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县市区  >  奉化
漂溪养殖户的喜与忧
稿源: 奉化日报   2011-09-23 11:29:14报料热线:81850000

  漂溪村位于莼湖东南部沿海,东濒狮子口海域,南邻象山港畔。全村面积1.17平方公里,有村民223户,共计633人,村民主要从事以农业种植、海洋捕捞及养殖为主,村民收入可观。近年来,随着红胜海塘项目开发建设,村里的1000多亩滩涂列入规划,原来的养殖业正发生着变迁。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以来,水产养殖是漂溪村村民的收入来源。近几年,红胜海塘开发后,位于村口的1000多亩养殖滩涂被列为开发用地,养殖户都搬到海塘以外养殖,施后强便是其中一位。

  施后强是漂溪村的养殖大户,从事养殖也有近十年,见证了漂溪村一带养殖业的发展。

  10年前,他和村里的少数人开始从事近海滩涂养殖,养过青蟹,养过牡蛎,但最终只有梭子蟹养殖成功。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养殖,如今村里已有30多户,养殖面积有千余亩。2008年,红胜海塘主堤合龙后,塘内的滩涂不适合养殖,施后强和村里的其他养殖户只好到邻近的塘头村租滩涂办养殖。这次搬迁政府给他们每亩补贴2250元,随之增加的运输距离和租塘成本让养殖户们倍感压力。

  站在海塘塘坝上,远远看见一片由渔网隔开的水域,施后强的2个养殖塘就在其中,“有30多亩,6月份都投下了蟹苗。”施后强说。

  对他来说,这些蟹苗就是他的宝贝,一年的收成都在这里,可要把蟹苗养大并不容易。

  为了养好这些宝贝,每天凌晨三四点退潮后,施后强就要出海,捕梭子蟹吃的鱼类和贝虾。这几年,海里能捕到的自然饲料越来越少,施后强不得不出钱到市场购买饲料,“前几年一年能捕到三四千斤,现在只有七八百斤了。”施后强这样表示。

  前不久,隔壁鲒埼村水产合作社的13户养殖户遭了灾,养殖网被人破坏,一夜之间梭子蟹都逃光了,损失巨大。这让施后强绷紧了神经,每天下午潮退后,他都要到养殖塘检查一遍。令养殖户们担忧的还有这几年村子的生活污水和红胜海塘内排出的淡水对养殖构成了威胁。

  虽然困难重重,但好在这几年,台风影响小,梭子蟹市场价格比较高,养殖户收益还不错。“拿15亩的塘来说,好的年份可以有15万元的收入,差的年份也有7、8万元的收入。”施后强说。和邻近的洪溪、茅屿相比,漂溪的养殖业保留了下来,虽然这两年养殖环境受到限制,但养殖户基本没有转业的,挣了钱的养殖户不仅买了车,还在市区买了房子。

  还有一件让养殖户高兴的事。

  2008年,漂溪村和塘头村的43户养殖户联合成立了滨海水产养殖合作社,改变了以往个人找市场的局面,梭子蟹销路有了保障,温州、宁波,甚至广州、上海等地的客户都来要货。“去年母梭子蟹每斤可以卖到120元,比往年高出了50多元。”塘头村养殖户王成杰笑着说。

  记者感言:海洋渔业资源是有限资源的,但随着养殖人数的增多,漂溪村和许多沿海村庄一样,面临着支柱产业转型,养殖户转业的难题。

  采访中,村干部告诉记者,红胜海塘开发后,村民依赖的滩涂没有了,村子的集体经济更薄弱了,由于没有钱,村里想扩建墓地,整修溪坑,改造农用线都成了难题。而对于搬迁的养殖户而言,他们担忧的是,随着红胜海塘的开发,这里将成为商贸、旅游区域,养殖业的出路成了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发展其他产业;另一方面也需要村民早做准备,早寻出路,减少转型的阵痛。

