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人屠呦呦获国际生物医学界大奖
她发明的抗疟疾药青蒿素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9-14 07:05:15报料热线:81850000

屠呦呦资料照片

青蒿

  81岁的宁波人屠呦呦,昨天在美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她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据悉,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拉斯克奖原设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三个奖项,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屠呦呦获得的是临床医学研究奖。此奖颁给她,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发现。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据悉,至今为止,拉斯克奖得主中已经有80人获诺贝尔奖,其中28人是在过去20年中获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视为“美国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诺贝尔奖“风向标”。

  越洋电话传来喜讯

  昨天一大早,记者接到一个美国朋友的越洋电话,电话那头,他激动地告诉记者:生物医学界的大奖拉斯克奖被宁波人捧得!随即,记者的朋友在QQ上转发来了一则刚刚刊登在拉斯克基金会官网上的新闻:美国时间9月12日早上,拉斯克基金会官网公布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奖的大陆科学家。

  为证实这个消息,记者马上登录中国科学网,此时,中国科学网已挂出了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奖的新闻。新闻描述:2011年拉斯克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1年度的拉斯克奖将于9月23日在纽约颁奖。据悉,拉斯克奖每项奖金为25万美元。

  鹿鸣之声响彻世界

  屠呦呦,宁波人,今年81岁,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这个名字听上去十分奇特的女科学家,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的发明者之一。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那时,屠呦呦自己也不曾想到,她的这些中西医相结合的学习背景,为她数年后发现青蒿素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株小草解决了世界难题

  青蒿素的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的抗疟疾药物研发“五二三”项目,我国在1967年5月23日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抗疟新药研发。

  1969年1月,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长,参加“五二三”项目。屠呦呦系统地整理了历代医籍,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在第二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的抗疟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为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古代多部中医药典都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屠呦呦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她从东晋葛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几句话中得到启发,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用的是青蒿鲜汁!“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她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第191号样品,屠呦呦在实验室里,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3月8日,“五二三”项目在南京召开工作会议,屠呦呦报告了实验结果,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此后,所有科研人员都把目光转向青蒿这株小草。传统中药青蒿有两个品种,一个学名为植物黄花蒿,是中国南方的叫法;一个叫植物青蒿,是北方的称呼。1973年,云南地区青蒿结晶物的抗疟功效得到证实后,“五二三”办公室决定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把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新药进行研发。可以说,屠呦呦对青蒿的研究和发现,是青蒿素得以诞生的关键因素。

  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成果先后斩获诸多大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1982年屠呦呦出席全国技术奖励大会,领取发明奖章和证书。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有遗憾也很欣慰

  从1977年开始,中国陆续通过论文向世界公布了青蒿素的整个发明过程和化学结构。那个时候,大家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因此失去了青蒿素的知识产权。此后,这项由中国人发明的重要医药成果传遍世界各地,被西方各国竞相仿制,并被抢先占领市场。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广为人知。但关于屠呦呦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却争议不断。这么多年,她曾几次被提名院士,但始终没有当选。但几十年后的今天,这项伟大的发明仍然造福着全球几亿人,并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和尊重,这也许是最让屠呦呦感到欣慰的。

  宁波晚报记者沈莉萍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人屠呦呦获国际生物医学界大奖

她发明的抗疟疾药青蒿素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9-14 07:05:15

屠呦呦资料照片

青蒿

  81岁的宁波人屠呦呦,昨天在美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她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据悉,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拉斯克奖原设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三个奖项,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屠呦呦获得的是临床医学研究奖。此奖颁给她,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发现。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据悉,至今为止,拉斯克奖得主中已经有80人获诺贝尔奖,其中28人是在过去20年中获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视为“美国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诺贝尔奖“风向标”。

  越洋电话传来喜讯

  昨天一大早,记者接到一个美国朋友的越洋电话,电话那头,他激动地告诉记者:生物医学界的大奖拉斯克奖被宁波人捧得!随即,记者的朋友在QQ上转发来了一则刚刚刊登在拉斯克基金会官网上的新闻:美国时间9月12日早上,拉斯克基金会官网公布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奖的大陆科学家。

  为证实这个消息,记者马上登录中国科学网,此时,中国科学网已挂出了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奖的新闻。新闻描述:2011年拉斯克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其中的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1年度的拉斯克奖将于9月23日在纽约颁奖。据悉,拉斯克奖每项奖金为25万美元。

  鹿鸣之声响彻世界

  屠呦呦,宁波人,今年81岁,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这个名字听上去十分奇特的女科学家,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的发明者之一。

  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那时,屠呦呦自己也不曾想到,她的这些中西医相结合的学习背景,为她数年后发现青蒿素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株小草解决了世界难题

  青蒿素的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的抗疟疾药物研发“五二三”项目,我国在1967年5月23日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抗疟新药研发。

  1969年1月,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长,参加“五二三”项目。屠呦呦系统地整理了历代医籍,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在第二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的抗疟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为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古代多部中医药典都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呢?屠呦呦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有一天,她从东晋葛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几句话中得到启发,为什么这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原来用的是青蒿鲜汁!“温度!这两者的差别是温度!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她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第191号样品,屠呦呦在实验室里,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3月8日,“五二三”项目在南京召开工作会议,屠呦呦报告了实验结果,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此后,所有科研人员都把目光转向青蒿这株小草。传统中药青蒿有两个品种,一个学名为植物黄花蒿,是中国南方的叫法;一个叫植物青蒿,是北方的称呼。1973年,云南地区青蒿结晶物的抗疟功效得到证实后,“五二三”办公室决定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把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新药进行研发。可以说,屠呦呦对青蒿的研究和发现,是青蒿素得以诞生的关键因素。

  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成果先后斩获诸多大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发明奖。1982年屠呦呦出席全国技术奖励大会,领取发明奖章和证书。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有遗憾也很欣慰

  从1977年开始,中国陆续通过论文向世界公布了青蒿素的整个发明过程和化学结构。那个时候,大家没有知识产权的意识,因此失去了青蒿素的知识产权。此后,这项由中国人发明的重要医药成果传遍世界各地,被西方各国竞相仿制,并被抢先占领市场。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广为人知。但关于屠呦呦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却争议不断。这么多年,她曾几次被提名院士,但始终没有当选。但几十年后的今天,这项伟大的发明仍然造福着全球几亿人,并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和尊重,这也许是最让屠呦呦感到欣慰的。

  宁波晚报记者沈莉萍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