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院士工作站已有23家 34个院士团队与宁波合作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09-19 06:57:47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2011年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

傅依备院士在宁波球冠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从16日起,17名院士兵分多路进各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需求和难题,献计献策。

  宁波是全国“出产院士”最多的地方,共有90多位。几年前,宁波人说起这个“宁波骄傲”,难免心里有点泛酸:“甬籍院士有90多位,却没有一位在宁波工作的。”

  如今,宁波的院士工作站已有23家,有34个院士团队与宁波的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部分院士几乎每个月都会来。有了这么多院士的身影,人们又进一步追问:院士给宁波带来了什么?

  院士进企业从容献计

  昨天,核化学与化工专家傅依备院士来到位于北仑的宁波球冠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与企业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了3个多小时。

  宁波球冠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各种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上海世博、舟山跨海大桥等,但因为最后原材料大涨,企业觉得成本压力非常大。

  从去年年底,傅依备院士与该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交流和项目合作,并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刚到公司,傅依备就直截了当,直指问题关键:“我觉得能源消耗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电缆的原金属材料主要是铜,是不是可以采用其它合金材料代替?”

  球冠电缆副总裁吴叶平说:“公司已经就怎样开发其它金属材料逐步替代铜进行思考讨论,或者是超导,或者是高导铝合金,这些具体的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中。”

  傅院士建议从材料上解决问题,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最佳,“像绝缘性好、保温性能高、重量可减轻的,无需高温高压在常温下就可进行的,可以尝试下新能源,比如风能、核能的运用等。”

  吴叶平捧出企业正在进行的11个技术研发课题。傅院士进行了一一点评。

  请院士多坐5分钟的背后

  双方就技术研发聊了3个多小时。离开时,企业的与会人员还希望有更多的沟通交流。两位副总裁拉着院士的手,希望他再多坐5分钟。

  每年的人才科技周期间,院士下企业总能受到欢迎。其实,请院士多坐5分钟并非只是礼节性客气,这背后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强烈渴望。

  记者从市科协得知,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在李依依院士工作站的帮助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破了国际同行在工程机械大型耐磨件生产领域的垄断局面,并实现了生产规模和产量国内第一、世界第二;而沈寅初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与宁波先安化工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后,重点在克服单条万吨级规模生产线的技术瓶颈,获得高活性丙烯酰胺产品的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工艺与装备集成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从而带动国产下游高端聚丙烯酰胺品种的开发,拉动200亿元以上规模的下游产品品质升级,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许多研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说到阿拉宁波海鲜,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黄鱼、梭子蟹和对虾。但宁波海鲜也遇到一个问题,目前大黄鱼、梭子蟹等养殖中配合饲料使用不到10%,大大影响了产量与品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教授就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设立工作站后,带领他的团队帮助研发适合宁波深海养殖的生态化无污染低脂肪鱼饵饲料,就是让大黄鱼、梭子蟹等海鲜吃上没有污染的营养配餐。

  还有许多院士工作站在宁波进行的研究也与我们老百姓生活有关。如谢联辉院士在宁波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设立的工作站,主要进行朱蕉组培苗、草莓组培苗的研究开发。种过草莓的人都知道:一个品种的草莓,挂的果一年比一年小,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差了。怎么办?要不断地引进新苗,必然增加投入,如果草莓种苗经过脱毒组培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在市第一医院设立工作站,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真正享受更高端的医疗技术服务。

  据了解,院士及院士研究团队已协同我市企业攻关重点项目200多个,新申请5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我们有理由期待,院士可能会带给宁波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东南商报记者卢科霞 实习生蒋圆圆 通讯员王国英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院士工作站已有23家 34个院士团队与宁波合作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09-19 06:57:47

傅依备院士在宁波球冠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从16日起,17名院士兵分多路进各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需求和难题,献计献策。

  宁波是全国“出产院士”最多的地方,共有90多位。几年前,宁波人说起这个“宁波骄傲”,难免心里有点泛酸:“甬籍院士有90多位,却没有一位在宁波工作的。”

  如今,宁波的院士工作站已有23家,有34个院士团队与宁波的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部分院士几乎每个月都会来。有了这么多院士的身影,人们又进一步追问:院士给宁波带来了什么?

  院士进企业从容献计

  昨天,核化学与化工专家傅依备院士来到位于北仑的宁波球冠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与企业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了3个多小时。

  宁波球冠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各种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上海世博、舟山跨海大桥等,但因为最后原材料大涨,企业觉得成本压力非常大。

  从去年年底,傅依备院士与该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交流和项目合作,并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刚到公司,傅依备就直截了当,直指问题关键:“我觉得能源消耗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电缆的原金属材料主要是铜,是不是可以采用其它合金材料代替?”

  球冠电缆副总裁吴叶平说:“公司已经就怎样开发其它金属材料逐步替代铜进行思考讨论,或者是超导,或者是高导铝合金,这些具体的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中。”

  傅院士建议从材料上解决问题,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最佳,“像绝缘性好、保温性能高、重量可减轻的,无需高温高压在常温下就可进行的,可以尝试下新能源,比如风能、核能的运用等。”

  吴叶平捧出企业正在进行的11个技术研发课题。傅院士进行了一一点评。

  请院士多坐5分钟的背后

  双方就技术研发聊了3个多小时。离开时,企业的与会人员还希望有更多的沟通交流。两位副总裁拉着院士的手,希望他再多坐5分钟。

  每年的人才科技周期间,院士下企业总能受到欢迎。其实,请院士多坐5分钟并非只是礼节性客气,这背后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强烈渴望。

  记者从市科协得知,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在李依依院士工作站的帮助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破了国际同行在工程机械大型耐磨件生产领域的垄断局面,并实现了生产规模和产量国内第一、世界第二;而沈寅初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与宁波先安化工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工作站后,重点在克服单条万吨级规模生产线的技术瓶颈,获得高活性丙烯酰胺产品的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工艺与装备集成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从而带动国产下游高端聚丙烯酰胺品种的开发,拉动200亿元以上规模的下游产品品质升级,产生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许多研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说到阿拉宁波海鲜,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黄鱼、梭子蟹和对虾。但宁波海鲜也遇到一个问题,目前大黄鱼、梭子蟹等养殖中配合饲料使用不到10%,大大影响了产量与品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教授就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设立工作站后,带领他的团队帮助研发适合宁波深海养殖的生态化无污染低脂肪鱼饵饲料,就是让大黄鱼、梭子蟹等海鲜吃上没有污染的营养配餐。

  还有许多院士工作站在宁波进行的研究也与我们老百姓生活有关。如谢联辉院士在宁波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设立的工作站,主要进行朱蕉组培苗、草莓组培苗的研究开发。种过草莓的人都知道:一个品种的草莓,挂的果一年比一年小,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差了。怎么办?要不断地引进新苗,必然增加投入,如果草莓种苗经过脱毒组培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在市第一医院设立工作站,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真正享受更高端的医疗技术服务。

  据了解,院士及院士研究团队已协同我市企业攻关重点项目200多个,新申请5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我们有理由期待,院士可能会带给宁波更多的创新与发展。

  东南商报记者卢科霞 实习生蒋圆圆 通讯员王国英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