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阿杜在海拔4685米的海子山留影。
“间隔年”,是西方社会经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流行词,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宁波,已有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本期《天一关注》,介绍一名来甬工作不久的小伙阿杜的2011年间隔年旅程:106天狂奔22000多公里,途经60多个城市。截至昨日,在“人人网”上已引来上千点击率和关注。
网友发帖
106天狂奔22000多公里
网友“阿杜”:2011年2月18日到2011年6月6日,我完成了自己的间隔年,耗时106天,约22000公里。从绍兴出发抵达上海,飞重庆,游三峡,到宜昌、武汉、长沙、广州等,游泰国曼谷、清迈、素可泰、昌岛、柬埔寨吴哥、暹粒、越南西贡、美奈、芽庄、顺化、河内,入四川,游汉源、峨眉山,在成都写完硕士毕业论文,骑自行车经川藏线到拉萨,坐青藏铁路到北京,回大连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很多人问,为什么要走那么远。答案是:我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与好奇。在川藏高原上骑车,明白了什么叫意志;不想老了以后有遗憾;我想让照片提醒自己,世界很精彩。
网友留言
支持趁年轻去看看世界
网友“小婵”:一只背包+一颗向着远方的心,每个人都该拥有自己的间隔年。
网友“空气”:或许在100个出行愿望面前会有101个不能出行的理由。那些站出来改变它的人是勇敢的。
网友“答案”:如果条件允许,就不要考虑那么多,趁着年轻,出发,不然以后会后悔。在路上,在不停地游走中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对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有帮助。
反对人生不是从花钱开始
网友“最爱牡丹”:听说《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嗤之以鼻。年轻人在外面打零工兼流浪,父母同意吗,生活费能自己全额承担吗?花父母的钱去流浪,丢面子。你的人生应该从赚钱开始,而不是从花钱开始。
网友“gene23”:现在的人是幸福,还没进入社会,就能游玩。这样游玩下来的费用,需要以后你进入社会打拼多少年的收入来偿还呢?
网上调查
31.4%的网友愿意尝试间隔年
“间隔年”在生活中具有多大可行性?想要从固定的学习或工作模式中跳出来,必须考虑哪些条件?商报联合中国宁波网天一论坛做了一个有关“间隔年”的调查,1721名网友关注此帖,65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36%的受调查者知道“间隔年”并理解其含义;73%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调查显示,31.4%的受调查者表示愿意尝试,38.7%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29.9%的受调查者表示没有兴趣。调查还显示,经济条件和语言障碍排首位。
记者采访
“跳出来”去旅行需要勇气
作为一名海商法和产业经济学的双硕士研究生,阿杜于今年2月开始了他的间隔年旅程。途中,他完成了毕业论文。回来后,他完成了论文答辩并开始到宁波工作。“很难想象现在坐在办公室里的文弱书生,在过去的半年,可以这样疯狂地旅行。”阿杜说,花完学生时代几年来打工的积蓄,并掐算自己写论文的时间,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很纠结,付诸实践需要最后一点勇气。虽然在旅途中写论文也很辛苦,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东南商报记者孙肖通讯员周晓思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