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一大早,吕昊泽就在妈妈的搀扶下拖着残疾的双腿出了门。从寝室到教室,要穿过一个操场,一路上,妈妈要不时地停下来,帮助儿子把无力行走的腿放到正确位置。别人只需10分钟的路程,他们至少要花两倍的时间。12年了,从儿子9岁上小学,到现在进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吕妈妈一路为儿子挡风遮雨。
吕昊泽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一名硬肿症和脑瘫患者,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妈妈只能随身陪读。
这是一个令无数妈妈倍感心酸的故事。吕昊泽是嵊州人,21年前,他在父母的殷切盼望中来到人世。可是,其他孩子一岁半就会说话了,吕昊泽三岁了还不会叫妈妈。心急如焚的父母带他四处求医,才发现这个早产的孩子患有先天硬肿症和轻微脑瘫,并且双腿残疾,日后无法行走和自理。从此,这个家庭迈上了四处求医的路,吕妈妈辞掉了工作,背着儿子辗转各地,哪里有好医生就往哪里奔。几年下来,一个原本殷实的家庭变得负债累累,但只要赚到钱,父母又把孩子送进医院。小吕9岁和13岁时,在北京做了两次脊神经手术,他终于能够站起来了。
因为手术,医生怕病人会出现肌肉硬化的情况,一直提醒其家人要帮他锻炼。为了帮助儿子恢复,吕妈妈每天早晨6点钟就给儿子做恢复训练。从3岁到21岁,18年不离不弃。吕昊泽上的幼儿园、小学,因为离家很近,妈妈每节课下课都要去看他,搀扶着他上厕所做锻炼。等他上中学了,离家远了,妈妈买来了摩托车,驮着他上学放学,每两节课去看一次,每天风雨无阻。
儿子会站了,儿子走路不再呈奇怪的剪刀形了,儿子长成了1米72的大小伙……儿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滋润着吕妈妈的心田。
儿子残疾,家里欠债。在别人眼里,吕妈妈也许是个不幸的人,可是吕妈妈却不这么想,儿子的身体在一天一天康复,儿子虽身有残疾,却比别的孩子更加疼妈妈懂妈妈,她难道还不够幸福吗?记者眼前的吕妈妈一脸灿烂的笑容,一口响亮的大嗓门。大概从小受到妈妈的影响吧,小吕也是一脸的阳光开朗。
今年高考,小吕通过单招单考,成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的学生。为了方便吕妈妈陪读,城市学院为母子俩在宿舍楼一楼单独安排了套间。就这样,校园里多了温馨的一幕:47岁的母亲搀着21岁的儿子,一步一挪,进教室,进食堂,上楼梯,上厕所……小吕因身体原因动作特别慢,高中毕业的吕妈妈干脆陪着儿子上课,顺便帮他记笔记。
“开学后,同学们已经开始自发组织接送我上下课、扶我上厕所,有了大家的帮助,妈妈的负担可以轻一点……”吕昊泽笑着告诉记者,读完大学后,他希望能拥有自己的事业,开办公司让父母过上舒适的生活。(宁波日报记者陈 敏 通讯员傅祖栋)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