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各界人士给予了孙中山广泛的支持与帮助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0-10 07:17:00报料热线:81850000

  辛亥革命,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在这一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宁波各界人士给予了孙中山广泛的支持与帮助,有的进而成为其革命事业的追随者和重要的支持力量,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缅怀宁波的先辈们,在那场关乎国家兴亡、民族振兴的大变革中,做出的不朽功勋,让后人了解这段久远的革命历史,并为之自豪与敬仰。

  硬骨头童保暄

  他是宁海人,有着宁海人的一身硬骨。

  因为对革命的忠贞和英勇,时人称他“浙江之蔡锷”。

  杭州光复、南京光复、倒袁护法的斗争中,都无法抹去他的功绩。

  他短暂的一生,却因为品德和度量被人称颂。西湖边上,还曾建一座童公祠来纪念他。

  他就是童保暄,1887年8月15日出生于宁海前童。1906年20岁入浙江讲武堂,1907年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1909年复被遣往天津陆军警察学堂学习宪兵。回来后1910年浙江宪兵队成立,1911年3月,24岁的童保暄就担任宪兵营执事官。

  1907年临危受命>>

  任临时司令官指挥革命军——光复杭州

  1907年秋瑾为准备起义,早在杭州新军中发展了27名将校为同盟会员。后来章太炎的光复会更在新军中发展了大批会员。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第八镇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成功,人心大振,各地纷纷响应,宣告独立。光复会陶成章已回上海指挥,同盟会的陈其美不仅自己来杭部署,还先后派蒋介石等来杭州联络,敦促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浙江新军中下级军官起义,光复杭州。

  当推举何人出任都督时,大家推三诿四,怕的是起义不成,人头落地。在这紧急情况下,童保暄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表示愿当临时都督,负担起指挥的重任。起义成功后,即让位。童保暄这种当仁不让、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就作出决议:起义临时司令官童保暄。

  11月3日,上海起义成功。陈英士任沪军都督。派来了王金发、蒋介石、张伯岐等率领敢死队来杭助战。其中担任敢死队的有112名奉化栖凤渔民。

  浙江新军中革命党人决定在4日之夜发动起义,参加者有周承英的82标,朱瑞的81标,张国威的炮兵营、徐康圣的工兵营及童保暄的宪兵队,还有蒋介石、王金发等人的敢死队。以左手臂缠白布为标志,禁止自由放枪,不准杀人放火,免得居民慌乱。军事部署由可靠宪兵分头密送。

  于是,在11月4日夜晚12时,童保暄指挥革命军,攻打杭州的巡抚衙门。并与驻城隍山的清廷新军取得联系,约定一见抚署焚烧,即悬挂白旗起义。11月5日凌晨,杭城街头,白旗飘扬,发出公告,宣告浙江光复。杭州街头贴满临时都督童保暄的安民告示。

  参加杭州光复的各地领袖,讨论谁来当第一任都督的人选问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童保暄考虑到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勾心斗角;反正他是“为民为国不为名”,在各方面争执面前,就坦然主动让位,把都督之位让给省谘议局人士从上海专程请来的立宪派领导人汤寿潜。

  1907年任急先锋>>

  选募敢死队冲锋陷阵——光复南京

  杭州起义一举成功后,八方响应,随即各府相继易帜,浙江全省大定。

  江浙革命党人决定组织江浙联军攻打南京,于是立即在新军二十一镇中抽编一个混成协,名为浙军援苏支队。其中3000人的浙军是主力,除了张伯岐任团长的先锋团属于被调之列,由仙居山区招募来的会党青年充任敢死队。吕公望、童保暄、叶颂清等人商量,组织支队司令部。童保暄担任参谋处长。

  童保暄以重赏选募192名敢死队员,并与张国威亲自指挥炮兵准确轰击,炮火威力大显,把城墙摧毁了多处,步骑兵就冲锋入城。全体将士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肉搏拼刺,格斗12小时,杀出了威风。终于夺取天堡城,突破清军最后防线,攻克金陵。浙军攻打南京节节胜利。

