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海特大非法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侦破记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9-26 07:13:22报料热线:81850000

  一口直径一米五的大锅隐于树林之中,沾满油渍的铁桶一字排开,一旁垃圾成堆,苍蝇横飞。锅中的发酵物冒着泡,散发着刺鼻的恶臭。就是从这锅中炼出的油,经过数道工序,最终堂而皇之地上了人们的餐桌。

  这是一条黑色产业链。我市警方历时四个多月,行程3万多公里,召开二十多次案情分析会,联合多地警方,抓获32名犯罪嫌疑人,终于一举破获这起特大非法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

  案件侦破过程惊心动魄,我市警方八赴山东蹲点调查,辗转江苏、河南等地,立下汗马功劳,就让他们为我们讲述整个办案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今年3月初,“大走访”开门评警中有群众向我市警方反映,说是宁海桃源街道有人在炼制地沟油。民警迅速行动核查线索,经过几天调查,基本确定炼制地沟油窝点在宁海隔水洋。

  冯伟峰,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治安行动中队中队长:

  隔水洋,面积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宁海城区,那里有一大片未开发的树林。当天,我们在树林里转了整整一天,终于发现隐藏在树林深处的炼制油窝点。

  这是一个露天的小加工作坊,百来平方米。作坊里有一口大铁锅,直径1.5米左右,里面装着发酵的食物垃圾,飘着刺鼻的恶臭,一旁排放着3个用来装油的发黑的塑料桶,大约有半人高,地上挖开一条黑漆漆的沟,用于排出废油和残渣。

  我们推测犯罪嫌疑人隔几天就会来一次,于是一面“守株待兔”,一面通过桃源派出所排查信息。在树林蹲了2天2夜后,桃源派出所传来消息:经常出入这个地沟油炼制点的一男一女,就住在离炼制点不远的一暂住房内。

  落网的是毛某夫妇,江苏人。他俩告诉我们,平时买通饭店保安,掏拾饭店阴沟中的垃圾,运到这里经粗加工后,以每桶(约180公斤)800元的价格卖给上门收购的徐某和杨某,每月收入8000多元。

  当时我们只是怀疑油的用途和流向,还不能确定最终是否流向餐桌。3月28日,正好是徐、杨上门收油的日子,下午2点多,伏击在旁的我们将这二人抓获。徐、杨二人交代,他们的接头人是一对安徽籍黄某夫妇。

  案情复杂程度出乎我们意料,我们决定顺藤摸瓜,继续往上走。紧跟着,上门收油的黄某夫妇也落网了。黄某交代,收购的油主要卖给了化工企业。经核实,情况的确如他所说。不过,同事在调查黄某账目时发现,他与山东平阴的一个账户有多次资金往来。

  纸包不住火,黄某坦言,这是他的一个大客户,对方收购地沟油后究竟用来炼制什么,他“心里也没底”。不过,他无意中的一句话倒是让我们抓住了破案的关键——“来收购的人要检测地沟油的酸价”。

  自从接手这个案件后,我们便多次开会研究,翻阅许多资料,学习有关油品生产的背景知识和工艺。“酸价”,这是一个敏感的名词,一般只有用来炼制食用油,才会检测这个指标。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油的去路不简单,而且极有可能被加工成食用油。

  在得知这些地沟油很可能会流入食用油市场后,我市警方高度重视,专门抽调多名业务骨干组成专案组,对该案展开深入调查。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海特大非法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侦破记

稿源: 宁波晚报 2011-09-26 07:13:22

  一口直径一米五的大锅隐于树林之中,沾满油渍的铁桶一字排开,一旁垃圾成堆,苍蝇横飞。锅中的发酵物冒着泡,散发着刺鼻的恶臭。就是从这锅中炼出的油,经过数道工序,最终堂而皇之地上了人们的餐桌。

  这是一条黑色产业链。我市警方历时四个多月,行程3万多公里,召开二十多次案情分析会,联合多地警方,抓获32名犯罪嫌疑人,终于一举破获这起特大非法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

  案件侦破过程惊心动魄,我市警方八赴山东蹲点调查,辗转江苏、河南等地,立下汗马功劳,就让他们为我们讲述整个办案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今年3月初,“大走访”开门评警中有群众向我市警方反映,说是宁海桃源街道有人在炼制地沟油。民警迅速行动核查线索,经过几天调查,基本确定炼制地沟油窝点在宁海隔水洋。

  冯伟峰,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治安行动中队中队长:

  隔水洋,面积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宁海城区,那里有一大片未开发的树林。当天,我们在树林里转了整整一天,终于发现隐藏在树林深处的炼制油窝点。

  这是一个露天的小加工作坊,百来平方米。作坊里有一口大铁锅,直径1.5米左右,里面装着发酵的食物垃圾,飘着刺鼻的恶臭,一旁排放着3个用来装油的发黑的塑料桶,大约有半人高,地上挖开一条黑漆漆的沟,用于排出废油和残渣。

  我们推测犯罪嫌疑人隔几天就会来一次,于是一面“守株待兔”,一面通过桃源派出所排查信息。在树林蹲了2天2夜后,桃源派出所传来消息:经常出入这个地沟油炼制点的一男一女,就住在离炼制点不远的一暂住房内。

  落网的是毛某夫妇,江苏人。他俩告诉我们,平时买通饭店保安,掏拾饭店阴沟中的垃圾,运到这里经粗加工后,以每桶(约180公斤)800元的价格卖给上门收购的徐某和杨某,每月收入8000多元。

  当时我们只是怀疑油的用途和流向,还不能确定最终是否流向餐桌。3月28日,正好是徐、杨上门收油的日子,下午2点多,伏击在旁的我们将这二人抓获。徐、杨二人交代,他们的接头人是一对安徽籍黄某夫妇。

  案情复杂程度出乎我们意料,我们决定顺藤摸瓜,继续往上走。紧跟着,上门收油的黄某夫妇也落网了。黄某交代,收购的油主要卖给了化工企业。经核实,情况的确如他所说。不过,同事在调查黄某账目时发现,他与山东平阴的一个账户有多次资金往来。

  纸包不住火,黄某坦言,这是他的一个大客户,对方收购地沟油后究竟用来炼制什么,他“心里也没底”。不过,他无意中的一句话倒是让我们抓住了破案的关键——“来收购的人要检测地沟油的酸价”。

  自从接手这个案件后,我们便多次开会研究,翻阅许多资料,学习有关油品生产的背景知识和工艺。“酸价”,这是一个敏感的名词,一般只有用来炼制食用油,才会检测这个指标。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油的去路不简单,而且极有可能被加工成食用油。

  在得知这些地沟油很可能会流入食用油市场后,我市警方高度重视,专门抽调多名业务骨干组成专案组,对该案展开深入调查。

[1]  [2]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