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广告经费投入,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刻意宣传,然而,我市多家公立性大医院,门诊量年年持续增长。我市3家年门诊量突破100万人次的大医院——市妇儿医院、市第一医院、鄞州人民医院,今年以来,门诊量继续明显攀升。以鄞州人民医院为例,今年1至8月份,门诊急诊量已突破110万人次。
在倡导“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今天,群众为何仍热衷于往大医院跑?9月中旬,记者带着疑问来到鄞州人民医院蹲点。经过持续几天的蹲点和与50多名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的交谈,记者找到了鄞州人民医院忙碌的原因。
品牌科室吸引了病人的第一需求
在与数十位病人和家属的交谈中,记者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您选择一家医院看病,最先考虑的是医院的哪些条件?接受询问的病人和家属,普遍的答案是医生的医疗技术。
家在奉化尚田的农村妇女朱大嫂,这几天在鄞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8病区照顾住院的丈夫。她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别说城里人,就是乡下人,对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都非常高。一旦身体有病,总希望上名气大的医院找个技术好的医生给自己看看。社区或乡镇卫生院看病虽然很方便,但为什么许多人不愿意去,宁愿舍近求远到城里大医院去看?“我们就是担心小医院看病看不好,更担心疾病万一被误诊,被耽误。”
鄞州人民医院是目前我市3家年门诊量超过百万人次的医院之一,早在2007年,该院门诊量就突破百万人次。谈起医院为什么能深受患者青睐,鄞州人民医院院长翁国斌告诉记者,这是该院多年来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兴院后形成的良性循环。
翁国斌说,作为一家公益性医院,要想充分体现其公益性,首先要让患者信赖;而要想患者信赖,必须拥有一大批高水准的医技人员和品牌科室,以满足病人的第一需求。
为此,十几年来,鄞州人民医院把科技兴院、人才兴院作为医院的发展方向,在引进大批先进检查治疗设备的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据医院人事科和科教科的负责人介绍,单单近10年,该院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副主任以上医师或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有150多位,而送到国内外大医院去进修深造的医护人员则有近300名。
人才的积极培养和引进,为各学科的发展和品牌科室的创建创造了条件,而大批品牌科室的涌现又极大地吸引了病人。该院门诊部负责人对记者说,1990年,医院只有28个门诊科室,现在门诊开放科室有50个,门诊量最大的科室几乎都集中在一些在省、市内和在群众中已形成一定知名度的科室。
道道生命防线让患者看病放心
对每一个危重病人来说,从被人送进医院的那一刻开始,等于把生命交给了医生。而对于一家医院来说,其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患者能不能死里逃生,能不能尽快康复。
为此,近年来,鄞州人民医院出台了一系列提高医疗质量的举措。今年以来,该院又通过强化管理和对各项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医疗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记者从该院的统计报表中看到,1月至8月份,鄞州人民医院出院病人27506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住院病人好转率达95.73%;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71天,比去年同期下降近1天;患者住院和门诊人均费用却比去年下降了5%以上。
记者在了解该院有关提高医疗质量的各种核心管理制度时,医务科长陈雪琴告诉记者,该院设立的一项项制度,犹如为病人筑起了一道道生命防线。如设立危重病人抢救专家库。该院规定,由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胸内科、脑外科、骨科、妇产科等十几个科室30名专家组成的危重病人抢救专家库成员,应随时待命,手机必须24小时开通,如离开宁波市区,需事先向医务科请假。接到抢救命令,白天应在5到10分钟内赶到救治地,夜间,须在20分钟内赶到。
对病情危急、病因不明、诊断困难、治疗中需要各科配合的病人,医院规定,接诊科室要第一时间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召集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给疾病“量体裁衣”,最大程度地挽救病人生命,为病人尽快康复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实施疑难危重病人全院专家会诊制度,对有效救治疑难危重病人,确实很有好处。”该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安敏飞对记者说,今年5月份以来,她参与全院会诊的次数比以前翻了一倍,一个月至少有10多次,以前最多五六次。就她所在的重症监护室来说,尽管接收的病人好些都是病情危重,以前申请全院专家会诊一个月也就一两例,现在每个月至少四五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鄞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忙碌的背后,记者看到,病人看好大医院,尤其是一些知名度高的医院,正是因为众多的名医、名牌科室和良好的医疗质量吸引了病人。经过蹲点,记者也深深感受到,要真正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让病人从大医院中分流到社区医院,除加强对群众就医观念引导外,加速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和水平,已成为时下的当务之急。
宁波晚报记者叶海英 通讯员张基隆
编辑: 徐挺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