  12月2日围攻朝阳门,拿下了南京。南京光复,北军军心动摇,革命形势遂见好转。各独立省份都派代表到南京商议,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迎接孙中山到来。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所以说,南京光复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从此,浙江在民国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人所敬重。

  1916年二次革命>>

  先发制人发动兵谏——倒袁护法

  浙江革命党人朱瑞见袁世凯气焰日渐高涨,就派人去拜倒在袁脚下,甘心为袁作走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复辟帝制。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火速通电各省。1916年春,蔡锷在云南发起反袁护国运动,四方响应,浙江人民亦起来反对朱瑞。当时任驻杭第十二旅旅长的童保暄,坚决讨袁护法。他进城见朱瑞,要求独立。朱瑞召集骨干议决,金华林反对,就连同乡一师师长叶颂清也不赞成童保暄的主张。童保暄大声直言:“今日不独立,恐他日无暇独立了。”朱瑞毫不客气地说:“本将军意见,不必独立,也不必不独立,就是中立罢了。”

  没过一天,童保暄已刺探到军署的阴谋,朱瑞要诱使他到抚署,准备捕杀他,将他置于死地。好在叶颂清还看在同乡的面子上,派人暗示童保暄,这才侥幸脱险。童保暄一不做、二不休,先发制人于1916年5月12日抢先发动兵谏,率领二十三团、二十四团的亲军,乘夜间潜入城内,自凤山门和候潮门进占城隍山,炮轰总督府。朱瑞仓惶逃往上海,后又逃到天津,病发而死。

  童保暄又重履风范,推拒屈映光为都督。

  1916年6月袁世凯倒台,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在1917年初,以国务院命令,任命杨善德为浙江督军,取代吕公望这个都督省长。

  1918年4月至1919年5月,在福建与广东之间发生了局部的南北战争。不管是北京北洋政府的指派,还是杨善德的排挤,童保暄作为军人,不得不服从命令,亲自率军出发,6月中旬连战七晚攻克饶平,在闽南取得胜利。

  童保暄任闽浙军副司令。因处境、心情、身体等多方面原因,童保暄在1919年3月下旬检阅时感染风寒,竟生起病来,得不到妥善医治,在5月23日不幸去世。

  童保暄去世后,1923年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下,建造了童公祠。光复会创始人章太炎先生亲自撰写《童师长祠堂记》:“少以干翮闻于军中,初举大义实为干魁,其后拒袁氏帝制,功亦第一”,对童保暄短暂一生,特别对他的品德和度量,作出了最好评价,充分体现了宁海人的硬骨头精神。

  辛亥光复中的宁波人

  在辛亥光复的那段历史中,有许多为之奉献奋斗的闪耀名字,而这些名字中不乏宁波人。

  第一位烈士:马宗汉

  马宗汉是宁波地区为辛亥革命牺牲的第一位烈士。他是余姚柯东乡马家路村人(现为慈溪宗汉乡),1902年考入浙江大学堂,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05年到绍兴大通学堂与徐锡麟相交参加光复会,1906年,与徐锡麟、陈伯平东渡日本人能,酝酿反清光复之事。1907年7月6日起义,马宗汉、陈伯平占领军械库,与清兵从午前战至下午4时,弹尽粮绝,陈伯平战死,徐锡麟示意马可撤走,但马坚持战斗,后被囚50天,受尽酷刑,8月24日被杀害在监狱门口,年仅24岁。

  辛亥光复后,马宗汉遗骸运回杭州,与徐锡麟、陈伯平合葬于杭州西湖,1981年三烈士墓迁往天竺。马宗汉家乡于1929年即改为宗汉乡,1987年慈溪县人民政府修复其故居,命名为“马宗汉烈士纪念馆”。