编辑: 宁丁纠错:171964650@qq.com

漂溪养殖户的喜与忧

稿源: 奉化日报 2011-09-23 11:29:14

  漂溪村位于莼湖东南部沿海,东濒狮子口海域,南邻象山港畔。全村面积1.17平方公里,有村民223户,共计633人,村民主要从事以农业种植、海洋捕捞及养殖为主,村民收入可观。近年来,随着红胜海塘项目开发建设,村里的1000多亩滩涂列入规划,原来的养殖业正发生着变迁。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直以来,水产养殖是漂溪村村民的收入来源。近几年,红胜海塘开发后,位于村口的1000多亩养殖滩涂被列为开发用地,养殖户都搬到海塘以外养殖,施后强便是其中一位。

  施后强是漂溪村的养殖大户,从事养殖也有近十年,见证了漂溪村一带养殖业的发展。

  10年前,他和村里的少数人开始从事近海滩涂养殖,养过青蟹,养过牡蛎,但最终只有梭子蟹养殖成功。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养殖,如今村里已有30多户,养殖面积有千余亩。2008年,红胜海塘主堤合龙后,塘内的滩涂不适合养殖,施后强和村里的其他养殖户只好到邻近的塘头村租滩涂办养殖。这次搬迁政府给他们每亩补贴2250元,随之增加的运输距离和租塘成本让养殖户们倍感压力。

  站在海塘塘坝上,远远看见一片由渔网隔开的水域,施后强的2个养殖塘就在其中,“有30多亩,6月份都投下了蟹苗。”施后强说。

  对他来说,这些蟹苗就是他的宝贝,一年的收成都在这里,可要把蟹苗养大并不容易。

  为了养好这些宝贝,每天凌晨三四点退潮后,施后强就要出海,捕梭子蟹吃的鱼类和贝虾。这几年,海里能捕到的自然饲料越来越少,施后强不得不出钱到市场购买饲料,“前几年一年能捕到三四千斤,现在只有七八百斤了。”施后强这样表示。

  前不久,隔壁鲒埼村水产合作社的13户养殖户遭了灾,养殖网被人破坏,一夜之间梭子蟹都逃光了,损失巨大。这让施后强绷紧了神经,每天下午潮退后,他都要到养殖塘检查一遍。令养殖户们担忧的还有这几年村子的生活污水和红胜海塘内排出的淡水对养殖构成了威胁。

  虽然困难重重,但好在这几年,台风影响小,梭子蟹市场价格比较高,养殖户收益还不错。“拿15亩的塘来说,好的年份可以有15万元的收入,差的年份也有7、8万元的收入。”施后强说。和邻近的洪溪、茅屿相比,漂溪的养殖业保留了下来,虽然这两年养殖环境受到限制,但养殖户基本没有转业的,挣了钱的养殖户不仅买了车,还在市区买了房子。

  还有一件让养殖户高兴的事。

  2008年,漂溪村和塘头村的43户养殖户联合成立了滨海水产养殖合作社,改变了以往个人找市场的局面,梭子蟹销路有了保障,温州、宁波,甚至广州、上海等地的客户都来要货。“去年母梭子蟹每斤可以卖到120元,比往年高出了50多元。”塘头村养殖户王成杰笑着说。

  记者感言:海洋渔业资源是有限资源的,但随着养殖人数的增多,漂溪村和许多沿海村庄一样,面临着支柱产业转型,养殖户转业的难题。

  采访中,村干部告诉记者,红胜海塘开发后,村民依赖的滩涂没有了,村子的集体经济更薄弱了,由于没有钱,村里想扩建墓地,整修溪坑,改造农用线都成了难题。而对于搬迁的养殖户而言,他们担忧的是,随着红胜海塘的开发,这里将成为商贸、旅游区域,养殖业的出路成了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发展其他产业;另一方面也需要村民早做准备,早寻出路,减少转型的阵痛。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