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新闻网讯(记者林幼娟)前天,区农技站副站长宣裕吉从浙江省马铃薯繁育基地——景宁考察回来。“如果景宁相关的经验无法被鄞州复制,我们将前往甘肃的全国马铃薯基地,邀请农科院专家通过实验室培养,对花旗洋芋艿种子进行‘脱毒’。”他说。
韩岭白肤冬瓜、杖锡花旗洋芋艿、章水浙贝、姜山草籽种……在千百年的种养实践中,鄞州人民根据当地独特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精心培育并形成了一批叫得响、打得出的特色农副产品。然而随着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市场导向、保护意识、自然条件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有的渐渐濒临消亡,有的只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在区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以来,区农技站会同相关镇乡农技站开展了走访调查工作,今年将16个农作物地方品种列入我区种质资源保护范围,目前已完成种质资源基本信息的描述和评估工作。
说起韩岭白肤冬瓜,那厚实的肉质让老一辈鄞州人记忆犹新。正宗的白肤冬瓜,表皮是白色的,果形是扁的,肉质紧密精致,无论炒着吃还是煲汤喝,都是上好材料,用此腌制的“臭冬瓜”,是宁波菜中的一绝。而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冬瓜,由于混杂退化,虽然仍是白皮肤,外形却呈圆形,质地变松易腐、口感变差。
至于杖锡花旗洋芋艿,盐烤后,滚烫时又香又糯,凉了则变得滑韧又富有弹性,每公斤售价高达6—8元,比普通土豆高出三四倍,长期以来深受星级酒店、特色饭馆青睐,一度成为高山农民的“致富果”。可是近年来,持续旱地连作使杖锡花旗洋芋艿难逃病毒的侵害,产量大减,农户丧失了种植信心,目前杖锡的种植面积已不到100亩,面临着绝种威胁。
宣裕吉说,由于混杂退化、数量锐减、种养分散,这些在长期的种植(或养殖)历史中经优胜劣汰而逐渐形成的地方种质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无迹可寻的将会越来越多。列入我区种质资源保护范围的16个品种,有的存在已发生混杂退化或种植户少于10户且种植面积少于50亩、有明显消亡危险的现象,有的是种植户少于20户且种植面积少于100亩或存在混杂退化、消亡危险的倾向。
“特色种质资源可维护生物多样性,培育优良品种和特色农副产品,可提高地区农业竞争力,我们有义务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给传承下去。”宣裕吉说。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