  老同盟会员:毛契农

  毛契农原名荪元,余姚县(今慈溪三管乡)人。1905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沪军光复军总司令部科长,骑兵团团副兼军需官。光复军解散后,改任江苏都督府少校属官。不久入南京讲武学堂进修,卒业后任陆军第三师副官长兼总军需,后改任顾问。1925年又入军界,先后任东北陆军第一军交际处长、军需处长、印刷局长、第二路总指挥部总参议、护路军前防副指挥官等职,北洋政府授其陆军少将、中将衔。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复为第六军团参赞,四十八师上校参议、第十军少将参议兼上校秘书。1932年任定海公安局长,翌年辞职。抗日战争期间,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协助推动三北减租减息运动。

  民国“甬上四老”之一:孙表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辛亥革命杭州光复,需要的枪支、弹药、旗帜、传单是如何解决的呢?

  在殿试中获第52名的奉化人孙表卿,在北京授从五品的户部主事仅三月,目睹外患迭起,内政腐败,辞职回奉化,编纂《奉化县志》。后意识到:只有广泛传播新的政治经济和科学知识,唤起民众,才能拯救中华。

  孙表卿以祖产作股本,在宁波开设了一家书店,取名为“新学会社”,成为宁波当时五大书店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买卖新书,满足进步知识分子的要求。新学会社在上海印发传单,购买军械,暗藏并通过他们运输书籍的渠道秘密运送到杭州。为杭州光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奉化光复时,孙表卿被推为奉化方面代表,出席宁波分府会议,并担任参议职务。后任浙江省议员、四明日报社经理、鸿庆轮船公司董事长、奉化孤儿院院长、奉化农工银行总经理、宁波棉业交易所理事等,并做了修路、围塘,减少水患等公益事业。是民国期间宁波德高望重的“甬上四老”之一。1955年以民革成员身份,任浙江省政协特邀委员,宁波市政协常委。

  东南商报记者 张落雁 实习生 陈也喆 整理(感谢宁波市档案馆提供相关历史资料)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各界人士给予了孙中山广泛的支持与帮助

稿源: 东南商报 2011-10-10 07:17:00

  辛亥革命,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在这一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宁波各界人士给予了孙中山广泛的支持与帮助,有的进而成为其革命事业的追随者和重要的支持力量,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缅怀宁波的先辈们,在那场关乎国家兴亡、民族振兴的大变革中,做出的不朽功勋,让后人了解这段久远的革命历史,并为之自豪与敬仰。

  硬骨头童保暄

  他是宁海人,有着宁海人的一身硬骨。

  因为对革命的忠贞和英勇,时人称他“浙江之蔡锷”。

  杭州光复、南京光复、倒袁护法的斗争中,都无法抹去他的功绩。

  他短暂的一生,却因为品德和度量被人称颂。西湖边上,还曾建一座童公祠来纪念他。

  他就是童保暄,1887年8月15日出生于宁海前童。1906年20岁入浙江讲武堂,1907年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1909年复被遣往天津陆军警察学堂学习宪兵。回来后1910年浙江宪兵队成立,1911年3月,24岁的童保暄就担任宪兵营执事官。

  1907年临危受命>>

  任临时司令官指挥革命军——光复杭州

  1907年秋瑾为准备起义,早在杭州新军中发展了27名将校为同盟会员。后来章太炎的光复会更在新军中发展了大批会员。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第八镇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成功,人心大振,各地纷纷响应,宣告独立。光复会陶成章已回上海指挥,同盟会的陈其美不仅自己来杭部署,还先后派蒋介石等来杭州联络,敦促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浙江新军中下级军官起义,光复杭州。

  当推举何人出任都督时,大家推三诿四,怕的是起义不成,人头落地。在这紧急情况下,童保暄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表示愿当临时都督,负担起指挥的重任。起义成功后,即让位。童保暄这种当仁不让、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就作出决议:起义临时司令官童保暄。

