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桥西耕织图,织云耕雨学东吴。水天气象略如彼,衣食根源每廑吾。”这是乾隆皇帝吟咏清漪园耕织图景观的诗歌。为了体察农业丰歉,乾隆帝在清漪园中兴建了大量的观农建筑,如霁清轩、绿畦亭、怀新书屋等。
“男耕女织”是我国农业社会的景象。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命人将元朝画家程棨临摹宋人楼璹绘制的耕作图21幅、蚕织图24幅订正装潢,藏于圆明园多稼轩内。然后,又命工匠依照程棨绘的耕图与织图,用双钩法阴刻上石,每图长53厘米、高34厘米,加上乾隆皇帝御题识跋48幅,镶嵌于清漪园(现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内玉河斋左右游廊的墙壁上。《耕织图》石刻从摹刻勒石至嵌入玉河斋的游廊间,前后共用了三年的时间。此后,乾隆皇帝又命人将《耕织图》石刻拓印装裱分赐王公大臣,并陈设于清漪园内的一些殿堂之中。
《耕织图》石刻的建成,使清漪园建筑景观之内涵更具鲜明的盛世时代特色与审美艺术追求,它既满足了乾隆皇帝重视农桑的根本要求,又展示了乾隆皇帝作为诗人兼鉴赏家深厚的文化修养。乾隆皇帝为此欣然命笔,书写了“耕织图”三个大字,命工匠镌刻在玉河北岸特制的昆仑石碑上,碑阴则续刻乾隆皇帝为耕织图景观题写的诗文。
《耕织图》原是为宣扬农业生产、教化百姓生活,采用绘画的形式详实记录古代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图绘以尽其状,诗文以尽其情”,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作与蚕织的场景和详细的生产过程。
以“耕织”为题的艺术创作,可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之后,先秦彝器、两汉画像砖、魏晋墓室壁画及唐、宋佛窟画,均大量有关稼穑、桑织的场面。南宋楼璹(明州鄞县人,1090—1162)总结历代农业技术,“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漫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簸扬、砻、舂碓、筛、入仓);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浴蚕、下蚕、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缫丝、蚕蛾、祀谢、络丝、经、纬、织、攀花、剪帛),事为之图。”
楼璹所绘《耕织图》被誉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自南宋后,临摹、改编、仿绘、镂刻、印制楼璹《耕织图》者众多,尤以元代程棨摹本最近真迹。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