照渔业发展的见证人、今年62岁的林国君心朝难平:从前,去东海渔场捕一趟鱼,起码要一个多月才能返回。卖了鱼,再去捕,就这样来来回回颇费时间。现在,捕上鱼,只要向接鲜船付每箱10元的运输费,就能运到桐照码头卸货了。但是,随着杀伤力大的灯光围网渔船的猛增和渔业资源的衰退,渔场里不但捕不到黄鱼、鲳鱼,连带鱼也越捕越少。这几年柴油价格涨得厉害,幸亏鱼价大幅提高和国家柴油补贴,否则渔民会自动放弃外海捕捞。因为在海上捕鱼特别辛苦,年轻人另谋职业,本村老大仅占10%。

  为打造“中国第一渔村”,桐照村一方面在暗暗使劲,发展远洋渔业,另一方面在凭借象山港得天独厚优势,鼓励渔民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旅游,让生活在喧闹都市里的游客来桐照垂钓和海上观光旅游,体验渔民生活。投资上千万元的“向阳海岸”,打出亲近绿色海洋特色牌,用上洋海鲜招待游客。每逢节假日,私家车排成长龙,年接待游客已达3万多人次。“海上人间”也成了游客的好去处。休闲渔业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大大提高了“中国第一渔村”的旅游地位。该村还开发海鲜食品,使渔货走进了超市,跨出了国门。

  记者感言

  豪爽、彪悍是渔民的特殊性格。几十年来,桐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换来了“中国第一渔村”的美誉。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外海捕捞成本的增加,倒逼着渔村渔民转产转业。如何“转”得漂亮?还希望海洋渔业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来及早谋划。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