  11月3日,上海起义成功。陈英士任沪军都督。派来了王金发、蒋介石、张伯岐等率领敢死队来杭助战。其中担任敢死队的有112名奉化栖凤渔民。

  浙江新军中革命党人决定在4日之夜发动起义,参加者有周承英的82标,朱瑞的81标,张国威的炮兵营、徐康圣的工兵营及童保暄的宪兵队,还有蒋介石、王金发等人的敢死队。以左手臂缠白布为标志,禁止自由放枪,不准杀人放火,免得居民慌乱。军事部署由可靠宪兵分头密送。

  于是,在11月4日夜晚12时,童保暄指挥革命军,攻打杭州的巡抚衙门。并与驻城隍山的清廷新军取得联系,约定一见抚署焚烧,即悬挂白旗起义。11月5日凌晨,杭城街头,白旗飘扬,发出公告,宣告浙江光复。杭州街头贴满临时都督童保暄的安民告示。

  参加杭州光复的各地领袖,讨论谁来当第一任都督的人选问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童保暄考虑到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勾心斗角;反正他是“为民为国不为名”,在各方面争执面前,就坦然主动让位,把都督之位让给省谘议局人士从上海专程请来的立宪派领导人汤寿潜。

  1907年任急先锋>>

  选募敢死队冲锋陷阵——光复南京

  杭州起义一举成功后,八方响应,随即各府相继易帜,浙江全省大定。

  江浙革命党人决定组织江浙联军攻打南京,于是立即在新军二十一镇中抽编一个混成协,名为浙军援苏支队。其中3000人的浙军是主力,除了张伯岐任团长的先锋团属于被调之列,由仙居山区招募来的会党青年充任敢死队。吕公望、童保暄、叶颂清等人商量,组织支队司令部。童保暄担任参谋处长。

  童保暄以重赏选募192名敢死队员,并与张国威亲自指挥炮兵准确轰击,炮火威力大显,把城墙摧毁了多处,步骑兵就冲锋入城。全体将士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肉搏拼刺,格斗12小时,杀出了威风。终于夺取天堡城,突破清军最后防线,攻克金陵。浙军攻打南京节节胜利。

  12月2日围攻朝阳门,拿下了南京。南京光复,北军军心动摇,革命形势遂见好转。各独立省份都派代表到南京商议,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迎接孙中山到来。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所以说,南京光复为中华民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从此,浙江在民国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人所敬重。

  1916年二次革命>>

  先发制人发动兵谏——倒袁护法

  浙江革命党人朱瑞见袁世凯气焰日渐高涨,就派人去拜倒在袁脚下,甘心为袁作走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复辟帝制。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火速通电各省。1916年春,蔡锷在云南发起反袁护国运动,四方响应,浙江人民亦起来反对朱瑞。当时任驻杭第十二旅旅长的童保暄,坚决讨袁护法。他进城见朱瑞,要求独立。朱瑞召集骨干议决,金华林反对,就连同乡一师师长叶颂清也不赞成童保暄的主张。童保暄大声直言:“今日不独立,恐他日无暇独立了。”朱瑞毫不客气地说:“本将军意见,不必独立,也不必不独立,就是中立罢了。”

  没过一天,童保暄已刺探到军署的阴谋,朱瑞要诱使他到抚署,准备捕杀他,将他置于死地。好在叶颂清还看在同乡的面子上,派人暗示童保暄,这才侥幸脱险。童保暄一不做、二不休,先发制人于1916年5月12日抢先发动兵谏,率领二十三团、二十四团的亲军,乘夜间潜入城内,自凤山门和候潮门进占城隍山,炮轰总督府。朱瑞仓惶逃往上海,后又逃到天津,病发而死。

  童保暄又重履风范,推拒屈映光为都督。

  1916年6月袁世凯倒台,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在1917年初,以国务院命令,任命杨善德为浙江督军,取代吕公望这个都督省长。

