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实验船只撞击象山白墩港大桥防撞墩的瞬间。
中国宁波网讯 1次、2次……10次……一艘轮船以不同的速度和角度,撞向穿上“防护衣”的宁波象山白墩港大桥的一个防撞墩。船头随波滑开,沿防撞装置边沿顺畅驶离桥墩,船体基本没有损坏,防撞装置基本完好,桥墩毫发无损。
昨日,在宁波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现场播放的视频画面重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撞击场景。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吕忠达博士宣称:全球首次桥墩防撞装置实船撞击实验获得成功,这是国内外桥梁界多年的梦想。实验成功后,这一技术将正式应用于象山港公路大桥,以抵御5万吨船舶对桥梁的可能撞击。
据了解,由宁波大学等单位自主创新技术设计的“桥梁防船撞柔性防护装置”,安装在象山白墩港大桥主桥墩前方的一个防撞墩周围。据该项目的研究人员介绍,装置主要由外钢围、防撞圈和内钢围构成,围绕桥墩承台的四周,可以固定于承台上,也可以将其设计成浮式。
今年8月28日至9月3日,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和宁波大学共同组织实施了10多次实船撞击桥墩防撞装置的实验。来自宁波大学和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的20多位科研技术人员到场参加实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也赶到宁波现场指导。
参加撞击实验的船舶,自重250吨,载重量400吨。10余次撞击实验中,最苛刻的条件是:船货总重400吨、航速每秒4米。
实验结果表明,撞击发生的瞬间,船顺着防撞装置的边缘平稳滑过,船上工作人员没有感觉到强烈撞击。实验船舶在10多次的撞击后,仅受到轻微损伤,桥墩毫发无损,防撞装置基本完好。宁波大学王礼立教授介绍,安装柔性防船撞装置后,船对桥墩的撞击力比原来削减了约2/3。
当船舶偏航撞向桥墩时,柔性防护装置将阻挡船舶,使得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并不直接传到桥墩。而在诸多柔性部件的共同作用下,船舶有时间和空间转向,再利用水流的升力作用,将船舶推离桥墩,使船舶沿防撞装置外侧滑走,从而带走撞击的大部分动能,既保护桥梁,又能避免(或大幅降低)船舶受伤。这种设计实际上借鉴了中国太极里“四两拨千斤”的理念。
东南商报记者毛信意
-新闻背景
撞击事件多发研究更显紧迫
随着河海航运量加大与船舶吨位和航速的增加,以及河海桥梁的大量兴建,船舶碰撞桥梁的几率越来越大。一旦船桥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2007年6月15日,装载河沙严重偏离主航道的“南桂机035”船船艏右侧,与广州九江大桥非通航孔之桥墩发生碰撞,造成九江大桥三个桥墩倒塌,其所承桥面约200米坍塌,正在桥上行驶的多辆汽车及2名大桥施工人员当场坠入江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桥断、船毁及人亡的社会灾难。
2007年11月7日,“中远釜山”号货轮,撞上美国旧金山湾的一座大桥,大桥虽未被撞坏,但船体受损,22万升的重油泄漏进旧金山湾区,成为近20年来该地最严重的漏油事件。
面对屡屡发生的事故,为了避免或减轻船撞桥事故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专家学者们以保护桥墩和船在相撞时都不损坏为目标,开始更加积极地攻关。
桥墩柔性防船撞技术曾在湛江海湾大桥建设时作过尝试性运用,但是仅止于数值模拟。由于投入多、困难大,一直没有进行实体碰撞试验。
这次,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宁波大学和上海海洋钢结构研究所联手合作,基于冲击动力学原理,结合大量数值模拟计算,共同研究桥梁抗船舶撞击的柔性防撞装置。
该实验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和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资助。
东南商报记者毛信意 通讯员张芝萍 王静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