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据市林业局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经过10年建设,我市已建成生态公益林326万亩,占到界定面积的80%以上。经测算,相比于3亿元的投入资金,其“产出”的生态效益价值扩大了200多倍,累计超过600亿元。
生态公益林在水源涵养、固土保肥、改良土壤、净化大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1年,我市展开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结束了森林生态效益无偿使用的历史。2003年,公益林区划界定完成后,正式启动公益林效益补助。随着建设的推进,由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及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组成的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开始成形。补助标准从最初时的每亩5元提高到20元,覆盖全市各县(市)区。
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江河源头、大型水库、森林公园、水土流失易发区等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为此,我市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程,公益林造林。全市共封山育林75.8万亩,抚育中的幼林84万亩,新发展公益林14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公益林质量。
统计显示,10年来,全市森林面积净增50.3万余亩,增幅8.4%,森林面积达到68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3.67个百分点,达到50.2%。活立木总蓄积净增225.2万立方米,增幅26%。森林结构进一步优化。阔叶林面积比重提高38个百分点,蓄积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
生态功能日益显著。全市森林静态储存二氧化碳2196万吨,年释放氧气300万吨,吸取二氧化碳400万吨,相当于97万吨标煤或782万升汽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碳汇功能十分巨大。全市森林年涵养水源45亿立方米,是2009年全市总用水量的两倍。
森林旅游发展迅猛。林区群众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森林旅游和农家乐。目前全市建有21个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旅游收入5.7亿元以上。经认定的市级以上农家乐单位108个,年接待游客900万人次,经济收入8亿元以上。
如今,穿行在生态公益林区,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大部分水系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控制,自然环境趋于恢复状态。随着森林景观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我市已先后建立起18个自然保护小区,保护面积200多平方公里。
宁波日报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杨文忠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