  1918年4月至1919年5月,在福建与广东之间发生了局部的南北战争。不管是北京北洋政府的指派,还是杨善德的排挤,童保暄作为军人,不得不服从命令,亲自率军出发,6月中旬连战七晚攻克饶平,在闽南取得胜利。

  童保暄任闽浙军副司令。因处境、心情、身体等多方面原因,童保暄在1919年3月下旬检阅时感染风寒,竟生起病来,得不到妥善医治,在5月23日不幸去世。

  童保暄去世后,1923年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下,建造了童公祠。光复会创始人章太炎先生亲自撰写《童师长祠堂记》:“少以干翮闻于军中,初举大义实为干魁,其后拒袁氏帝制,功亦第一”,对童保暄短暂一生,特别对他的品德和度量,作出了最好评价,充分体现了宁海人的硬骨头精神。

  辛亥光复中的宁波人

  在辛亥光复的那段历史中,有许多为之奉献奋斗的闪耀名字,而这些名字中不乏宁波人。

  第一位烈士:马宗汉

  马宗汉是宁波地区为辛亥革命牺牲的第一位烈士。他是余姚柯东乡马家路村人(现为慈溪宗汉乡),1902年考入浙江大学堂,开始接触革命思想。1905年到绍兴大通学堂与徐锡麟相交参加光复会,1906年,与徐锡麟、陈伯平东渡日本人能,酝酿反清光复之事。1907年7月6日起义,马宗汉、陈伯平占领军械库,与清兵从午前战至下午4时,弹尽粮绝,陈伯平战死,徐锡麟示意马可撤走,但马坚持战斗,后被囚50天,受尽酷刑,8月24日被杀害在监狱门口,年仅24岁。

  辛亥光复后,马宗汉遗骸运回杭州,与徐锡麟、陈伯平合葬于杭州西湖,1981年三烈士墓迁往天竺。马宗汉家乡于1929年即改为宗汉乡,1987年慈溪县人民政府修复其故居,命名为“马宗汉烈士纪念馆”。

  老同盟会员:毛契农

  毛契农原名荪元,余姚县(今慈溪三管乡)人。1905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沪军光复军总司令部科长,骑兵团团副兼军需官。光复军解散后,改任江苏都督府少校属官。不久入南京讲武学堂进修,卒业后任陆军第三师副官长兼总军需,后改任顾问。1925年又入军界,先后任东北陆军第一军交际处长、军需处长、印刷局长、第二路总指挥部总参议、护路军前防副指挥官等职,北洋政府授其陆军少将、中将衔。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复为第六军团参赞,四十八师上校参议、第十军少将参议兼上校秘书。1932年任定海公安局长,翌年辞职。抗日战争期间,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协助推动三北减租减息运动。

  民国“甬上四老”之一:孙表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辛亥革命杭州光复,需要的枪支、弹药、旗帜、传单是如何解决的呢?

  在殿试中获第52名的奉化人孙表卿,在北京授从五品的户部主事仅三月,目睹外患迭起,内政腐败,辞职回奉化,编纂《奉化县志》。后意识到:只有广泛传播新的政治经济和科学知识,唤起民众,才能拯救中华。

  孙表卿以祖产作股本,在宁波开设了一家书店,取名为“新学会社”,成为宁波当时五大书店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买卖新书,满足进步知识分子的要求。新学会社在上海印发传单,购买军械,暗藏并通过他们运输书籍的渠道秘密运送到杭州。为杭州光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奉化光复时,孙表卿被推为奉化方面代表,出席宁波分府会议,并担任参议职务。后任浙江省议员、四明日报社经理、鸿庆轮船公司董事长、奉化孤儿院院长、奉化农工银行总经理、宁波棉业交易所理事等,并做了修路、围塘,减少水患等公益事业。是民国期间宁波德高望重的“甬上四老”之一。1955年以民革成员身份,任浙江省政协特邀委员,宁波市政协常委。

  东南商报记者 张落雁 实习生 陈也喆 整理(感谢宁波市档案馆提供相关历史资料)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