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发展文化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的必然要求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0-12 09:46:37报料热线:81850000

  【记者手记】:“多策并举,加快我市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是记者在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民主评议会上了解到的令人兴奋的信息。

  目前,我市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把发展优势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克服环境资源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如何有效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会议强调:

  一是把握机遇,进一步优化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强化政策支持,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好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把现有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同时,制定完善有力、更具操作性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将城市转型中退出的工业企业原有用地优先用于发展文化产业,新农村建设中适当考虑文化产业发展用地。争取将剧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同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对民营机构投资兴办剧场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政府给予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要理清发展思路,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致力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规范的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紧密联系宁波实际,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文化资源、地理环境、市场需求、人口分布和周边城市优势等进行客观分析,做出战略规划;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对文化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文化产业专门工作机构建设,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二是整合资源,进一步集聚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要素。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对符合规划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政府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逐步提高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比例。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投向,注重扶持效果,重点支持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贡献大的企业和项目发展;要拓展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为文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转变思路,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加强人才奖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进懂运营、管理,能创意、创新的高端人才,特别是要吸引一些有重大带动示范作用的名人名家驻足宁波。

  三是强化培育,进一步找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要注重培育优势品牌,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培育力度,打造一批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优势品牌。积极推进并培育宁波综合文化中心、和丰创意广场、鄞州动漫城、象山影视城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实力雄厚、有品牌效应、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创企业,引领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要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确保项目加快推进,夯实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立足宁波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实施一批事关长远、支撑力强、具有先导性意义的重点文化项目,通过重点文化产业带动,努力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强大竞争实力;要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充分利用浙洽会、服装节等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招商。加强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把招才与引资有机结合,高标准、低门槛吸引企业家和文化人来甬创业;要加速发展文化市场,积极引领城乡居民建立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文化消费需求,促进节假日和会展的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娱乐、休闲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四是加强融合,进一步增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后劲。要加强与经济的融合,我市经济相对发达、民间资本实力雄厚,特别是制造业已形成相对规模和比较优势,要积极引导企业资本嫁接文创企业,为文创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突出文化的渗透力,发挥文化的软件作用,扩大文化对经济活动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加强与科技的融合,紧紧抓住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趋势,大力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力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要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步伐,积极培育宁波文化旅游业态,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主题型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开发类似《十里红妆》等特色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壮大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实力;要加强与节庆、会展的融合,把节庆与会展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宁波是7000年中华文明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思想史上明清时期浙东学派的重心,近代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前沿。我们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三思三创”活动,把握重点,多策并举,强力推进,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发展文化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的必然要求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10-12 09:46:37

  【记者手记】:“多策并举,加快我市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是记者在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民主评议会上了解到的令人兴奋的信息。

  目前,我市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把发展优势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克服环境资源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如何有效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会议强调:

  一是把握机遇,进一步优化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强化政策支持,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好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把现有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同时,制定完善有力、更具操作性针对性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将城市转型中退出的工业企业原有用地优先用于发展文化产业,新农村建设中适当考虑文化产业发展用地。争取将剧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同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样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对民营机构投资兴办剧场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政府给予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要理清发展思路,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致力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规范的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紧密联系宁波实际,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文化资源、地理环境、市场需求、人口分布和周边城市优势等进行客观分析,做出战略规划;要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对文化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文化产业专门工作机构建设,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二是整合资源,进一步集聚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要素。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对符合规划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政府要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逐步提高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比例。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投向,注重扶持效果,重点支持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贡献大的企业和项目发展;要拓展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为文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转变思路,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加强人才奖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进懂运营、管理,能创意、创新的高端人才,特别是要吸引一些有重大带动示范作用的名人名家驻足宁波。

  三是强化培育,进一步找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要注重培育优势品牌,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培育力度,打造一批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优势品牌。积极推进并培育宁波综合文化中心、和丰创意广场、鄞州动漫城、象山影视城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实力雄厚、有品牌效应、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创企业,引领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要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确保项目加快推进,夯实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立足宁波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实施一批事关长远、支撑力强、具有先导性意义的重点文化项目,通过重点文化产业带动,努力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强大竞争实力;要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充分利用浙洽会、服装节等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招商。加强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把招才与引资有机结合,高标准、低门槛吸引企业家和文化人来甬创业;要加速发展文化市场,积极引领城乡居民建立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文化消费需求,促进节假日和会展的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娱乐、休闲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四是加强融合,进一步增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后劲。要加强与经济的融合,我市经济相对发达、民间资本实力雄厚,特别是制造业已形成相对规模和比较优势,要积极引导企业资本嫁接文创企业,为文创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突出文化的渗透力,发挥文化的软件作用,扩大文化对经济活动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要加强与科技的融合,紧紧抓住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趋势,大力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力增强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要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步伐,积极培育宁波文化旅游业态,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主题型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开发类似《十里红妆》等特色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壮大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实力;要加强与节庆、会展的融合,把节庆与会展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宁波是7000年中华文明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思想史上明清时期浙东学派的重心,近代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前沿。我们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提升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三思三创”活动,把握重点,多策并举,强力推进,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我市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